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评价研究
——基于178份游客的问卷调查

2019-01-10 06:11:34龚宇翔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总数自然保护区舒适度

龚宇翔,陈 钦

(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福州 350002)

湿地是指临时性的或永久性、天然的或人造的水域地带、沼泽地或泥炭地,包括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也可以包括河湖沿岸的邻近水体和沿海区域[1]。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景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繁衍、息息相关。湿地不仅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功能,还具有自然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的功能。福建省近海、海岸、河流、湖泊、沼泽及人工湿地等湿地资源极为丰富,且类型多样。据统计,福建省湿地总面积约有87.09万hm2,其中,自然湿地有71.11万hm2包括57.56万hm2近海与海岸湿地、15.98万hm2人工湿地、13.51万hm2的河流湿地及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各200hm2[2]。福建省有着十分丰富的湿地资源,然而对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的相关研究比较少,本文以长乐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和泉州湾河口湿地公园为调查对象,以调查、访谈、问卷发放的形式来采集相关数据。

1 湿地自然保护区整体资源状态调查评价

1.1 当前资源状态调查评价

178位游客中,51%游客对湿地保护区的资源状态持“满意”的态度,湿地公园具有自然观光、旅游、休闲等娱乐方面的功能,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游憩空间,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次是认为湿地保护区状态一般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44%,认为该湿地保护区资源状态“很差”最少,仅占到样本总数5%。总体来看游客对资源状态比较满意,该湿地保护区总体资源风景管理水平达到人们心中的期望。

1.2 旅游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影响的调查评价

大部分游客认为游客对湿地保护区影响程度“中等”,占到总样本52%,认为旅游对湿地保护区影响程度中等,认为旅游对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大和旅游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小的游客比例相当,认为旅游对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大的游客比例为26%,略高于旅游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小的游客(22%)。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的总体素质越来越高,乱丢垃圾、破坏环境、随意刻字等现象越来越少,旅游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2 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因素调查评价

2.1 湿地保护区植物种类数量调查评价

大部分游客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植物种类“很多”,占到样本总数31%,其次为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植物种类“多”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30%,福建省湿地内共有1351种植物,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包含117种蕨类植物,1226种被子植物和8种裸子植物[2]。接着是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植物种类“一般”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23%,然后是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植物种类“少”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的10%,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植物种类“很少”的游客最少,占到样本总数6%。该地植物种类丰富,大多数游客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植物种类多,认为植物种类“很多”和“多”的游客数量相当,仅有16%游客认为该湿地保护区的植物数量少。

2.2 湿地保护区动物种类数量调查评价

大部分游客认为该湿地保护区动物数量“很多”,占到样本总数30%,据统计福建省共有178种湿地鸟类(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9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28种),两栖类动物46种、爬行类动物110种[1],其次认为该湿地保护区动物数量种类“一般”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29%,接着是认为该湿地保护区动物数量种类“多”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22%,然后是认为该湿地保护区动物数量“少”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的12%,认为该湿地保护区动物数量“很少”的游客最少,占到样本总数7%。超半数游客认为该保护区动物数量多,由于湿地保护区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较好,适合动物生存,以至于该保护区动物数量较多。这也体现了该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资源情况较好。

2.3 水中生物量调查评价

大部分游客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水里的生物量“很多”,占到样本总数29%,湿地保护区的水源较为清澈,适宜大部分水中生物生存。肉眼可见河里有许多各式的鱼类,河滩上有河蟹出没。其次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水里的生物量“多”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28%,接着是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水里的生物量“一般”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25%,然后是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水里的生物量“少”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的13%,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水里的生物量“很少”的游客最少,占到样本总数5%。

2.4 气候舒适度调查评价

大部分游客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气候舒适度为“很舒适”,占到样本总数39%,其次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气候舒适度“舒适”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34%,湿地具有调节局部气候功能: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接着是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气候舒适度“一般”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21%,然后是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气候舒适度“不舒适”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的4%,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气候舒适度“很不舒适”的游客最少,占到样本总数2%。

2.5 水源充足程度调查评价

部分游客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水源充足程度为“很充足”,占到样本总数36%,其次是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水源充足程度“充足”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34%,湿地自身包含庞大的水体,包含下雨时积蓄的降水,使得湿地保护区含有丰富的水源。接着是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水源充足程度“一般”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16%,认为该保护区水源“不充足”和“不充足”人数相当,各占样本总数7%。湿地保护区水源充足,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等作用,以至于大部分游客对湿地保护区水源充足程度较为满意。

2.6 湿地景观特色调查评价

受访者对于湿地特色程度的评价最多是“有特色”的,占所有受访者的34.27%;其次是评价为“很有特色”的游客,占比32.03%;不同于其他景观,湿地具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包括红树林景观和鹅卵石海岸景观。认为该湿地保护区“一般”的游客,占比25.84%;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没特色”以及“非常没特色”的游客最少,分别占比4.49%及3.37%。总体来看游客大都认为湿地保护区景观富有特色。

2.7 湿地资源环境美观程度调查评价

受访者对于湿地资源环境美观程度的评价最多是“美”的,占所有受访者的36.96%,其次是评价为“很美”的游客,占比32.61%;该湿地保护区水体上有着大片滩涂,每当退潮时大片红树林露出滩涂,十分美丽。认为该湿地保护区“一般”的游客,占比21.74%;认为该湿地保护区“不美”以及“非常不美”的游客最少,分别占比3.80%及4.89%。总体来看,对湿地资源环境美观程度评价游客认为“一般”及以上的达到91.31%,湿地资源的环境美观程度较好。

3 湿地自然保护区社会因素调查评价

3.1 湿地自然保护区游客量调查评价

根据调查结果,认为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量为“多”的受访者占样本总数的29%,与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游客量“一般”的游客持平。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游客量“非常多”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23%,无论是长乐闽江河口湿地公园还是泉州湾河口湿地公园在当地和周边地区都有一定名气,能吸引到一定数量的游客前来游玩。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游客量“少”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的14%,认为该湿地保护区游客量“非常少”的游客最少,占到样本总数5%。总体来看,该湿地自然保护区能够吸引一定的游客前来游玩。

3.2 湿地自然保护区知名度调查评价

认为该湿地自然保护区知名度为“一般”的受访者最多,占到样本总数的33%,其次是认为该湿地保护区知名度“大”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31%,其次是认为保护区知名度非常大的游客,占到总样本16%,认为保护区知名度小和非常小的游客分别占到总样本12%和8%,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泉州湾河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当地和周围邻近县市有一定的知名度,然而它们所在市区外的游客对它们比较陌生,保护区品牌价值不够高,推广程度稍显不足。

3.3 湿地自然保护区休闲娱乐价值调查评价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该湿地保护区的休闲娱乐价值大,其次是认为休闲娱乐价值一般和非常大的游客,保护区有着丰富的动物和鸟类资源和水生动物资源和大量的休息场所,游客可以在休息之余,欣赏自然的律动。保护区内有洛阳桥、蔡襄雕像供游客拍照留念,有湿地自然博物馆供游客参观休憩。也有少数游客认为湿地保护区休闲娱乐价值小和非常小。

3.4 湿地自然保护区社会效益调查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社会效益“非常大”的占样本总量的30.90%;其次为认为社会效益为“大”的游客,数量占32.58%;认为湿地保护区社会效益价值“一般”的游客占总样本28.09%,认为社会效益“小”与“非常小”的游客各占总样本7.87%和0.56%。总体来看,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带来较大的效益。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得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也引起一系列的经济变化,周边居民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地区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5 湿地自然保护区门票价格调查评价

从湿地保护区门票价格看,总体上,游客认为湿地保护区的门票价格较为便宜,价格适中。其中,认为湿地保护区门票“非常便宜”的游客占比最高,为58%;认为门票“贵”或“非常贵”的游客,均占全部调查对象的7%。此外,有20%的游客认为湿地保护区的门票价格“一般”。调查结果发现,认为门票“贵”或“非常贵”的游客,其共同点之一是收入较低,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看,旅游作为较高层次的需求,与其现有收入仅能满足生活需要相比较,出现层级差异,导致收入不能满足旅游需求。此外,湿地保护区与游客事前认知不符,也是造成游客认为门票“贵”或“非常贵”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部分游客到达湿地保护区后,认为与事前对该湿地保护区的了解和认知存在明显的差异,进而认为收取门票是一种“不经济”行为。

4 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因素调查评价

4.1 湿地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普及程度评价

于该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的普遍性问题调查中,大部分游客认为湿地保护区宣传教育普及程度“一般”,占到总样本数的36%,其次是认为保护区宣传教育普及程度“高”的游客,占到样本总数24%,认为保护区宣传教育普及程度“很高”和“很小”的各占总样本17%和12%,仅有11%的游客表示,保护区未普及宣传教育。普及宣传媒介主要是与当地游憩相关的旅行社和当地政府部门,宣传效果较好,然而宣传的范围有限,主要是当地居民及周边有到此旅游意向的居民。无法让更多外地居民了解该湿地保护区。总的来说,该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的普遍程度较高。

4.2 湿地自然保护区周边餐馆的食物满意程度调查评价

关于游客对该保护区周边餐馆的食物满意程度,有37.64%的游客对周边餐馆的食物感到满意,其中认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各占总样本17.42%和20.22%。有48.31%的游客认为周边餐馆的食物一般,14.05%的游客认为周边餐馆的食物不是很满意,其中“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各占6.18%和7.87%。相比较其他类型的旅游景点,湿地保护区的游客量相对较少,周边餐馆供给大于需求,为了更好的竞争,商家主要依靠提升自身食物质量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4.3 湿地自然保护区休息区满意程度调查评价

大部分游客认为休息区等服务设施“一般”,占到调查样本总数37%,由于湿地保护区面积较小,且相关部门对于其旅游效益重视程度不够,其相对应的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对保护区休息区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分别为31%和16%,保护区已有的休息区服务设施能满足部分游客的需求,对保护区服务设施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各占6%和10%。

4.4 湿地自然保护区周边的酒店旅馆舒适程度调查评价

大部分游客认为保护区周边酒店旅馆舒适度为“一般”占到样本总数55%,大量游客来游玩,湿地附近酒店数量偏多,竞争激烈,因此,各家酒店都在努力提升自家酒店舒适程度以此来吸引更多游客到访,尽管如此,大部分游客依然认为湿地保护区周边酒店旅馆舒适度一般。认为酒店舒适的游客占到样本30%,其中16%的游客认为保护区周边酒店旅馆“舒适”,14%的游客认为周边酒店为“非常舒适”,8%的游客认为保护区周边酒店“非常不舒适”7%的游客认为周边酒店“不舒适”。

5 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综合评价

对于前述的各个因素,在问卷中请游客打分,每个因素最高得分5分,最低得分1分。然后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得分。

对于该湿地保护区自然因素资源部分:加权平均分得分最高的自然资源是气候舒适度,加权平均分得分为4.04分,湿地保护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湿地自身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通过湿地自由水水面巨大的水汽蒸发及湿地茂密植被剧烈的水汽蒸腾来实现增温和增湿的生态功能[4]。湿地滩涂上的红树林也有非常明显的降低太阳辐射和防风作用[5]。其次是湿地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得分为4.02分,2016年9月30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并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将对向湿地及周边地区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占用湿地或改变湿地用途,采矿采砂,擅自放牧、乱砍滥伐,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非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正逐步提高,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现象越来越少。法律法规明文保障湿地生态环境加之居民自身生态意识的提高,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在逐步提升。得分最低的为水污染程度,得分为2.90分,说明该湿地保护区水污染程度较小。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独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悬浮物和营养物的功能,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其他资源。这一过程主要包括过滤过程和生存于其间的多样性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既有物理的作用、也有化学和生物的作用。物理作用主要是湿地的过滤、沉积和吸附作用;化学作用主要是吸附于湿地孔隙中的有机微生物提供酸性环境,转化和降解水中的重金属;生物作用包括微生物作用和植物作用,生物作用是湿地环境净化功能的主要方式。

自然资源因素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气候舒适程度,湿地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环境舒适度、环境优美程度、水源充足程度、景观特色程度、湿地景观资源丰富度、植物种类丰富度、水中生物丰富度、动物种类丰富度、水污染程度。

社会资源:加权平均分得分最高的社会资源是通讯信号覆盖面,得分为4.04,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受基站覆盖区域所限,很难在边远山区、沙漠戈壁、森林等地区实现通信全覆盖。然而湿地保护区相对空旷,能较为稳定地接受基站的通信信号,大部分的游客通讯信号没有受到限制。加权平均得分次高的是景区或景点的门票价格,得分为4.03分,无论是长乐闽江河口湿地公园还是泉州湾河口湿地公园都没有门票费用,相应的游玩设施较少且收费也不高,这让许多游客既能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有机会亲近自然,又没有太大的金钱负担。接着是景观愉悦感,得分为3.97分,湿地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生物资源都十分丰富,加之气候舒适,空气清新,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游客很难不感到身心愉悦。得分最低的为周边居民对保护区干扰程度,得分为2.90分,说明周边居民对湿地保护区的影响较小,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周围居民对保护区的破坏行为,加上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化解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分次低的是湿地保护区受到破坏程度,得分为2.99分,表明湿地保护区受到的破坏程度较小这点与周边居民活动对湿地保护区的影响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该保护区知名度得分仅得到3.19分,获得了第三低的分数,相比较于知名景区,该湿地保护区的知名度偏小。首先是因为湿地保护区面积较小,所容纳的资源量有限,其次是保护区的特色景观较少,无家喻户晓的特色景点。

社会资源因素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通讯信号覆盖面,门票(或景点)价格,景观愉悦感、社会效益、交通方便程度、游客数量保护区知名度、湿地受到的破坏程度。

管理因素:加权平均得分最高的为湿地资源保护情况,得分为3.87,随着时代发展,湿地的保护愈加受到政府的重视。福建省政府已出台相关法令法规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的重要繁殖区及栖息地,以灭绝性方式捕捞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擅自移植、采伐红树林、非法采矿、采砂等破坏湿地自然资源的非法行为,使得保护区的湿地保护情况较为完善。其次是湿地环境卫生干净程度,得分为3.79分,湿地的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随处可以见到绿皮大垃圾桶,加上管理人员定时清扫,使得湿地的卫生条件得分较高。然而得分最低的是周边酒店舒适度,得分仅有3.22分,可见周围的酒店舒适度差强人意。

管理因素得分从高到底分别为:湿地资源保护情况,环境卫生干净程度、工作人员态度、该湿地游客容量情、况旅游秩序、休息区等服务设施满意度、周边餐馆食物满意度、保护区巡护经常性、宣传教育普遍性、周边的酒店旅馆舒适度。

猜你喜欢
总数自然保护区舒适度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42
浅谈提高奶牛舒适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