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摘要:目前,文学作品种类繁多,涉及专业领域比较复杂,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活动是发现文学作品中存在不足之处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批评能够让研究者发现文学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发现文学作品存在的精神内涵,并诠释文学作品给大家带来的意义。但在享受文学作品带来的精神力量的同时不要过度诠释文学作品,注意追寻的度,过度诠释对文学作品会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对文学作品诠释的不够就不能发现其中的真谛,对此,本文就对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过度反思的想象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探究水准。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过度诠释;研究
目前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会出现对文学作品过度诠释的现象,这会改变文学作品原本要表达的意思。对文学作品深度欣赏了解吸收其精髓和对文学作品过度诠释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度的差别,过度诠释文学作品是对笔者的不尊重,曲解了其作品中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因为读者的过度诠释,不能够理解作品中真正的内涵,对读者而言也是有消极影响的。为了我国文学作品的发展不断进步,在面对文学作品时,要用平常客观的角度欣赏,在尊重作者、不改变文章表达原意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发表意见,适当提出异议是可以促进我国文学作品发展不断创新进步的,有了大家客观的研究意见,相信作者可以为读者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1]。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过度诠释”的具体体现
(一)受国内研究影响产生过度诠释现象
近些年来,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活动主要在基于两个方面,功能性方面和架构性方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对文学作品正确客观的诠释,有利于寻找文学作品中所富含的精神力量和文学价值,能够让文学作品所处环境更健康,同时有利于学术领域的拓展,让文学作者创造文学作品时更有动力和创新;但是在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中过度诠释文学作品也会为现当代文学作品带来消极影响,阻碍文学的进步发展。
(二)受西方观念的影响产生过度诠释的现象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各国之间文学交流密切,很多西方的文学理论流入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领域。打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平稳发展,西方文学的观念视角新颖独特,角度创新,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就是各方的思想批判、质疑声、挑战权威等。在中国文学界传播了西方文学观念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始对文学作品批判活动,并重新诠释,运用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角度对国内文学活动进行重新评价和诠释[2]。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过度诠释的相关活动
(一)社会思想解放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为当时社会趋势的改变,逐渐解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营造了积极开放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的文学观点也进行重新的诠释、学习、重新的评价,对文学理论深入的研究探讨成为了当时的最主要的文学活动。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以及当时整治观念的支持,评价现当代文学作品成为当时重要的活动,现当代文学研究工作领域具有了历史合理性和社会合理性。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当代文学评价为之后诠释文学的活动做好了重要基础。
(二)文化思想的回归
上个世纪,产生了对过度诠释文学作品的现象,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间,在社会中的文学观点及评价重新诠释活动推动了五四思想在社会文化体系中复兴和回归。这一阶段对文学作品以人道主义为前提进行分析,能够对文学作品坚持探索,解放精神思想,进行深层次的诠释,在进行文学作品分辨时,总结出了各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形成了当代文学阶段性的特点。在这一时期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活动把文學作品划分成两种形式,分别是政治文学以及人的文学,这是在文化回归之后对文学作品进一步的过度诠释,导致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进步发展艰难,不能够发展创新[3]。
(三)物质社会发展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上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我国迎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物质生活质量受经济模式改变的影响也丰富起来。人们对物质的欲望也有所增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应该重视文学带给大家的精神食粮,此时,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产生了,受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被现代文明掩盖许久的文化保守主义被又一次的诠释和肯定,促进了现当代文学研究活动的进步,对一些文学作品和文学观念都评价较高,形成了文学革命,对文学的包容性更强,雅俗共赏、文学保守两种局面共存。
(四)新启蒙思想受到质疑
新启蒙时代经过研究后,大部分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者对新启蒙思想产生了质疑,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产生了冲击,使其反思发展路程,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诠释时,依旧按照启蒙思想作为标准,但质疑活动同样也改变了对启蒙思想的看法,特别是对以启蒙思想作为基础的文学作家和作品影响较为严重,由于文化环境、思想一直动荡不堪,经常变换,所以文学作者也同样在改变,用这样的方式顺应时代变换,这些对文学作品的质疑也是对文学家内心的改造和质疑,这个时代,渐渐形成了文学作者过度反思自身思想的现象。
(五)知识分子热情减退
随着市场经济体质在我国兴起,很多知识分子的文学热情减退,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欲望也越来越高,这样的社会环境让当时的文学创作者坚持自己的内心来创作文学作品,排斥现实生活,最终形成了当时的保守文化主义,所以当时的文化产物都能够看到保守文化主义的影子,当时产生的文学作品也都带有一些保守思想。但当时的社会风气对与保守文化思想的作家和作品给予重新诠释、肯定及尊重,能够包容的对待当时的文学作品,做到雅俗共赏,对当时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六)现代理论兴起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愈演愈烈,中国现当代的文学研究活动被全新诠释和评价,因其颠覆了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特点,中国现当代的文学研究的创新引发了社会研究者的广泛兴趣,热点逐渐转变成为文学以外的内容研究。这个阶段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立性现代化,是中国社会构建的重要部分之一。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过度诠释的深远影响
(一)影响文学艺术的生命
现当代文学研究是一种对文学的批判形式,过度诠释文学作品会造成文学写作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容易让文学作者产生过度反思自身思想的现象,迫于心理压力不能够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不能够向阅读者传递积极影响,现阶段现当代的我国文学研究中,要采取新观念、新角度新的文学批判方式,通过这些文学活动能够开发对文学作品新的研究方向,保证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时效性和正确性,提升中国文学水平,缓解过度诠释为文学作品带来的文学弊端。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不断动荡变换,现当代文学研究也渐渐由具有实践性、包容性及灵活性的转向资料化文学方向发展,过度诠释现当代文学作品,会让现当代文学失去原本具有的生命活力[4]。
(二)出现文学的诠释遮蔽
在现当代文学研究时,对文学作品的过度诠释,不利于文学的发展进步,情况严重便会产生文学诠释遮蔽现象,文学诠释遮蔽主要指的是社会文化理论观点,经过实证诠释之后,产生的实证文学研究性资料,并不能够对文学主体的真实内容进行诠释。在文学作品诠释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诠释遮蔽的现象,但是大部分学者在新观念运用过程中利用大量的文学作品仅是为了证实其中存在新观点的现象,想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证实在文学作品研究过程中的正确性,再通过这种正确性获得在文学领域的话语权,然而并没有重视文学作品的增值价值,不能够发挥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尽管在现当代文学研究过程中对作者的作品深层次探究,但其作品创作的真实想法会因其过度诠释就被掩盖,进而更深层次的遮蔽了其作品蕴含的真实思想价值。
(三)文学审美逐渐流逝
近些年来,在研究文学作品的一些活动当中,缺乏对文学作品艺术方面的研究,缺少对文学作品审美的相关研究活动,缺少对文学作品创作的鼓励,由于文学艺术的忽视,造成了文学审美感的渐渐流逝,社会文化观念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文学作品作为代表,能够满足人们对审美艺术的追求和需要,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学作品当中,存在的理性障碍也有所不同,也影响着读者们对阅读理解的不同,同时也在限制读者们对文学作品深层次内涵的探索和体验。因此,在现当代文学研究过程中,过度诠释会让文学作品不能展现其内在含义,也会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文学作品的价值产生贬值。作为文学创作者要专业、客观地分析作品,提升文学作品的创作水平,来创作出更有美感和价值的优秀作品[5]。
四、对文学作品研究的方向改变
(一)运用新观念
在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时要采用新的观念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诠释,给文学作品创造出健康的文学环境,给文学创作者更公平开放的环境,让读者能够充分吸取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形成优秀的文学素养,让文学发展观念适应时代变换,传播文学正能量。
(二)避免诠释遮蔽现象
在对现当代文学研究过程中要避免过度诠释现象的发生,过度诠释对文学作品有不利影响,研究过程中有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失去了研究的本意,也影响着文学的发展进步,非但没有推动作者进行创新创作带来更好的作品,还起了反作用。在对现当代文学研究过程中要保持更新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给予文学作品公平公正的态度,保证作品原有的生命力,更好地为文学作品做出正确评价,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美感
经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过度诠释,对文化活动的思想诠释之后,影响了文学作品的价值,没有展现文学作品原本之意,对文学作品也没有艺术感觉,麻木的审美方式影响对文学作品的探究,在研究活动中要避免过度诠释带来的消极影响,用发现美的眼睛欣赏文学作品,专业化的分析,让作者在文学创作中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当代文学研究过程中,要采用包容性、新方式、新角度以及新理念來对文学作品进行诠释,使文学作品能够正确的传递出其本要表达的含义和美感,要避免因为过度诠释造成的文学作品表达含义扭曲,造成其艺术价值贬值。同时文学创作者要提高文学审美水平,进一步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有利于推动文学领域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现当代文学研究活动的专业性进步。
参考文献:
[1]丁帆,赵普光.历史的轨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七十年的实证分析——以论题词词频的统计为中心[J].文艺研究,2019(09):55-68.
[2]王仲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过度诠释问题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1):176.
[3]孙蓓蓓.对现当代文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教学实践》[J].语文建设,2019(03):2.
[4]刘青云,张国强.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过度诠释问题研究[J].汉字文化,2018(09):18-19.
[5]黄顺文.对原型批评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5(1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