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军 黄琼环 曾尚德 黄朵
【摘 要】针对当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新时代的不适应性,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运维、管理与建设等五方面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以保证培养方案更具科学性、稳定性、先进性与前瞻性,让高职教育以更优质、更高级的层次服务社会、超越社会。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精英化;标准化;信息化;平台化;前瞻性;科学性;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 G712;F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5-018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088
【Abstract】To ensure that the training program more scientific,stable,advanced and forward-looking,so t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higher quality,higher levels of service to society,beyond the community.
【Key words】Talent training program;Elite;Standard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Platform;Prospective;Scientific and advanced
0 引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将职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为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特别强调“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战略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清晰,再到高职院校今年“扩招100万人”,并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可谓力度大、分量足、含金量高。
1 改革思路
第一,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精英化、团队化、有序化,以保证科学性。建设与制订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做深入全面的市场调研,并根据当前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趋势,找出教育培训的有效需求,从中查找差距,再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然,这是一个严肃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一批既精通教育又熟悉专业(职业)技能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协同论证与研讨,这需要召集各学校、各企业、各机构的专家人才坐在一起,发挥各自的特长,反复酝酿、讨论制定初稿,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后推出试行版,再结合各具体院校的实际情况,收集反馈,修订,最终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各行业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在高端人才优势(智囊团)上发挥更大的引领性与建设性的作用,更接地气,更主动地组织、指导并参与在新时代、新背景下的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制定、审定与优化工作。
第二,在一定的时间内,培养方案的实施应遵守一定的严肃性与稳定性。首先,既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与制订是一个必需经过精英团队合作与长期调研论证的结晶,那么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它一定是科学性的,各院校在执行与使用时就应是严肃性与稳定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各高职院校原则上就要严格遵守执行,不能再按照各地方、部门、行业或个人的爱好与主观意识随意或频繁修改。虽然好多高职院校基于地方或行业办学特色,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上述培养方案做必要的修订、补充与完善是有必要的,但这个局部的“小变通”不能违背已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要求,再说在制定专业(职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来自各地、各行业、各高职院校的专家们已经统筹考虑了各自的具体情况。其次,培养方案的不稳定性,也直接影响了课程标准的编写、教材的选用、教案课件的设计等后续工作,折腾不说,老师也无所适从,培养方案的权威性顿失。
第三,培养方案的运维应标准化、层次化、常态化、递进化。为适应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方案自然需要适时修订与升级,但当前有些高职院校对培养方案的运维喜欢搞一刀切、极端化,要么全盘否定前期的成果,要么固守成规一成不变,没有一个科学、客观、稳定的运维机制,簡单说还缺乏一个管培养方案运维规定的规定。这种思路与做法显然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实现国家管理现代化不相适应。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维管理本身需要改革,急需一套已被证明是科学的、成熟的运维与更新体系。众所周知,在技术标准更新方面,早已成熟的模式可循。人才培养方案的运维完全可参照ISO标准化组织的构架模式(标准化、层次化)及软件升级更新(常态化、递进化)的方式进行。因此,各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标准)必须遵照所在的企业、行业及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给予补充与完善,而培养方案的更新、升级则只能在原来较低版本的基础上逐级有序推进,比如可命名为某专业、某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标准)1.0版,2.0版...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培养方案的先进性,也保证走向更良性、更成熟的发展轨道上。
第四,培养方案的管理应平台化、信息化。要让上述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得以高效的实施,必须尽快建立诊断评估与反馈的信息化平台,如建立各行业的精英专家人才储备库,建立全国高职教育统一的资格标准体系,参与各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设置及实施管理,建立相应部门和机构加强职业教育与地方、行业与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紧密联系等等。依托这个信息化的动态平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交换与共享等基本功能,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高职教育资源的协同互动、智能决策等高级功能,从而为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更全面、更充分的职教资源,也便于政府高层机构制订相关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培养方案的建设应力求前瞻性。首先,有些高职院校在制订培养方案的时候,往往过度功利化与短视化,过度强调就业率与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水平等办学指标,也依此简单来评价某专业、某课程、某知识、某技能模块存在的必要性。社会上也常有一些偏激的言论,诸如“学什么才有用,学什么没有用”云云。在有些人的潜意识里,只考虑到教育仅仅是服务社会,甚至唯利是图,却忘记了教育的本质与初心——既服务社会,更高于社会。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陶冶人的情操与修养,而并非知识本身或技能要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一句名言:“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今年发生的中兴通讯“断芯”事件,就应敲响警钟,事件貌似跟企业有关,实质上根源跟反映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无关系,因为作为企业,它主要追求的是中短期效益与利润(这本无可厚非),但作为培养技师与大国工匠生力军的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若仍只把重点放在考核招生数、就业率与毕业生短期薪酬高低等显性的初级指标就值得商榷了。显然,仅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无法根本改变企业的自发行为,也无法扭转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急功近利化,或所谓的“有用与无用论”。
因此,在当前我国推进过剩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别忘了高等职教也同样需要实施“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要补教育这个短板,显然还得政府创造各种有利的软硬件环境引导、吸引那些对国家中长期战略与安全急需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隐性的,长远的)。由于传统观念及历史的原因,技能型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往往容易走“短平快”的极端,片面强调踏踏实实“低头拉磨”,而不重视培育“抬头看路”洞察世界的能力及居安思危的意识。其次,在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AI等蓬勃发展的当今时代,可以大胆预测,不少工种(职业或岗位),或许在5-10年内就要彻底消失。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力成本将长期居高不下,对安全生产、工艺精度的要求日益提高,高风险、高成本、高难度或者简单重复性的技能型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的。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前瞻性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今后高等职教应该重点要做的工作。
2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及世界科技处于高速发展的前所未有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运维及管理上也应有深化的改革与优化,坚持推进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精英化、团队化、标准化、递进化、信息化与平台化改革等思路,并力求前瞻性,就能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从而让高职教育以更优质、更高级的层次服务于社会,并努力超越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孝轩.高职百万扩招,迎来发展春天[N].人民政协报.2019-4-25.
[2]张健.高职教育发展转型:意义、方式及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