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尘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在新时代给全国教育界发出的在学生中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的最强音。充分表明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在新形势下在学生中进行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也指明了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所在。
劳动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在人的全部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做了深刻全面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阐述道,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他进一步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这就充分说明,无论怎样强调劳动在人的成长过程、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的作用都不过分。既然劳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就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列宁在论述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重要性时是这样说的:“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毛泽东1958年8月13日在视察南开大学时曾作出重要指示:“高等学校要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关注关心劳动和劳动教育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重要讲话中都反复强调劳动的价值,在全社会倡导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观念。他指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他说:“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引导全社会形成实干兴邦、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氛围,使劳动成为人人羡慕的一种社会职业,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追求。”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论述了劳动对实现宏伟目标的巨大作用。他说:“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是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因此,弘扬劳动精神,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弘扬劳动精神是在学生中进行劳动教育的出发点。精神是一种信念,是一种价值,是一种形象,更是一种动力。精神的感召力是巨大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都始终重视精神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上升到精神层面是对我们国家精神的新的发展。把劳动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人的一种意识、价值观念,就具有了世界观、价值观的意义,凸显了劳动的重大意义。“劳动精神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劳动观念基础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面貌的一种集中体现。”世界观的问题是根本问题。要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途径有很多,而通过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劳动意识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就是说要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辛勤劳动来使世界作出改变,使其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劳动精神的树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大精神推动力。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谈到了劳动人民、劳动感情对他的感情变化、世界观转变的巨大作用。他说:“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觉得工人农民是比较脏的。后来,经过与工农群众的接触,熟悉了认识了,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觉得“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可见,劳动感情、劳动意识的树立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的根本点。只有在学生中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并使这种意识成为个人的行为自觉,才能达到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进而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才会理解我们生活中的一切来之不易,而不是只会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才能真正理解“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朴素道理。
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就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使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生产劳动,在实践中、在生产劳动中检验知识,增长才干,认识社会,亲近劳动人民,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毛泽东1942年在《整顿党的作风》的讲话中对学生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的弊端一语见的地指出:“我们现在看看一些学生,看看那些同社会实际活动完全脱离关系的学校里的出身的学生,他们的状况是怎么样呢?一个人从那样的小学一直读到那样的大学,毕业了,算是有知识了。但是他有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没有参加任何实际活动,还没有把自己学得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的任何部门去。”这种不和实际结合的知识,是一种空洞的知识,是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因此,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显得至关重要。所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不久就指示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
实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是在学生中进行劳动教育的落脚点。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为的是学生在走入社会后能够真正的做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鼓励、所推崇、所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弘扬劳动精神,使学生养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优秀品格,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在脑力、体力方面得到全面锻炼,身心得到发展,进而成长为党和国家所期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弘扬劳动精神、进行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的新的形势下开展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努力在提升全面素质上下功夫,而劳动精神的培养、劳动能力的养成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