徐风风
(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青岛 266000)
本文以校本课程生物学选修课为平台,遵循拓展知识、培养兴趣和提高科学素养的原则,设计了“探究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该实验在教学形式上努力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在教学实施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组织学生对实验的方案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济南版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的实验内容是:“选择几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用其提取液滴定高锰酸钾溶液,比较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1]。”在完成教材中实验的内容与了解几种果蔬维生素C含量后,引导学生去质疑,确定拓展探究内容。
2.1 滴管 用刻度滴管代替胶头滴管,有利于学生能进行准确地定量测定。
2.2 榨汁 巧妙地运用生活中常用的手动榨汁机,来代替教材中的研钵研磨,这样可操作简单,汁液获得量较多。
2.3 过滤 采用纱布过滤代替滤纸过滤,可快捷省时,克服了滤纸过滤较慢的问题。
3.1 设置对照实验 4种果蔬(菠萝、芹菜、甜橙、黄瓜),提供5支试管,引导学生设置空白对照。
3.2 分享果蔬汁液 每组榨取2种果蔬汁液,小组间可分享,每组均可进行4种果蔬汁液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3.3 科学处理数据 各小组实验结果汇总记录在Excel中,全班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生物科学素养。
4.1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导入是该节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创设英国船队航海的历史故事这一情景: 播放视频“海上恶灵”,引出海上船员都患有坏血病,指出坏血病是严重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而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水果蔬菜中。这样就自然地引入了问题:“哪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呢?”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设计意图: 视频的导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4.2 视频演示,明确原理 原有的设计是通过教师来演示实验原理,本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由教师通过录制微视频进行原理演示,明确维生素C水溶液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滴定不同量的果蔬,高锰酸钾所耗的滴数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 微视频演示,简单明了,原理清晰,学生又学会了检测的原理。
4.3 检查材料,规范操作 检查材料用具这一步是实验课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对实验有整体上的把握。这部分着重强调滴管和量筒的规范操作。滴管的使用强调“一悬二滴”;量筒的使用强调平放,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行。
设计意图: 检查实验材料仪器,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注重规范操作,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4 小组讨论,明确步骤 本步骤突出学生的自主生成,由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讨论后综合实验步骤为提取汁液、过滤、准确量取2 mL高锰酸钾溶液、滴加果蔬汁并记录数据。
设计意图: 实验步骤讨论后自主生成,让学生理解透彻,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4.5 小组分工,自主实验 实验部分是本次实验的核心环节,在学生明确了实验步骤,在取、滤、量和滴这4步的基础上,小组4位学生分工明确,并注重果蔬残渣的处理等细节。保证实验过程的有序地进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慌乱、效率高。
设计意图: 实验分工明确,过程成竹在胸,能提高实验课的效率。
4.6 分析结果,表达交流 各小组的4种果蔬汁滴定完成后,就进行颜色比对,利用Excel表格进行汇总。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分析和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再通过班内实验结果的汇总,反思成功或误差的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锻炼学生利用图表记录实验结果,由结果总结归纳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
4.7 合理质疑,拓展探究 在完成以上的探究内容后,引导学生合理质疑: 果味饮料与新鲜水果维生素C含量有何不同?维生素C在果蔬中的含量稳定吗?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热烈地讨论,最终确定下一步探究的问题: ①比较果味饮料与新鲜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②探究温度对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2];③探究保存时间对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等。
在进一步的探究中依然选用果蔬汁作为实验材料: ①比较探究实验,可用提取的甜橙汁液与果味饮料作为对比;②温度影响因素探究实验,可采用对果蔬汁用酒精灯加热的办法;③保存时间因素探究实验,可由教师在课前榨取提供给各小组。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问题,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及处理数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