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妮
摘要:色彩词又称颜色词、色彩描写词、色泽词等,是用来形容颜色的词语,属于语言学的范畴。人类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已经对色彩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并随之产生了多种表示色彩的词。在汉语里,存在着大量记录色彩的符号—色彩词。色彩词作为一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文化心理。通过对汉语色彩词文化记忆的探析,可以探究色彩词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有助于人们文化素养和理解运用汉语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色彩词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的认知,并进一步促进色彩词的研究。近十年来,色彩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将色彩词与文化、性格、心理等联系起来研究,由此可见,对色彩词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是将其深入到了文化层面。
关键词:汉语;色彩词;文化记忆
色彩词又叫颜色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色,颜气也,从人从卪。”“彩,文章也,从彡采声。”由此可见,“色”和“彩”最初分别是用来表示脸色和丝织物的。后来经过词义的演变,才有了表示颜色的意思。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些色彩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色彩词也早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色彩词在汉民族很早就就已经出现,《周礼·考工记》中就有关于色彩词的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便是我们经常提及的五色即“青、黄、赤、白、黑(玄)”。前面我们谈到的是“五正色”,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五间色”,即五种杂色。南朝皇侃认为:“‘正谓青、黄、赤、白、黑五方正色;‘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骝黄。”“正色”是比较纯正的颜色,而“间色”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混合而成的杂色。古时候,人们崇“正色”而贬“间色”,这种情感态度从《论语》中便可见一斑,《论语》第十七篇《阳货》就谈到了“间色”。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子认为紫色夺去了大红色的光彩和地位,就像郑国的乐曲破坏了典雅的乐曲、强舌利嘴颠覆国家一样可憎恶。
色彩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我们所列举的红色,是作为“间色”而存在的。《说文解字》解释“红,帛赤白色。”“红”的本意为粉红色的布帛。中华民族历来有尚红的传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红色也被赋予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色彩词的探析,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级制度等文化内涵。现如今“中国红”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色,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那么这种尚红传统所反映的具体文化内涵是什么呢?它又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记忆呢?我们逐一进行论证。
一、表示正面的、积极意义的
(一)表示驱疫避邪
我国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尸体周围有赭石这种红色的颜料,除此之外,考古学家还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小屯墓葬中发现了在人的骨头上涂有红色颜料的现象。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认为,山顶洞人在尸体周围撒红粉的活动,可能源于一种原始的巫术礼仪。“红色”在《诗经》中出现,其最常见的作用也是用于驱疫避邪或祭祀。提及红色,人们常常想到的是太阳、光辉、火焰、热情等蕴含着旺盛生命力的事物,这与原始的自然崇拜有一定的关系。原始先民们崇拜太阳、火和血液,因为太阳普照大地孕育万物,火能驱赶野兽,鲜血代表的是生命,这三者都是红色,于是先民就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崇拜转移到了对红色的崇拜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民们的文化心理。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许多地方还是信奉红色具有“驱疫避邪”的作用。
(二)表示吉祥、喜庆、美好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先民们对自然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对大自然的恐惧也就逐渐消减。随着红色的普及,人们在表示吉祥、喜庆、美好的事物时常常习惯用红色,慢慢地,“红”被人们赋予了吉祥喜庆的意义。红色象征着红红火火,大吉大利。人们也在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中也赋予了红色喜庆、吉祥、美好、祥和等意义。很多时候,红色也有表示女子容貌姣好的意思,例如,我们经常称美貌的女子为红颜、朱颜、红粉、红妆等。中国人每逢节日庆典和婚嫁喜事时,红色是必不可少的颜色,这也致使红色文化在中国广为流传。春节是中华民族所有节日中最喜庆的节日,每逢春节,红色几乎无处不在。
(三)表示高贵、权势、庄重
陆游《浪淘沙·芳树翠烟重》中“锁窗幽梦几回同,料得朱门歌舞罢,满袖啼红”中的“朱门”表示的是红漆的大门,借指富贵人家。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扇门,背后隐藏的却是无比尊贵的地位和權势。“红色”在中国古代普遍被认为是一种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尤其是带有帝王色彩和正统地位的意味。皇宫里面大都是红墙、红瓦、红柱子、红门窗等,这些都可以充分的显示出皇室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姚小平认为:“一种语言的颜色词,往往不同程度地带有尊卑、褒贬、善恶、美丑等伦理道德或美学的色彩,从而可以使我们透过这些意蕴,了解到古人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在这一意义上来说颜色词的意义可以构成一个观念体系。”在中国古代,红色已经具有非常鲜明地表明身份地位和区分高低贵贱的作用。直到现在,红色依然具有这样的内涵,例如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红头文件”是指各级政府机关,多指中央一级下发的带有打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声明、公告、公示类等的俗称,这也是权力的一种象征。
(四)表示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从人们所崇尚的色彩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例如“中国红”作为我们的国色,表示了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经济发达。又如现在某个明星艺人受人民大众的欢迎,受关注度持续升高,我们便称之为走红、火得大红大紫。
(五)表示兴旺、发达、旺盛、热烈
在中国,红色还具有表示兴旺、发达、旺盛、热烈的含义。红色是太阳和火焰的颜色,是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温暖的颜色。火锅是中国人最喜爱的美食之一,火锅底料也有各种各样的牌子“六六红、红九九”等等,这其中就蕴含着“兴旺、发达”之义。对做生意的商人来说,红色意味着财富和发达,预示着生意会做得红红火火。
(六)表示热情奔放、积极进取
从一个人喜欢的颜色中我们也可以大致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比如一个人喜欢红色,爱穿红色的衣服,我们可以大概认为这个人性格是外向型的、开朗活泼、热情奔放。中华民族有尚红的传统,这也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友好的民族,这種民族性格孕育了的一代又一代积极、乐观、勇敢的中华儿女。
(七)表示革命、政治觉悟高
在近现代中国,红色被赋予了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红色表示革命、进步、政治觉悟高。比如毛主席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被称作“红色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歌颂革命的歌曲叫“红歌”,毛主席的著作被人民群众称为“红宝书”……鲜血一样的红色早己经深深地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深处。
二、表示负面的、消极意义的
(一)表示危险、警告、禁止
不可逾越的界限我们称之为“红线”,交通信号灯中的红灯表示禁止通行,急救车上、警报器报警时闪着红色的信号灯,易燃易爆等危险的物品上需要贴上红色的标签,比赛犯规时裁判员会亮出警示牌等等。由此可见,红色还有表示危险、警告、禁止的意思。
(二)表示害羞、发急、愤怒、妒忌
汉语中红色还可以表达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比如通常用脸红来指不好意思,人们在情绪非常激动、愤怒的时候可能会“脸红脖子粗”,害羞和妒忌的时候外在表现也大多是脸红,所以红色又具有了害羞、发急、愤怒、妒忌的意思。此外,红色有些时候还象征妒忌的心理,如常说的“眼红”“红眼病”就是指“对别人拥有的好的东西非常羡慕、嫉妒”,希望自己也可以得到,这里所提到的“红色”完全没有了吉祥、顺利、成功、美好等意味,而是带有一种贬义色彩,表达了一种对他人所拥有的显赫的地位、财富、好运等的嫉妒或仇恨心理。
综上所述:汉民族尚红情结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未更改。在中国,“红色”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足以看出“红色”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红色”也早已超越了它表面的色彩意义,“红色”的文化内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越来越丰富。汉语的色彩词都是上下五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反映。因此,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汉语色彩词的研究,不断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让人们更好的去了解、认识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潘峰.汉语颜色词文化义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2]姜慧,廖宏艳.汉字中的色彩之美[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7.
[3]吴东平.色彩与中国人的生活[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4]王国安.王小曼.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5]姚小平.古代汉民族的颜色观念[J].百科知识,1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