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
——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

2019-01-10 02:52陈嘉嘉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

陈嘉嘉(南京艺术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编者按]近十年来,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将工业设计创新设定为实现目标的重要路径。为了进一步讨论新形势下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战略及成长路径,经多方协调商议,汇聚政界、业界、学界顶尖脑力进行共同研讨,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南京艺术学院主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研究委员会和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承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18年10月在南艺举行。

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始于学院教育,40年来,一直不断吸取国外先进理念及方法,不断完善自身以快速发展,行业规模逐年扩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设计创新供应链也日趋完善。工业设计已成为一种全新创新驱动力和重要抓手,在中国企业只关注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创新的旧有局面上,为企业带来新的突破点和竞争力,为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在其发展过程中,质疑之声一直不断,特别是过去40年中国工业设计教育有着明显的“跟随式发展”特征,在新形势下是否有可能转型为“引领式发展”,是积亟有待研讨的问题。2018年10月所召开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研讨会”便是促进这些问题的研讨而启动的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南京艺术学院主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研究委员会和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承办。来自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工业设计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及知名设计师、设计企业家、设计总监齐聚,共话创新、共谋发展。

会议正式开始前,校党委书记杨明教授在行政楼三楼接待室与国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于晓东副司长,以及柳冠中、张福昌、王受之等我国工业设计界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亲切地交谈。

研讨的背景、任务及主题

会议开幕式由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何晓佑教授主持,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及党委副书记刘伟冬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詹和平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于晓东副司长分别致辞。

刘伟冬(南京艺术学院)在致辞中说,本次会议针对改革开放40年来工业设计的发展进行回顾、反思和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工业设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思考伦理问题——设计的伦理和伦理的设计。一切技术都是一种路径、一种方法,人类最终的生活方式必须是“诗意地栖居”、艺术地生活。真正伟大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如果没有人文科学思想的滋养,没有艺术的情怀,是很难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人类的生活状态和走向不是根据技术的发展而进行调整,相反地,人类应该根据自己的意向适度地调整技术,用技术使生活更加完美。

詹和平(南京艺术学院)在致辞中指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阶段发展,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而工业设计则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更是新旧动力转化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要求,分析我国工业设计发展面临的形式与机遇,强调发展工业设计的地位与作用,在推动实施国家战略的同时,又适用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各种发展情况。所以,本次会议的召开就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深远。长期以来,工业设计学院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各级院校、行业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在国家设计驱动创新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学院肩负着培养工业设计高素质人才,进行工业设计前瞻性的教学、科研和创作,坚持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于晓东(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在致辞中指出了本次研讨会的任务。他说,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设计也同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与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这里面有认识问题、有发展问题、也有人才问题,还有环境问题等。为了推动中国工业设计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在本次研讨过程中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影响工业设计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提高中国工业设计自身发展能力的水平和基础上,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他指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有待探讨:一是中国工业设计自身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结合新的形势、新的要求,需要研究和明确新时期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二是我国工业设计如何为制造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接着,由刘宁(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诠释会议主题。他回顾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在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今天的设计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今天的设计与过去的设计有很大的不同:一是设计的供应链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二是 “链主”的出现,三是是设计关系的变化。因此,应站在时代的窗口上讨论工业设计的发展战略,而不是站在过去的窗口上讨论战略。

应放天(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发言,他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导致艺术设计和相关学科的相对脱节以及当今设计教育中专业细分的原因是由中国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导致的,不管如何讨论、有何争议,生存是核心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是需要文理融合的人才,因此要重新思考文理交叉的老师、设计、创新性的人才要如何培养;探讨设计、技术、商业要如何融合;从产业到教学以及行业协会都在思考要如何使文理交叉产生特色。

何晓佑(南京艺术学院)也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战略是一种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一种规划。战略的特征是发展智慧纲领。智慧纲领有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也有微观层面。他认为习近平主席宣扬的中国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对其不仅要创造性转化,还要创新性发展。随后与会嘉宾进行自由发言与研讨。

工业设计发展问题的理论认知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理论研究及发展明显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基本上是跟在国外理论后面前行。在现有的工业设计理论研究中,史论占到绝大多数。史论研究固然十分重要,但前沿性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构建理论研究的“先进性”。对此,与会学界专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认为讲战略必须要思考,注重人的思考、人的智慧。他提倡服务设计,认为服务可以使每种事物的作用发挥极致。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走到发展服务经济这条路上,因为解决13亿人的衣食住行问题需要依靠社会的服务系统来解决,而不是购买。此外,战略问题就是规划问题。西方的社会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工业化,中国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需要自己去闯,走出一条路来,铺出一条路来。

张福昌(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认为对设计应该再重新认识它的重要性。现在对于设计的讨论仍停留在传统的表层设计、差异化的设计,中国现在实际上要解决的问题是政策。首先是扩大激励政策。其次是提高设计的社会认知度,一定要下决心做好设计的普及工作。最后,要开展全国性的、定期的产业调查,然后形成一个具体的制度。调查对制定政策会有很大的影响。他同时指出,21世纪设计的革命,是为占人口总量90%的人做设计。中国的设计师要有使命感,要致力于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的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贫穷地区都是世界特有的,需要很好地去研究。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设计,就一定能解决世界的问题。设计是战略重点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既要看到重要性,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很弱,设计师的社会地位还有待提高。中国现有设计院校的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王受之(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认为,设计上不易过多地宣扬全球化和“地球是平的”这个概念,也不应该纠结于是“产品设计”还是“工业设计”,应该从人行为的所有的综合来做设计,而不是从产品的类别来做设计。应该把智能完全放入到设计里面,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之间应该没有鸿沟,现在学习工业设计必须学习交互设计。他建议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举办非功利性质的设计普及展,并建立国家设计中心档案库。

李立新(南京艺术学院)认为,研究工业设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设计学派,从而建立设计的完整体系。这个学派不仅有设计家,也有企业家,有高校的老师,也有政府官员,实质上是设计共同体的概念。

范圣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认为,需要从不同层面来认识当今的设计:第一个层面关系着设计内容的变化,在此前提下,需要进行优良体系的建构。第二个层面是设计领域的扩大——跨界现象。设计在其中必须是一个主体,让如今的年轻学生来驾驭庞大的战略商业课题是不现实的。第三个层面是设计的连接作用,设计连接艺术与技术,其作用还未有清晰的定位,这其中还包括中国文化建构的问题。第四个层面是设计主体性的迁移。新的专业和学科的产生可以基于现在的设计,也可以来源于经济、信息、数学、软件等,这是有别于现代设计的新东西。

宗明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分院设计学院)认为,目前中国的大学有几个弊端:一是设计教育没有信仰和激情。二是没有批评的声音,也没有不同的声音。三是习惯先入为主地思考,从而会盲目地搬用片断的积累。因此,中国大学只有重新审视自己和重新定位自己,才有可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位置,才可以不给国际打工。

吴翔(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认为,设计教育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设计教育跟企业、跟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不能孤立地去谈教育。设计教育不仅仅是院校的设计教育,也是企业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

段胜峰(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认为,学界更像是“气宗”,以气驭剑,形而上而远,以剑为体,以气为肉,以这样的方式运行工业设计。在这条轨道上,主要是以理论来支撑实践。业界更像是“剑宗”,以剑驭人,刀刀见血。它们是市场、是实战,以实际倒推理论来建设。这两个门派都是朝着工业设计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能够形成“剑气合一”的最佳状态。

胡洁(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觉得,认知就要认知整个的设计流程;融合是中西融合、学科融合;创新应以人为本。

席涛(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如何精准有效地去获取信息,并且产生信息驱动创新。二是基于认知科学的用户体验使设计的方向、目标越来越精准。三是设计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不断更新的高科技技术的挑战。

王昀(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认为,国外发达国家设计观念的普及和其整个社会发展有关,设计师作为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各司其职。但是在当今中国,设计观念没有完全普及,这就需要产业跟院校之间进行更有深度、更长久的合作交流,实现联动。

张明(南京艺术学院)认为,学校是产业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桥梁,下一步往前推进的就是设计教育,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学校需在工信部的统领下,在各自行业的要求下,做好配合国家战略的工作。

罗仕鉴(浙江大学)认为,工业设计的环境、对象、手段一直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以设计师们的意志而转移。未来一定是交互公司赚钱养活工业设计公司,中国的教育体系和产学研需要很好地进行融合。中国的设计要建立话语体系和自信体系,可以先从企业里的案例开始整理起来。

业界的驱动和反思

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从来离不开业界的支持与驱动,工业设计说到底是一个应用学科。40年来业界在不断实践中反思,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与学界一起寻找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答案。一方面,学界的基础设计研究在与业界的合作实践中得以验证、调整、发展。另一方面,业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学界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吴剑(海尔集团创新设计中心)回顾了海尔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海尔集团的发展体现出中国国策转变的精髓。海尔的整个成长就是一个开放的历史,在改革开放40年之中,海尔从没有战略,到制定战略,到不断调整各种战略,整个过程都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而不断调整的过程。

黄俊辉(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认为,没有商业支撑的工业设计是没有实力的。高校在教学环节中,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对接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项目是对接不上的,因为项目太急,专业化不足。企业中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非常容易被边缘化,因为提不出或提不出好的建议,企业就不得不去找国内或者国外的设计公司进行协作。

李琦(杭州瑞德设计公司)认为,需要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来做产业创新,当今的设计已经走向供应链,这个时代是一个理解的时代,今天的设计圈越来越融合。

周立钢(杭州博乐工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认为,以设计驱动或是设计产业化的方式把握中国制造、把握渠道、发现用户真正的未来需求,才会迎来设计发展的新机遇或转折点。应提高设计和教育的融合性,提高设计和制造业的融合性。

余飚(杭州飞鱼设计)认为,不管哪个行业,人、财、物三个要素很重要。设计行业、尤其是工业设计服务方面需要突破平台,否则优秀的人才会在就业三至五年后转入互联网企业工作,因为它们能提供更大的平台和价值,能够通过设计这种综合性的创新驱动力得到更大的价值实现。

李立成(凸凹设计)认为,设计公司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投资设计服务、走高端路线,另一条腿迈入产业,做驱动产业的孵化。产业化发展需要原先做传统设计服务的人跳出设计的圈子去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不仅有自己的产品,还有自己的或合作的供应链、营销、渠道。这即是以设计来驱动整个供应链的逻辑——链组逻辑。

孔洪强(“不二”人文空间)认为,中国需要自己的造物哲学,中国教育需要研究当代的造物论,这样才能给企业以精神与道德层面上的引领。希望可以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形成一个围绕人们生活的体系,并且这个体系是具有一定高度、一定品质和一定辨别度的。

陈兴博(坚果科技)认为,从设计师职位名称的变化就能看出设计行业的发展本质上是不断往战略前端走的:造型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工业设计师——设计总监——设计副总裁——首席设计官,应当从战略高度去思考,解决经济。

总结

本次研讨会探讨了工业设计实践领域中许多前瞻的理念,通过专业的交流与探讨,倾听了行业发展和时代前沿的声音。在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产生了以下几点成果:

一、保证国际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和工业设计内涵的扩展,提出中国工业设计要从跟随式发展转型先进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工业设计需要关注中国人的智慧,在设计中的创新能力。今后的40年,需要有思想的成长,需要构建全球设计的引领性姿态。

二、讨论了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体系,需要从国家层面讨论中国工业设计的超越式发展,不仅仅是“弯道超车”,而且要“换道超车”。

三、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在世界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让中国工业设计大会、中国生态设计大会,成为发出声音的平台,同时在服务制造业的发展中,开始打造具有中国设计的、并有国际化解读能力的中国产品。

四、讨论了构建国家整体设计发展的网络,共聚国家设计创新的核心平台,同时要构建国家设计发展的众生问题,打造中国设计创新高空成果等问题。

五、讨论了中国工业设计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讨论了工业设计需要进入制造业的结构成本之中,为大中小企业服务,讨论了在学界要形成中国工业设计学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开展设计领域的基础研究,开展真正原创设计的研究意义。

六、讨论了人才培养的急迫性,面对广大企业设计、观念、管理、思想、能力的培养,建立工业设计职称系统,建立设计的责任感和归宿感。

七、讨论了中国工业设计不仅要关心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要关心人类问题的设计解决方案,这是国际化可能发出中国声音的最佳路径。

八、讨论了中国必须培育创新土壤问题,进一步推广工业设计理念要吸引全球设计人才,要使中国设计走向世界,不仅仅是要传播,而且要让国外接受,要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九、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变革,提升教育的品质,推动设计创新多元化集成的能力。

十、需要普及设计知识,提升全民创新素质的内在质量。

本次研讨会适逢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建院十周年之际,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于提升南京艺术学院在工业设计界的话语权及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国家对工业设计更多关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的未来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

猜你喜欢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近期活动掠影
白一路、葛上作品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