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桐
[摘 要]日本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对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和情绪性能力的发展达成了共识,少子高龄化现象对日本幼儿教育产生挑战。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7年颁布了最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为日本幼儿园课程后十年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教育政策分析理论指出,应从事实和价值两个层面对教育政策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教育政策分析理论视角对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进行解读,围绕基本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计划、幼儿园运营方面的内容,指出《幼儿园教育要领》注重幼儿主体性、重视人本主义、关注课程社会化的价值取向,总结了《幼儿园教育要领》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教育政策分析理论
[中图分类号] G5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12-0151-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12.027
2016年日本发布了《关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特别支援学校的学习指导以及必要的改进措施》,该文件提出了日本儿童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大体方向。2017年3月,日本根据该文件修订了《幼儿园教育要领》(以下简称《教育要领》),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未来1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要领》是在《教育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日本实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标准,其确保日本公立幼儿园有较高的教育水平[1]。西方传统的教育分析主要有两种:“一是强调对政策的描述和解释,侧重于理论的探讨;另一种是指对政策的评价、预测和咨询,侧重于应用研究。①”但大多数政策分析不属于此类。我国学者孙绵涛提出,教育政策分析应是教育政策分析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政策的内容、过程、结果、环境和价值进行分析以达到预设的目标,它分为事实分析和价值分析两个层面。事实分析包括对政策内容、过程、产出和环境分析[2]。本文主要采用教育政策分析理论分析新修订《幼儿园教育要领》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其所含的价值,进而了解日本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日本新修订《幼儿园教育要领》的背景
一个新政策的出台与国家所遇到的挑战及社会、教育本身出现的问题相关联。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日本最新修订《幼儿园教育要领》的产生也有其原因。
(一)日本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造成现代人的文字处理能力和阅读能力下降,人们的言语和表达能力也变得更加薄弱。2015年,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对儿童的阅读理解力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尽管总体上看测试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评分较高,但是较之前的数据来说,该能力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3]。同时,儿童周围存在大量关于毒品、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这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此外,日本作为多灾害国家,其儿童不仅要认识自然灾害,也需要学会预防和应对这些灾害。因此,社会环境问题对日本的幼儿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现阶段的问题,保证儿童较少地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日本幼儿教育从课程角度出发,重新修订了《幼儿园教育要领》。
(二)全球对学生的社会性和情绪性能力发展达成共识
201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和情绪性能力》的小册子,强调了发展学生社会性和情绪性能力的重要性。小册子指出,社会性和情绪性技能一方面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所以,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社交和情感技能。OECD正在对学生的社会性和情绪性技能进行调查。在研究中,OECD对11个国家的10岁和15岁的青少年进行调查,之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目前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性和情绪性的能力水平。因此,随着全球对学生社会性和情绪性能力的重视,日本也开始关注幼儿社会性和情绪性能力的发展。
(三)日本少子高龄化现状对幼儿教育形成挑战
少子高龄化现象是指因新生儿的出生率较低而造成的儿童数量减少、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一种社会现象。目前,日本社会正处于少子高龄化社会阶段,据2019年日本统计局对人口数量的最新统计, 2019年,儿童的数量为1 53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1%,已连续45年呈下降趋势[5]。这种少子高龄化现象不利于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也威胁到孩子赖以生存和游戏的环境。因此,为了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日本出台了《幼儿园教育要领》,希望通过改革学前教育课程,提高学前儿童的发展质量,为其提供更加充足的成长条件。
二、文献综述
2017年日本新修订《幼儿园教育要领》的颁布引起了日本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方面,日本松原紀子等6名学者利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教育要领》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并总结出新的教育政策,为幼儿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幼儿园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还要综合其他社会因素及变化才会凸显成效[6]。田口铁久通过解读新《教育要领》的内容,对日本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道路提出建议。他认为日本应进一步加强幼儿的保育活动,做好幼小衔接,在少子高龄化的社会环境中利用多种资源支持幼儿的正常生活,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7]。我国王小英和刘思源二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简单介绍了《教育要领》的发展过程,并从横向、纵向和功能3个层面对新修订的《教育纲要》内容进行了详细描述,指出日本的幼儿教育正在向一体化和同步化方向发展,其更加关注保育、对弱势家庭的教育援助及幼小衔接3个方面[8]。王幡和刘在良描述了《教育要领》中5大领域课程内容的发展历程,发现日本学前教育课程始终强调儿童中心主义,教师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组织、安排和设计课程[9]。我国金熳然和柳海民学者对《教育要领》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具体介绍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课程基础、目标、评价及反思5个部分,并提出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发展的天性,利用制度来保障幼儿教育的发展[10],该研究对本文的撰写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日本国内外学者不仅从宏观上对《教育要领》的基本框架和其发展历程进行研究,还有一些学者根据新修订的《教育要领》研究了日本幼儿教育的某一具体领域。我国学者屈娇娇通过对《教育要领》的研究,分析了日本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教学方法,发现日本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倾向于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其内容趋向生活化和现代化,凸显了幼儿园、家长和社区的作用[11]。日本学者松尾裕美和阿南寿美子研究了学前儿童语言领域[12];坂井莉野研究了幼儿健康领域的发展趋势[13];青山佳代对幼儿的环境和人际关系领域进行了研究[14];古川洋子对幼儿的表现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15]。这些研究体现出《教育要领》对各个领域的指导,以及对各领域教学方法的启示;因此,《教育要领》是有一定研究意义的。
综上所述,目前日本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关注《教育要领》的内容及其影响。从方法上来说,大多数学者都采用内容分析或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教育要领》对日本学前教育改革的影响和启示。从内容上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教育要领》基本框架的分析;另一种是对某一具体领域的深入研究,如健康领域、表现领域、人际关系领域等。由于笔者只能查看到日本CINII网站上的部分文献,其他相关文献就不在这里阐述。本文对《教育要领》的基本框架进行研究,但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选择了教育政策分析理论作为理论视角,利用内容分析和价值分析的方法介绍《教育要领》的内容和价值,希望能够拓宽《教育要领》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深化人们对该文件的认识。
三、日本新修订《幼儿园教育要领》的内容
“教育政策内容的分析就是运用一定的步骤和标准对教育政策文本中的政策规范进行分析”②。内容分析不仅可以分析国家所有的教育政策文本,也可以对国家某一政策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的是第二种分析方式,即对日本最新修订《教育要领》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进行描述和研究。
(一)基本理念:建设面向社会开放的课程
为了适应现在的社会和创造更美好的社会,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幼儿园教育要领》中提出“设置面向社会开放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儿童在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掌握能力的同时,学会与社会合作。向社会开放课程的包括3个部分:一是课程目标要培养孩子们面对社会,以及开拓人生所需要的资质和能力;二是通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创造更好的社会,将社会和世界的现状纳入课程内容,以开拓儿童的视野;三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与社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实现创造美好社会的目标[16]。由此可见,日本的课程正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为的是幼儿能够把在幼儿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和生活中去,减少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其能够适应社会的资质和能力。根据“建设面向社会开放课程”的基本理念,《教育要领》提出了儿童在课程中应习得的资质和能力,又称为3大支柱,具体包括知识和技能;思考力、判断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人性。知识和技能主要指幼儿学习感受、注意、理解和体验不同事物的能力;思考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指儿童愿意尝试和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力和人性是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能够积极地、热情地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对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7]。如果获得了这三种资质和能力,儿童就能够将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为社会生活做准备。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育要领》还提出了幼儿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要求及幼儿园运营三部分内容。
(二)培养目标:幼儿应达到十大目标
幼儿应达到的十大目标在《教育要领》中又称为“你希望在幼儿期结束时具备的形象”,是以儿童应习得的资质和能力为指导,通过学校教育和课程的学习来实现的。具体包括健康的身心、独立完成任务、与他人协同合作、形成道德规范意识、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愿意思考、尊重生命、感受自然、对数量关系感兴趣、能够口头交流、有丰富的感情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健康的身心是指儿童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自己获得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如:锻炼身体和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任务是指儿童在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并且能积极地、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与他人协同合作是指幼儿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与他人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在幼儿园中,幼儿要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意识。在经历多次相同性质的事情后,幼儿要有分清事物好坏的能力,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幼儿还要具有规则意识,学会制订和保留规则,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情与看法,和朋友达成协议。在社会关系上,幼儿珍惜家庭,愿意与其他人交往,并且理解他人的感受。在幼儿园的内外环境中,幼儿能够利用公共设施建立与社会的联系。思考力的萌芽有利于幼儿逻辑思维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中,幼儿不仅要学会通过注意、思考、预想等方式了解事物的性质和结构,也需要创造新的想法,能够意识到自己与朋友不一样的想法。在感受自然、尊重生命方面,幼儿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对大自然产生爱与敬畏感。在感受自然的同时,幼儿能够意识到生命的奇迹和珍贵,正确对待动植物并珍爱生命。数量关系能力主要是指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能够重复和使用学过的数量关系、数字和符号。用语言进行交流是指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想法,愿意倾听和讨论,具有较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要领》也重视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希望幼儿在积极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享受与他人分享的乐趣[18]。
(三)课程与教学:课程管理和教学计划指导
为了达到幼儿发展的十大目标,《教育要领》提出应该合理地安排和管理课程。课程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学校和教师组织课程,通过课程评估改进现有课程的问题。课程数量的安排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幼儿园每学年的教育周数不能少于39周,每天上课时间应以4小时为标准。《教育要领》还特别提到幼儿园课程设置的重点在于环境,教师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以保证幼儿独立活动。刚入园的幼儿要熟悉幼儿园及周围的环境,与老师和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幼儿园应关注幼儿的过渡期,与小学合作,为幼小衔接做好课程方面的准备[19]。合理的课程安排是实现课程目标的第一步,有助于幼儿及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教师教学方面,《教育要领》提出建立教学指导计划,以此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指南。首先,教学指导计划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征来制订。其次,在遵循教学指导计划的基础上,教师应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孩子亲自体验活动,使其能够与同伴、老师互动;要为幼儿创建适合其语言发展的环境,保证幼儿参與活动的热情。最后,在指导幼儿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活动内容[20]。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活动,还要为幼儿提供探索发现的材料和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另外,《教育要领》还提到“基于幼儿理解的评价”,教师对幼儿应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评价,不以某一具体目标来评价幼儿,也不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重视评价的过程性,体现幼儿的成长历程。《教育要领》还强调对特殊儿童的指导,这里的特殊儿童不仅包括残疾儿童,也包括一些海外归国儿童和日语习得困难的儿童。文件明确指出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为特殊儿童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订个性的指导计划。幼儿园还要利用社会资源,与家庭、当地医疗及福利机构合作,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支援服务[21]。
(四)幼儿园运营: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在课程实施的同时,幼儿园也需要与教育相关利益者合作,用各种方式帮助幼儿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因此,在促进幼儿园发展方面,《教育要领》提出,为保证幼儿正常的活动和生活,幼儿园应该与家庭和社区充分合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公共设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历。同时,应该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加强父母对幼儿教育的理解。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应该为幼儿入学做好科学的准备,积极与小学交流,加强与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和特别学校之间的合作[22]。
四、日本新修订《幼儿园教育要领》的价值取向
对教育政策进行价值分析,实际上就是对教育政策内容的主体、决策教育政策的主体,以及教育政策的执行主体价值观念的分析。一般来说,教育内容的确定包含在教育政策决策里,所以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实际上就是对教育政策的决策主体和教育政策的执行主体进行分析[23]。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也包含了决策主体和执行主体的价值选择,是二者价值观念的体现。
(一)注重幼儿主体性的价值取向
课程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第三方媒介。学前阶段的课程知识会直接影响幼儿将来对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和幼儿亲密接触的人员,其在幼儿园和课堂中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发展。因此,课程、教学是以教师的思想为主导还是以幼儿的身心特点、兴趣及需要为主导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一直有所争议,但随着相关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检验,人们的观念逐渐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三中心”论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也逐渐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于过多的课程数量会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高于或低于幼儿接受能力的课程内容会限制幼儿行动和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幼儿将来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教育要领》强调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设置课程数量、时长和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也要围绕幼儿展开,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给幼儿敢于表达自己、与人交流的机会,还要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和参与活动,让幼儿敢于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幼儿的潜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评价方面,《教育纲要》强调要对幼儿进行过程性评价,观察他们的成长过程,不能仅用某一种目标评价幼儿发展的好坏。日本目前非常重视幼儿的主体性,主张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日本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价值取向。
(二)重视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经过5次修订,从以往单单关注儿童知识到注重幼儿个体的情感及社会性发展,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于幼儿应达到的10大目标和3大支柱上。虽然知识和技能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幼儿掌握知识也有一定的影响。2015年OECD发布《社会进步能力——社会性和情绪性力量》的报告,显示幼儿的社会性、情绪性能力和其认知水平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有较高社会性和情绪性能力的人在未来发展中可能也会有较高的认知能力,但认知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社会性和情感性能力的高低[24]。日本在课程改革中将幼儿的情感性和社会性能力作为幼儿应掌握的能力之一。其中,幼儿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幼儿能够体会别人的感受,愿意和别人主动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产生共情。同时,“十大目标”也体现出《教育要领》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主张要培养幼儿自信、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学会珍惜家庭、珍爱生命及关爱自然,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感受,享受参与各种活动的乐趣。《教育要领》还强调教师要培养幼儿与他人的协作能力,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倾听别人的想法,体会合作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及其与同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由此可见,课程已经从传授知识的单一目标拓展到培养幼儿情感和能力的多重目标,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关注课程社会化的价值取向
政府作为教育政策的决策主体,不仅仅要考虑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也要考虑改革后的课程与整个社会的关系,避免出现课程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因此,《教育要领》也重点强调了课程的社会化。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要联系社会,还要使幼儿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予以实践。“面向社会开放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强调了学校要和小学、家庭、社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为幼儿创造合适的课程。同时,《教育要领》强调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当地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的合作,为特殊儿童制订个性的教育指导计划,为特殊群体家庭提供一定的教育支援。在培养正常儿童的同时,也不忘帮助特殊儿童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日本政策决策主体对课程社会化的关注,其希望幼儿课程不与社会相脱节,能够让幼儿学习到有用的社会知识和技能,体现出决策主体在幼儿课程方面的价值选择。
五、结语
总体来看,日本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顺应时代潮流,直面并积极应对日本社会目前出现的问题。其基本理念有利于加深学校和社会的交流,使教育责任不再只由学校承擔,体现出决策主体关注课程社会化的价值取向;培养目标和相关课程的设置、安排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其关注幼儿情感性和社会性技能的发展,体现出《教育要领》重视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在教育计划指导上,《教育要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主动、深度地学习,激发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也体现出其重视幼儿主体性的价值取向。因此,新《教育要领》的颁布对日本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来说是关键一步,增进了课程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生活及实践能力。
注释:
①②孙绵涛.教育政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32-233,241.
参考文献:
[1][17][18][19][20][21][22]日本文部科学省. 幼稚園教育要領(平成29年告示)[EB/OL].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icsFiles/afieldfile.html,2018-04.
[2][23]孙绵涛.教育政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中央教育審議会.幼稚園、小学校、中学校、高等学校及ひ 特別支援学校の学習指導要領等の改善及ひ 必要な方策等について(答申)[EB/OL]. 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toushin/icsFiles.html,2017-01.
[4]OECD.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EB/OL]. http://www.oecd.org/education/ceri/Improving-the-development-of-students-social-and-emotional-skills.html,2019-06.
[5]総務省統計局.統計トヒ ックス No.120 我か 国のこと もの数 -「こと もの日」にちなんて - ( 「人口推計」から ) [EB/OL]. http://www.stat.go.jp/data/jinsui/topics.html,2019-06.
[6]松原,乃理子等. 幼稚園教育要領改訂にともなう幼稚園の変化——研究動向と今後の課題[J].日本女子大学紀要,2019(66):37-45.
[7]田口鉄久.保育所保育指針、幼稚園教育要領等の改訂から読み取るこれからの幼児教育の方向性[J].鈴鹿大学 鈴鹿大学短期大学部紀要,2019(2): 327-338.
[8]王小英,劉思源.日本2018年实施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述评——基于日本《幼儿园教育纲要》五次修订的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18(08):105-113.
[9]王幡,刘在良.论日本幼儿园教育内容之演变历程[J].外国教育研究,2018 (08):114-126.
[10][24]金熳然,柳海民.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修订案的新动向[J].外国教育研究,2019 (01):78-91.
[11]屈娇娇.日本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与教学方法——基于《幼儿园教育要领》的文本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8(07):131-134,140.
[12]坂井莉野.幼稚園教育要領等の改訂と教員養成の在り方 : 領域「健康」と小学校「体育」との関連から[J].掲載誌 人文·自然·人間科学研究,2018(40): 171-185.
[13]松尾裕美等.保育者養成における新幼稚園教育要領 領域「言葉」に関する一考察[J].福岡女学院大学紀要.人間関係学部編,2019(20):15-21.
[14]青山佳代.保育者養成における保育内容指導法に関する一考察[J].柳城こども学研究,2018(1): 31-49.
[15]古川洋子.保育者養成校における表現活動に関する一考察「保育内容表現」の授業実践から[J].愛知学泉大学·短期大学紀要,2018(53):25-32.
[16]日本文部科学省.社会に開かれた教育課程(これからの教育課程の理念)[EB/OL].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html,2019-02.
(责任编辑:付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