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近年来,许昌市在省住建厅的精心指导和支持帮助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尤其是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新期待,紧紧抓住国家棚改政策机遇,扎实推进棚改“三年攻坚计划”,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百城建设提质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妥善安置为重点,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与市民同心同向行动的棚改新路子,连年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让十余万居民彻底告别了脏乱破旧的棚户区喜迁新居,腾出上万亩土地补齐教育、绿地、游园、体育、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品质,让广大群众共享了发展成果。2018年许昌市城市宜居度和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4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面对棚户区改造的难得机遇和紧迫任务,许昌市迅速廓清思路,强化顶层设计,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政策、主导规划、主导补偿、主导安置”的总体思路,实现了棚改模式有“企业主导”向“政府主导”的转变。对原由“企业主导”陷入困境、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果断实施政府接管,为新时期棚改工作扎实推进和群众顺利回迁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棚改工作中引入国内知名专业律师团队,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保障了棚改工作的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群众利益不受损害。为让老百姓最大限度享受棚改政策红利,许昌市修改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政策,实现了群众通过棚改“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的愿望,即:旧房按新建商品房补偿,产权调换按1∶1.2置换,单套面积小于50平方米的,一律按50平方米补偿。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棚改的积极性,部分暂时未列入棚改计划区域的群众主动要求参加棚改。
在安置房建设环节,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把民意民智纳入方案中,始终让群众唱主角,最大限度激发棚改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变群众的积极主动性为棚改的强大内生动力,实现了群众从“要我迁”到“我要迁”的转变。舍得把位置好、环境美、配套优的地块拿出来作为群众的安置地块,高标准、高起点、高档次规划设计,社区卫生站、文化活动站、社区综合管理、综合服务、百货零售、邮政储蓄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使安置群众住得放心、住得舒心、住得安心。如东城区科技佳苑、示范区芙蓉佳苑项目安置地块,位于许昌市中心城区环境最宜居、升值潜力最大的中央公园旁边,商业价值已达每亩700万元以上,安置群众对项目选址无不拍手称快。为确保安置房保值、增值,按照商业开发模式,对安置小区土地一律由招拍挂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各项施工手续,确保了安置房建成后能够办出和商品房一样的大产权证,可上市交易、抵押贷款。切实加强棚户区改造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行安置住房质量责任终身制,建立工程质量责任标牌,公示相关参建单位和负责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努力打造一流精品工程。对选择货币化安置自主购房的群众,政府主动搭建平台,搞好服务,如:襄城县率先在全省发出第一张房票,启动了“选房超市”,为安置群众提供房产咨询、选房、购房等“一站式”服务。
棚改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为了切实解决拆迁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许昌市采取了一对一帮扶、一对一服务的“两把钥匙责任制”:旧钥匙交出之前,有什么疑问、有什么困难,由专人负责解决;新钥匙接受之前,还有什么承诺没有兑现,由专人负责到底。“两把钥匙”不但最大限度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而且真正打开了安置群众的“心锁”。群众回迁后,全面提升城市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如东城区着力打造智慧社区模式,在社区医疗、居家养老、车位查询、住房维修等方面打造社区网络平台“一键通”。在智慧平台上,工作人员可以与社区进行可视通话,居民有事可直接网上查询、预约,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智慧社区的智能、便捷服务。同时,为解决棚改群众长远生计问题,专门出台了面向拆迁安置失地群众的优惠政策,免费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四个一批”的就业创业服务,即公益性岗位安排一批、周边项目消化一批、施工劳务使用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大力扶持发展社区集体经济,解决群众回迁后的后续生活保障问题。如:魏都区樊沟社区利用棚改后的集体资产,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惠及群众,对棚户区改造涉及的居民,参照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由社区每人每月发放1800元,居家养老的70岁以上老人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中午吃饭、白天休息、娱乐全免费,每月免费理一次发、洗两次澡,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下一步,许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利民惠民作为棚改的根本目的,继续扎实做好棚户区改造和群众回迁安置工作,顺应人民群众对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环境的追求,推动城市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