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

2019-01-10 03:16:04
江苏年鉴 2018年0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苏中国情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一次全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174号)。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于2013年10月正式启动。在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历时3年,完成了普查数据采集、标准时点核准、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全面查清了各类地理国情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掌握了江苏省地理国情“家底”。

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备案,现将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主要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普查对象为江苏省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地理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铁路与道路、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地理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现状。

本次普查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利用0.3米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收集整合多行业专题数据,通过“室内分析判读、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按照“所见即所得”的数据采集原则,首次获取了多要素、全覆盖的江苏省地理国情数据,并以2015年6月30日为标准时点,以我国资源三号高分辨率测绘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普查数据进行了时点核准,如实表达了地理国情要素在标准时点的现实状况。本次普查按照“两级检查、一级验收、过程抽查、验后复核”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质量控制对普查承担单位、普查区域、普查工序和普查成果的全覆盖,数据质量符合预期目标。

经普查,江苏省陆地面积为103229.17平方千米(含26个岛礁。本公报中,陆地指陆海分界线以内的陆地国土及岛礁,不包含沿海滩涂)。其中:苏北地区(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51.62%,苏中地区(南通、扬州、泰州)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21.17%,苏南地区(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27.21%。

江苏省地理国情现状见图1。

(一)自然地理要素空间分布情况

按面积统计,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的54.17%分布在苏北地区,2 0.78%分布在苏中地区,25.05%分布在苏南地区。

(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情况

按面积统计,居民地与设施、铁路与道路等人文地理要素的39.39%分布在苏北地区,23.04%分布在苏中地区,37.57%分布在苏南地区。

二、地形地貌

本次普查查清了全省地貌类型的面积构成和空间分布,海拔分级情况见图2。

地貌类型:全省地貌包含平原、山地和丘陵三种类型。其中:平原面积为89706.03平方千米,丘陵面积为11916.16平方千米,山地面积为1606.98平方千米。各类地貌类型占比见表 2-1。

表2-1 地貌类型构成及其占比*

坡度分级:全省93.89%的陆地国土处于 0°~2°的平坡地中,仅有0.03%的陆地国土处于35°以上的极陡坡地中。不同坡度陆地面积占比见表 2-2。

表2-2 不同坡度陆地面积及其占比

三、植被覆盖

本次普查查清了全省种植土地、林草覆盖的类别、面积、构成及空间分布。全省植被覆盖面积为 66168.87平方千米(9925.33万亩),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4.10%。其中:种植土地面积50314.07平方千米(7547.11万亩),占全省陆地面积的 48.74%;林草覆盖面积15854.80平方千米(2378.22万亩),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5.36%。

种植土地:全省种植土地主要包括水田、旱地、果园、茶园、桑园、苗圃、花圃和其他经济苗木(见表 3-1)。

表3-1 种植土地分类型面积及其占比

全省种植土地以水田为主,共26631.56平方千米(3994.73万亩),占种植土地总面积的 52.93%;其次为旱地,共18772.97平方千米( 2815.95万亩)。

从空间分布看,全省中部和东北部以水田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北部以旱地为主(见图3)。

从地区分布看,按面积统计,苏北地区为30301.95平方千米,占该地区陆地面积的56.86%;苏中地区为11285.68平方千米,占该地区陆地面积的51.65%;苏南地区为8726.44平方千米,占该地区陆地面积的31.07%。

林草覆盖:全省林草覆盖类型主要包括乔木林、灌木林、乔灌混合林、竹林、 绿化林地、人工幼林、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等(见表3-2)。全省林草覆盖以乔木林和天然草地为主,分别占林草覆盖面积的45.55%和40.17%。

表3-2 林草覆盖分类型面积及其占比*

从空间分布看,全省北部乔木林居多,东部沿海地区以天然草地为主,西南部的乔木林和人工草地分布较为均匀(见图4)。

从地区分布看,苏北地区林草覆盖面积为8299.66平方千米,占该地区陆地面积的15.58%;苏中地区为2016.49平方千米,占该地区陆地面积的9.23%;苏南地区为5538.65 平方千米,占该地区陆地面积的19.72%。

四、水域

本次普查查清了全省河流、水渠的长度、构成及空间分布,以及湖泊、水库和水面的面积、构成及空间分布(见图5)。全省水面面积为19059.47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8.46%。(本公报中的水域,除江河湖泊外,还包括水库、坑塘及其他人工开挖水面。)

河流:全省河流总长度为105597.48千米,密度为1022.94米/平方千米。其中:苏北地区河流长度为48940.23千米,密度为918.41米/平方千米;苏中地区河流长度为33677.46千米,密度为1541.17米/平方千米;苏南地区河流长度为23677.26千米,密度为842.93米/平方千米。

水渠:全省水渠总长度为188491.82千米,密度为1825.96米/平方千米。其中:苏北地区水渠长度为126960.16千米,密度为2382.52米/平方千米;苏中地区水渠长度为35438.12千米,密度为1621.74米/平方千米;苏南地区水渠长度为26277.66千米,密度为935.51米/平方千米。

湖泊:全省湖泊总面积为6963.95平方千米。其中:苏北地区湖泊面积为3035.16平方千米,占该地区陆地面积的5.70%;苏中地区湖泊面积为692.36平方千米,占该地区陆地面积的3.17%;苏南地区湖泊面积为3236.43 平方千米,占该地区陆地面积的11.52%。

水库:全省水库总面积为495.98平方千米。其中: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水库有80 个,主要分布在苏北、苏南地区。

五、荒漠与裸露地

本次普查查清了全省盐碱地表、泥土地表、沙质地表、砾石地表和岩石地表等荒漠与裸露地的类别、面积、构成及空间分布。

全省荒漠与裸露地面积为180.93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面积0.18%。其中:泥土地表121.95平方千米,沙质地表42.37平方千米,岩石地表10.28平方千米,砾石地表3.24平方千米,盐碱地表面积3.09平方千米。

从坡度分级看,全省94.28%的荒漠与裸露地表分布在坡度0°~5°的平坡地中(见表5-1)。

表5-1 不同坡度荒漠与裸露地面积及其占比

六、铁路与道路

本次普查查清了全省铁路与道路的路面面积、长度、构成及空间分布(见图6、表6-1)。

总量:全省铁路与道路总长322156.88千米,路面面积为3294.03平方千米。

高速铁路:全省高速铁路总长835.58千米,密度为8.09 米/平方千米,其中:苏北地区高速铁路总长55.46千米,密度为1.04米/平方千米,苏南地区高速铁 路总长780.12千米,密度为27.77米/平方千米。

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总长4560.65千米,密度为44.18米/平方千米,其中:苏北地区高速公路总长1777.26千米,密度为33.35米/平方千米,苏中地区高速公路总长868.25千米,密度为39.73米/平方千米,苏南地区高速公路总长1915.14千米。密度为68.18米/平方千米。

表6-1 铁路与道路主要类型长度统计

七、居民地与设施

本次普查查清了全省居民地与设施的类别、面积、构成及空间分布(见图7)。

房屋建筑(区):全省房屋建筑(区)包括多层及以上房屋建筑区、低矮房屋建筑区、多层及以上独立房屋建筑、低矮独立房屋建筑等类型,总面积为9965.17平方千米,其中多层及以上房屋建筑区占10.60%,低矮房屋建筑区占84.46%(见表7-1)。

表7-1 房屋建筑(区)分类型面积及其占比*

设施:全省设施包括硬化地表、水工设施、温室、大棚、固化池和工业设施等类型(见表7-2)。其中:硬化地表面积最大,为1890.92平方千米(283.64万亩);其次为温室、大棚,面积为772.93平方千米(115.94万亩)。

表7-2 设施分类型面积及其占比

编制说明

本公报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一次全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174号)要求,依据“有价值、可公布、受关注、可获取”的原则,考虑全省宏观决策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关切的重点和热点,筛选并建立了反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铁路与道路、居民地与设施等地理国情要素基本信息的统计指标体系。本公报中的陆地范围由内陆界线和陆海分界线两段构成。其中,内陆界线采用了我省民政部门发布的省级行政界线,陆海分界线采用了国家海岛礁测绘专项工程提供的海岸线。在此基础上,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采用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统计单元,通过逐级汇总形成全省基本地理国情信息,利用文字、表格、地图等形式,从地理空间角度展现全省地理国情要素的分布状况和特征,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全省地理国情“家底”。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苏中国情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4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家国情 诗词魂
中华诗词(2020年10期)2020-07-22 05:37:10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能源(2017年11期)2017-12-13 08:12:36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8:00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遥感信息(2015年3期)2015-12-13 07:26:50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特定国情教情中的中小学校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