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之路
——“光泽实践”研讨侧记

2019-01-10 03:38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单绍骏
中国食品工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光泽生态农业食品

文|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单绍骏

生态食品产业“是何”“为何”“如何”“有何”的问题,是福建光泽打造“中国生态食品产业名城”工作实践中面对的几大问题,也是中国食品工业创新发展、建设现代食品产业经济体系实践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搞清楚生态食品产业的概念、定义、内涵;了解选择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的原因、理由;观察生态食品产业发展路径、方法;坚定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信心决心,是2018中国(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之路研讨会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会议背景

“2018中国(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之路研讨会”于金秋时节在福建南平光泽县召开。这是继2017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研讨会之后的第二届年会。

近年来,光泽坚持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生态食品产业发展新路,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着力于生态农业向下游产业延伸和食品工业向上游农业的延展。一手抓好生态农业新发展,一手抓好生态型食品产业大发展。从而在体现着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生态食品产业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实践,形成了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的“光泽实践”。

生态食品产业是何概念、光泽为何要选择生态食品产业当作支柱产业、光泽是如何推进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的、目前有何阶段性成果、未来又将怎样继续实践。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与南平市政府联合举办了这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十分鲜明,有四个关键词十分醒目:“中国”“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和“发展之路”。这就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这次会议是结合光泽实践经历,来探讨我国生态食品产业的发展之路。此外,会场内外和主席台大屏幕上大幅标语“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也在诠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之一,正是用“光泽实践”来证明“两山论”客观存在的真理性。

作为一场全国行业性研讨会,发言嘉宾不仅学术层次高,而且发言内容互补、议题各具特色。使这次研讨会产生了一定的会议成果。下面根据记者听会时挂一漏万的手写记录,整理出一些发言重点与读者分享。

二、会议内容景

本次研讨会会期半天,时间十分紧凑。由于发言内容十分丰富,以至于临时取消了会间茶歇。在满满三个半小时的连续会议中,近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无人早退。由此也可见会议内容引人入胜。会议中共有三位嘉宾致辞五位嘉宾主旨发言。以下按发言顺序摘录一些嘉宾们的主要观点。

光泽县县长 赵大建

赵县长在表达欢迎之意后,直奔主题。他讲道:贯彻习总书记“两山”理论,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直是光泽努力探索推进的重要工作。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益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省、市相关单位的指导帮助,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去年举办了首届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研讨会,极大提升了光泽“中国生态食品名城”的知名度,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关注光泽生态食品,一大批在外经商创业的光泽乡贤主动参与到光泽生态食品产业的生产运营当中。目前,全县已初步构建起土壤分析、品种选择、生产监控、产品检测、冷链物流、展示体验、生鲜配送的生态食品全产业链。其中,土壤分析方面,福建省地质测绘院已完成了对全县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光泽为绿色食品基地适宜区。品种选择方面,我们依托省农科院专家力量,对接市场需求,并结合本地特色,选择受市场欢迎的优质品种进行种养。生产监控方面,已建立了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数字化信息到田头,实现生产全过程监控。食品检测方面,光泽与福州大学、省农科院合作,建成了区域性食品(农产品)安全检测第三方权威机构,今后打上“中国生态食品城”标志的农产品,都必须经过检测。冷链物流方面,南平市委、市政府把闽北冷链物流园落户在光泽,已经在征迁和规划设计,同时光泽与福州大学合作研发的新型冷链车和移动式冷库已投入使用。展示体验方面,已在福州建立了生态食品展示体验店,武夷山的也在建设中,下一步还将扩展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并已开始运营“中国生态食品网”,线上线下同步展示。生鲜配送方面,通过冷链物流渠道和展示体验店,已在部分城市实现了将光泽的新鲜农产品直接配送到家。体制机制方面,我们探索“三变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政府、企业、农户在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的分工定位,努力为生态食品产业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赵县长指出,光泽在推进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上还有许多需要尽快突破的问题:比如生态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生态食品标准的把控(特别是加工过程的把控),纵横向产业链的延伸打造,生态食品产业与相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等等。期望能得到专家学者深层次的点拨与指导。光泽非常愿意成为专家学者开展创新实践的试验田。

赵县长还表示,通过这次研讨会,将进一步促进光泽对国家食品产业发展趋势的理解与把握,指引光泽找准生态食品产业的发展路径,推动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不断提升光泽生态食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伍斌

伍副市长从“大品牌、大基地、大龙头、大安全”这四个方面介绍了南平市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情况。因记者发稿时仍未找到伍市长的发言稿,所以仅凭记忆记述一下印象深刻的这四个方面。伍市长在南平市打造“大品牌”方面介绍了“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的情况。在“大基地”方面提到了100万亩生态食品产业的概念。在“大龙头”培育上,讲了龙头企业与“小巨人”的培育。在“大安全”上,介绍了一品一码等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等情况。并南平市光泽县在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之路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篪

沈会长在题为“发展生态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大会致辞中,首先代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对研讨会举办表示祝贺,对福建省、南平市有关部门的支持表示感谢。

沈会长指出,我们在这里参加“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之路”研讨会,是一次重要的工作交流与思想碰撞。这个会议主题有两个关键词组成,一是“生态食品产业”的认识与理解。二是这个新型产业的“发展之路”。

何为“生态食品产业”,这确实是值得认真研讨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从三个角度研究这个问题。一是“生态食品产业”是何?搞清楚一些基本概念与内涵,有助于我们下一步工作。二是“生态食品产业”为何?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这个产业发展又具有什么独特价值与意义。三是“生态食品产业”如何发展问题。通过研讨交流对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路径、方法以及工作经验有进一步认识和总结,以利于今后工作扬长避短。方向更明确,方法更适用。

沈会长提出,食品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绿色发展是新时代食品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方向。食品工业绿色发展,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在自身所处的二次产业环节中,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产业实践。另一方面,还会通过产业链延伸,参与到一次产业的生态农业发展之中,助推一次产业的绿色发展。食品工业通过对食用农产品的深加工,使食用农产品在传统的鲜食消费或简单初加工所产生的价值之外,大大提升了价值链曲线上扬。而通过全产业链化的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又拉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业现代化赋能,从而为三农事业创造了巨大的产业经济价值。

我们从工业产业角度看了绿色发展、生态产业之后,再从农业方面来看。生态农业是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生态农业是一个大概念,是一种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路径、价值观、方法论等广义上的新型产业形态。生态农业本体上是一次产业。将一次产业的生态农业与二次产业的食品工业相融合,形成两大产业融合型的“生态农业食品产业”,符合十九大提出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也完全符合产业经济规律,并在各地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光泽近几年来选择了“生态食品产业”当作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并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共建支持下,以打造“中国生态食品产业名城”为目标,坚持不断的进行工作实线。初步形成了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的“光泽实践”框架,取得了一批初步成果。这次研讨会的举办,会对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可持续推进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沈会长进一步指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绿色自然生态资源与绿色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洞察了生态资源本身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经济价值。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与“金山银山”生态经济之间,需要通过必要的转换机制,将资源要素“变成”经济成果。而“生态食品产业”就是“生态农业”的生态产业延伸与产业经济转换。

基于上述认识,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经济,是绿色发展观指引下的一种生态产业经济创新实践。而福建光泽率先在全国践行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中国生态食品产业名城”,着力培育本地生态食品产业生态的努力,值得关注与研究。

沈会长提出,“光泽实践”是新时代、新发展条件下,面对县域经济转型、农业三产融合、生态保护与绿色开发、乡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将自然生态资源转换成生态经济成果等多方面挑战之下的社会发展创新实践。“光泽实践”也是食品工业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经济创新实践。

在三位领导致辞后,研讨会进入了主题发言时段。首先是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福建食品工业协会会长郑宝东教授发言。郑教授是福建省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与亲历者,他的发言不仅是农业食品技术专家学者的学术性报告,还是一位产业经济专家与行业组织领导的工作报告。郑教授以“生态食品发展与团体标准”为题展开了主旨发言。他的发言主要有四部分。分别是“生态农业源起”“国内外生态食品的联系”“生态食品标准”“我省生态食品团体标准探索 ”。在生态农业源起部分,郑教授介绍了生态农业在国内外的相关情况。在国外,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土壤学家W.A.Alborecht首先提出来的,而后开始在西方国家得到大力支持和发展,成为替代现代农业(石油农业、工业化农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其代表定义是:“在尽量减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化,控制土壤侵蚀或不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生态农业,在国外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等。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构建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更多地强调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低投入原则,把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和保证资源的持续性放在首位。在国内,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凡遵循农业生态经济规律,实现“三大效益”结合,并实现高效持续发展的集约化农业体系,均可称为“生态农业”。郑教授还从组建目的、建设目标、运行机制和技术体系四方面,对国内外生态农业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有利有弊。不利因素包括品牌培育成本高,且容易形成内耗,也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光泽实践中,注意到了在品牌形成中的“兴利除弊”。一方面鼓励前期各具特色的主打品类发展,形成相互之间差异化互补。同时又注重让这些不同特产适度成为“集群”,引导其共

创一个共有品牌,实现携手出海。光泽生态食品建设实践中,在“分”与“合”的适时适度选择中,体现出了既立足实际,又着眼长远的产业智慧。

生态食品产业发展“光泽实践”,还有更多内容、更丰富内涵。因调研深度和掌握情况有限,难免挂一漏万,或引述不准。但从这些直观感受为主的情况介绍中,还是可以看出“光泽实践”的一些基本概况和部分特点。

在第二部分“国内外生态食品的联系”中,郑教授介绍了国外对生态食品的定义。在国外,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食品称为生态农业产品、生态农产品、生态食品、健康食品、自然食品、有机食品等。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德国的“蓝天使”标志食品、意大利的“生态农业产品”、美国的“有机食品”、 日本的“自然食品”等均属于生态食品。国内对生态食品的定义方面,国内正式出版的书籍、期刊文献中,很难查询到以生态食品为主题的研究项目和文章,更没有对生态食品进行定义。国内对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叫法有: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原生态食品、生态食品、生态良品等。业为主导性支柱产业,是有内在原因和思考的。从实际出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尽量适应产业发展观律,充分注意到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市场为导向和依据,这些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就使光泽发展“生态型食品产业”成为附和逻辑的必然之选。

谈到关于国内外对生态食品的差异时,郑教授讲道:一是概念不同。国外将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食品统称为生态食品。国内则尚未对生态食品进行明确的定义。 二是范畴不同。国外除了有机食品,其他都是普通食品,所以生态食品就指向了有机食品。而国内则不同,普通食品之外还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这“三品”。指向的范畴与国外有所不同。三是技术要求不同。国外是:尽可能地减少人工管理;不使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减少对农机的依赖;强调农业生态系统内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国内是:除有机食品外,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都允许合理利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及农机;强调尽可能因地制宜将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先进实用技术以及新兴科技组装配套。四是侧重点不同。国外注重追求生态效益,着眼于环境的保持和产品的质量。国内是在环境的保持和产品的质量前提下,侧重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

第三部分,郑教授谈了有关生态食品标准的情况。他指出,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生态(有机)食品标准。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相应的生态(有机)食品标准,对有机产品的生产和标识等进行规范,规定了有机产品及其生产过程所要达到的要求,并要求进行认证。例如欧盟的EEC N°2092/91法规、美国的NOP标准、日本的JAS标准等等。国内已基本与国际接轨,建立有机食品标准及认证制度,并依据我国国情,创立了绿色食品标准及认证。在国内国内已基本与国际接轨,建立有机食品标准及认证制度,并依据我国国情,创立了绿色食品标准及认证。对生态食品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生态食品概念尚未厘清,未形成统一的明确的定义。生态食品标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数量为零,生态农业相关标准也是极少。郑教授进一步介绍了有关原有标准体系与新型标准体系的问题。他指出,团体标准由市场自主制定,真正体现市场需求。

四部分,他介绍了福建省生态食品团体标准探索情况。福建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的生态屏障。全省森林覆盖面65.95%,保持全国首位;全省12条主要河流优良水质比例达95.8%;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占比88.9%;九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省在长期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长足进步。生态食品,伴随着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发展生态食品产业就要解决什么是生态食品、如何认定生态食品、怎样规范生态食品生产、生态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靠团体标准来解决。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于2017年底开始积极探索生态食品团体标准制定工作。2018年,正式着手组织编写《生态食品评定通则》团体标准,9月份完成标准草案稿。《生态食品评定通则》团体标准主要包括生态食品属性要素、生态食品评定要求等内容。该标准仅对生态食品通用技术要求进行规范,不针对具体的产品。今后,将把该标准作为福建省生态食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引导福建省食品行业积极、健康地开展生态食品生产与加工,并探索实践出一套符合福建省省情的生态食品认证工作机制,适时将启用认证标识或认证证书。同时,鼓励食品企业在符合该标准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具体品类生态食品的产品标准或技术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的依据。郑教授的发言让大家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有关生态食品的概念定义与国内外的不同情况。特别是就有关生态食品标准制定问题及福建省的推进情况,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与热切期待。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原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柄生教授接着做了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农村产业振兴:绿色发展与优质发展”。柯校长首先从“40年改革:发展成就辉煌”谈起,从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民生活全面提高、农村面貌全面提升三个角度论述了三农工作的巨大进展。他用四组图表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主粮生产、肉禽生产、果蔬生产和水产品生产这些大宗农产品的巨大产业进步。同时,他又从产业振兴与新挑战的角度,就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并越来越贵的劳动力, 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以及国际竞争力明显不强、01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从农产品净出口国成为净进口国 现在已经位居首位的净进口大国、几乎所有主要农产品均是净进口的情况,就如何应对挑战谈了自己的看法。

柯柄生校长发言的第二部分是“未来农业发展要求 ”。他认为,高产、优质、安全、生态、高效 是总体发展方向。一是优质:吃得好。质量要提高、种类要丰富、 消费要便利。二是安全:吃得放心。要无疫病 、无非法添加物、无超标农兽药残留。他进而就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做了介绍。他说,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食品(Organic Food)的要点是生产方式标准,不是产品质量标准。柯校长进一步对绿色食品做了介绍。绿色食品狭义上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从广义上理解,是天然农产品,安全农产品。而关于健康食品、功能食品,则具有一个共同特点: 这两类产品都含有特别有益的成分。而不同点则是,健康食品是更有益于健康的食品 如牛奶、蔬菜、水果、干果等。功能食品在我国是将功能性食品定义同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 、 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如富硒大米、富硒茶等。他还谈了有关食品安全问题。他接着讲了“未来农业发展要求 ”第三个问题是生态:种得和谐。他指出,百度百科的表述是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农业。Wiki讲是生态友好型性农业。其共同含义都是讲这是生产方式方法特征,而不是产品质量标准。柯校长引述了201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于生态农业与绿色发展,他表示生态农业的生产环境是安全的、优质的 ,产出产品也是安全的、优质的。生态农业就是绿色发展+优质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是规模太小 ,全国平均每个农户占地8.8亩。北京、广东、福建、浙江仅为2.4-3.2亩。规模太小的不利因素一是对生产者生产效率低,二是对消费者安全难追溯。未来发展动力在于创新。乡村振兴的创新动力包括业态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是未来农业形态。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不同,区域差别很大,可以大体上分为5类。规模化大田种植业、设施园艺业、集约养殖业、特色种养业和休闲度假农业。

柯校长对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也分别进行了详情论述。

在系统性地对“农村产业振兴:绿色发展与优质发展”发表了讲话之后,柯校长对光泽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考也谈了个人意见。他建议,光泽在第一产业上充分发掘生态环境价值,种得好、卖得好: 在产品选择上,选择高品质水稻、高附加值林业和林下产品及药材等。在发展目标上,争取做大做强,做出区域公用品牌。在第二产业方面,发挥好龙头企业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做大关联产业。在第三产业方面,发展农业休闲度假观光康养产业。最后,他总结到,现代农业需要绿色发展、优质发展。要环境友好,食品安全。无论表述如何不同,不变的是:更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生产出更安全、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利用好优质生态资源的方向是:较大规模的特色产品、优质产品、品牌产品;要打造出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地名+通用产品名)。农村休闲度假旅游康养,发展潜力很大。“2018中国(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之路研讨会”仍在继续进行中。在近千名听众聚精会神的聆听下,精彩的发言继续不断。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教授,接着进行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的主题发言。

一“环境危机的本质是生命与生活危机”。

演讲的第一部分中他指出,环境不是当代人类最大危机,环境背后是一系列关系的失衡。包括:GDP中毒:目标迷失的经济增长导致——消费与生产失衡:空气水中毒;不可再生能源的工业化导致——人与自然失衡危机;食物中毒:农业工业化失灵导致——发展与生存失衡的危机;精神中毒:精神需求以物质满足的错位导致——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失衡危机。以生命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导致了生产过剩——消费过剩——生命危机——造成危机的科技来解决危机——GDP增长——科技进步——造成更大的问题——陷入以生命为代价恶性增长之中。他认为,人类生活在被原子控制的世界中。原子化的世界——数理化—以微观解释宏观、解构控制能量、速度决定胜负——原子思维——碎片化——局部最优、短期最好模式。生命物质化使生命物成为化合物产生中毒食物。生活物资化导致用了就扔、快速消费习惯,造成环境污染生活。生活文化空虚产生了快餐文化、喂养文化、刺激文化以及娱乐至死、精神空虚、抑郁症增加。我们患有速度恐惧的文明病。满足快生活城市——按照快—直线化—大——集中竞争——加速,城市建筑文化呈现棱角化、畸形化、透亮化,造成阴阳失调和大城市病。快速生活超出了生理和心理承受极限,超出了地球承受极限、超出了社会承受的极限。通过危机调节又开始新一轮高速周期,形成恶性循环。因为决定这种文明生产方式没有变、喂养这种文明文化没有变。张教授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心忙”的危机时代。从快到忙、再到心死,快速奔走在一条心死路上。这些状况使中国进入慢性病高峰期,精神与物质消费失衡产生出精神危机。

二、“生态食品产业是一次革命”。

张教授在这个令人深思的社会学背景分析之下,响亮地提出了这个重要观点。他提出了设问:我们错了哪里?他认为,非生命物质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充斥世界的所有领域。越来越完善,从智能化到机器人……原子世界不断释放各类物质,而生命的世界越来越糟糕。从病毒到微生物、从植物到动物、一直到人类。当代人类文明危机的本质是生命的危机: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的失衡导致了这种危机。500年工业文明史中,生命世界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以战争思维推进工业文明、设计了现代经济、进行着科技创新。

在人类社会里,武器升级、殖民屠杀、两次世界大战、当前的地区冲突。在病毒世界抗生素不断升级,持续着人类与病毒的战争。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甚至担心,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病菌,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更令人震惊的是,竟出现了以抗生素为食的“超级病菌”。工业文明产生了化学农业,开创了人类与微生物、动植物的战争。化学化食物成为致癌与诸多精神病的根源。20世纪, 地球上大约有30余万种植物绝迹,损失了约75%的农作物品种。剩余不到30%的作物品种供应着全球95%的食品需要。欧洲的家畜品种资源有一半已经绝迹.全世界已经有三分之二的鸟类繁殖力下降。成蛙因吞食有毒昆虫而中毒身亡,就是小小的蝌蚪也难逃厄运。在生命系统方面,产生了现代医学与癌细胞的战争。治疗费30年增长20倍患者生存率却没有提高。科技范式失灵:基于天人对立哲学的反生命生物科技的失灵,将会造成更大的危机。生产方式失灵:基于高度分工的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农业,成为扼杀多样化农业最大杀手。市场化失灵:基于满足效率和利润的市场化农业,是造成世界粮食危机深层根源。张教授认为,受到热捧的工业革命不能拯救人类危机,化解危机需要农业革命。绿色发展要按照生命的规律,而不是化合物规律。不要用工业化思维搞生态农业。

三、生态食品发展若干问题。

在发言的第三部分,他提出了四个问题的思考。

一是生命科技革命:新生命观与价值观。要从天人对立然观变为对天敬畏的天人和谐观。从化学主义的机械生命论变为万物有灵的生命平等观。从局部单级思维的哲学观变成多元化生命共生体哲学观。他认为东方有着自身的生命科学。

二是元科学革命:从化合物到生命物的科技范式转换。他从对化合物与生命体两个不同的观察对象的对比分析模型中,通过对能量形态、存在形态、演化规律、思维方式四方面的对比分析,形象的揭示出化合物与生命体的巨大差异。他进而介绍了基于东方智慧系统辩治之道,提出了基于天、地、人的东方生命观。

三是生态食品产业与全域生态县建设。张教授指出:

1、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食品产业建设的前提。包括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的四个方面。2、全域生态乡村建设是生态食品的基础工程。其中,新工农联合是全域生态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生态食品企业与全域生态乡村联盟建设、生态食品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是重要环节。3、生态食品是原材料有机化、加工微生物化、包装低碳化、消费绿色化的全生态产业链。4、生态食品产业需要复合生态科技创新。5、生态食品产业是文化产业、是利义产业、是生命产业、是善德产业。6、绿色光泽、生态食品、有机农业、美丽乡村的复合光泽模式潜力巨大。他对于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孝德教授的长篇发言,从哲学和人文科学等更深广的层面,跳出生态食品产业谈生态食品产业,发人深省,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主任随后从区域经济角度进行了即席发言(根据记者现场记录整理)。他首先指出,小县域搞出大产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是非常符合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二是从生态角度看,正是在践行绿色发展。三是谈几个观点供研究。他提出,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准确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中“就是”的含义。对“两山论”学深学透。第二是讲光泽作为一个县域,与省域、市域有所不同,应更多在专业性特色上下功夫。在空间尺度相对小的情况下,细化区域产业分工,多做专精化努力。第三是未来要重视向产业高端发展,在产学研上下大功夫。陈主任进一步从区域经济角度,提出光泽适度多元化发展十分必要。从产业安全角度看,多业并举、1+N发展可以降低产业经济风险。他进一步谈了加强区域合作和抓好食品安全等问题。他的精彩发言,因会场记录不多,只能挂一漏万。但这个发言是基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角度,与其他发言形成互补,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最后一位发言者是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朱启臻所长。此时已经快要华灯初上,而几位北京来宾还要赶去机场返京。朱教授抓紧时间,语速很快、富有激情的脱稿进行了即席演讲。他言辞犀利、观点鲜明,言简意赅。正因为十分精彩,记者和与会听众一样,全神贯注于他的精彩演讲,完全忘了做笔记,致使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内容提示,几乎无法用文字来表达这个精彩发言。只依稀记得他一上来开篇第一句话是,世界上有两种农业,一种是国家农业,为了让所有人都买得起、买得到食物,所以农业的目标是农产品适度过剩。但农产品不遵循薄利多销的原理,产品过剩就会菜贱伤农。另一种农业是农民的农业,农民的目的是多挣钱而不是贱卖。所以国家既要保证食物安全,又要保证农民收入,做了多年的、大量的努力,但并未能很好的得到解决。于是,就出现了山楂买不动,苹果价钱好,就让农民砍山楂树改种苹果树,但等到苹果树挂果大量上市时,苹果又滞销了,于是再砍苹果改种猕猴桃。朱教授还讲了农产品具有替代性问题、电商并不能最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农民因挣不到钱而离土离乡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未来谁种地的严峻问题。由此,发展特色农业,让农民能挣到钱的农业,十分紧迫和必要。而生态农业和食品工业的融合,正是在向这个方向的努力……

华灯初上,“2018中国(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之路研讨会”在会场座无虚席、听众满满的场景下,在全场与会者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会场的灯光渐渐熄灭了。第二届研讨会也结束了。但“2019中国(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之路第三届研讨会”已经在发出新的召唤。相信一年后的今天,生态食品产业发展“光泽实践”一定会结出新的硕果。中国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之路也会越走越顺畅。

猜你喜欢
光泽生态农业食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the revision of subjunctive mood 》教学设计
旅游“井喷”带动生态农业“泉涌”
丝柔尽现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蓝莓的光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光泽or油光?向夏日“大油田”sayno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