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晓蕾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一辆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集聚的街区;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发现停放在中产阶级集聚街区的汽车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汽车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效应”。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任何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不良信息且会导致不良现象不断扩散,如果对这种现象或行为熟视无睹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盲目从众。
学期初,有学生在周记中反映,有个别学生在中午放学后快速吃完即食面,利用老师和同学去饭堂就餐的空档进行打扑克活动。学生选取这个时间,说明他们还是比较惧怕学校的管理。想必进行一番教育,这类现象短时期内不会出现。但如果直接问学生,学生自然不会承认。于是我决定先不动声色,来个“人赃俱获”。第二天中午,我提早来到班级,正在打扑克的三位学生果然玩得很专注。他们看到我之后,比较紧张,有点害怕。随即我将他们带到了展览室,让他们先通过文字写下自己的情况。下午又约见了他们的家长,师长共同进行了一番教育后,三位学生进行了自我反省和深刻检讨。之后,我要求三位学生以“写日记”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日常行为,以此认识“自律”的重要性。
此事我并没有在班中进行公开批评,但自然逃不过大家的“火眼金睛”。同学们很快都知道了:违反纪律是要写日记的。对于功课较多的他们来说,自然是“苦差事”,这样大家违反纪律时势必会想想这个“代价”值不值。值得欣慰的是,在第二周班委工作总结和学生周记中,许多人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批评。看来,这个方法既修补了“破窗”,又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全班同学。
通过这次教育事件,我也切身地领悟到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提出过“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这个原则告诉我们班主任在教育中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坚持两者的教育相结合,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相互影响。诚然,个人与班级是无法割裂的,是相互影响的。例如:在班里面有时候会出现学生不经意间遗落一些纸屑。我便让劳动委员和值日生必须即时打扫干净,不能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同学们看到了纸屑就会捡起或清扫干净。又比如:为了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我利用课室的小黑板,对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展示宣传并定期更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班同学各方面的进步。
《淮南子》中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班级无小事”,防微杜渐能以小见大,期待自己在之后的德育工作中能够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补“破窗”,互促进,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