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英(玉溪市新平县扬武镇宣传服务中心)
扬武彝族是一个淳朴、奔放的民族,大山孕育了他们火一样的激情;这是一个歌不离口,舞不离身的民族,歌舞伴随脉搏舞动着他们生命的旋律。一种起源于鲁奎山的彝族烟盒舞自盛行以来,经久不衰,世代流传。在月琴、三弦、牛角二胡的合奏下,烟盒轻快的节拍挥动着轻盈的脚步一跳就是上百年。烟盒舞,在新平扬武彝家人心中犹如饭菜中的食盐,少了它,日子便索然无味。一种舞蹈在一个地方如此盛行,实属罕见,滋润它成长的沃土到底有何与众不同?烟盒舞的魅力又到底何在?
扬武镇地处滇中腹地,是一个彝族聚居的乡镇。扬武一带的烟盒舞俗称“跳乐”,以月琴、三弦、牛角二胡为乐器伴奏,人数不限。在跳烟盒舞的时候,男的定乐调,女的手弹烟盒起舞,乐调复杂,舞步以双腿下蹲、骤起提步和双手下垂、小臂摆动为主要特征,具有浓厚的彝族地方特点和原始的自然美。以鲁奎山为中心的原生态烟盒舞中,月琴、三弦、牛角二胡的乐器伴奏缺一不可,这也是烟盒舞与其他彝族舞蹈最显著的区别。
扬武烟盒舞源于何时,现已无史料可考证,有一种较普遍说法是起源于鲁奎山彝族花鼓舞。鲁奎山鼓舞始终伴随于原始的图腾崇拜和巫术祭祀的跳鼓活动,是鲁奎山彝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随着时代的变迁,鲁奎山鼓文化演变出烟盒舞、色哩噜舞等多种文化形态,而烟盒舞是最流行、最普及的一种。烟盒是彝族吃烟汉子随身携带之物,轻巧方便,随处可见,而且烟盒弹出的声音又脆又响亮,舞蹈时气氛更加热烈,于是,一人创新、十人仿效,一处创新、百处仿效,慢慢地流传开来,烟盒舞之名也就应运而生。
扬武烟盒舞有纷繁的套路和奇妙的舞步,有祭祀性、自娱性、庆贺性等特点,套路按照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大部分套路都是舞蹈者围成圆圈,以左肩对圆心转圈跳,也有少部分是在保持圆圈的基础上舞蹈者相互面对面或是背对背朝相反方向穿花。传统的烟盒舞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过门调、起弦调、行弦调和收弦调四大类,共72种曲调,每调又可以分为5个变奏调,每个变奏调又分为若干协奏调,共能延伸500多种舞曲调式。
过门调是调弦对调,意思是要月琴、三弦、牛角二胡三种弦子调在一个弦调上,准备跳烟盒舞了。《撵蚂蚱调》几乎所有跳烟盒舞的人都要首选这个曲调,它是起弦调的首调,大意为跳舞之前撵走蚂蚱等小动物,充分体现出彝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起弦调是一次烟盒舞娱乐中的起始调式,一般有邀约跳舞的意思,舞蹈乐曲轻松舒缓,舞蹈语汇也比较简单。行弦调是烟盒舞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一次烟盒舞娱乐曲调的全面展开,占烟盒舞乐曲的2/3。行弦调舞蹈的动作和套路也变得复杂多样,有许多对调、蹲跳、跪跳、穿梭跳等内容。舞蹈语汇也变得丰富多彩,主要是从民歌中演化而来的部分报村名调、模拟生产生活动作调,赞妹赞郎调和即兴抒情调组成。收弦调是一次烟盒舞即将散场结束前的调式,大多是一些缠绵离别的曲调,舞蹈动作也多是难度大的蹲跳、跪跳、穿梭跳、对跳等,表达难舍难分的意思,是烟盒舞的高潮。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中伴舞,舞中对歌,歌舞从来就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勤劳智慧的彝家人在劳动生活中自编自创了许多富有情趣的山歌民调,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娓娓动听,调子始终与鼓舞、烟盒舞等艺术形式融汇贯通,与扬武彝家人的生存繁衍紧密相连。在扬武80多个彝族村寨,无论男女老少,都或多或少地会跳几调,特别是在祭祀、庆典、婚娶等活动中,烟盒舞更是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
烟盒舞是扬武彝族群众对生产生活的反映。无论是最初的花鼓舞,还是现在的烟盒舞,都和彝族群众的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出彝族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从舞蹈的大部分套路及基本动作来看,烟盒舞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仍保留有原始生产劳作的痕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民间的生活情景和风土人情。由于源于生活,取材丰富,再加上民间艺人不断地加工提炼,扬武烟盒舞更加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烟盒舞是扬武彝族群众喜爱的娱乐方式并有健身功效。“听见弦子响,脚杆就发痒”“村村有舞队,寨寨都会跳”,扬武烟盒舞普及面广,保留完整,形成规模,是当地彝族群众的全民健身的活动。扬武彝族群众以独有的方式诠释着幸福的生活,既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又能增强体质,陶冶身心。难能可贵的是这种以跳烟盒舞为娱乐健身的方式以辐射到全县以及更宽的地域外。
烟盒舞是扬武彝族群众人际关系的黏合剂和社会和谐的纽带。过去烟盒舞是村与村进行沟通,亲朋好友加强联系,男女青年相识、相爱的桥梁。现在这些传统习俗已经发生改变,但不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婚嫁喜事、起梁立柱等活动,无论男女老少、本宗异姓,可以场合不分、人数不限地参加舞蹈,这也是彝家盛世平安、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素不相识、不同村寨的彝族群众因为跳烟盒舞会而相识,协调的舞步和悠扬清脆的乐调是和睦相处、和谐共存的纽带。
烟盒舞传承着民族的历史、族群特征,并维系着民族文化的连续和繁衍,支撑着民族的凝聚和团结,它是孕育民族文化的沃土,更是扬武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扬武一直致力于探索烟盒舞的保护和传承模式,在对烟盒舞文化挖掘、整理、保护中,将打造“彝族烟盒舞之乡”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确立了“重在保护,合理开发”的思路。深挖烟盒舞文化的价值,巩固内涵,合理延伸辐射功能,把与之相关的服饰、乐器、饮食土特产等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一个产业来实践探索。
一是加强烟盒舞文化的宣传和申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2006年扬武彝族烟盒舞已成功申报入选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9月申报的《彝族烟盒舞》项目传承人李寿昌入选第五批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19年3月普玉芬被命名为市级《彝族烟盒舞》项目传承人,有3人被命名为县级烟盒舞项目传承人。制定扬武镇文化事业扶持奖励办法,同时,结合当前文化工作实际,在文化站成立了一个民族文化陈列室,收集了100余件老物件实物、采集照片、制作宣传展板。
二是全面收集整理扬武烟盒舞曲调。于2005年、2009年、2013年三次对扬武烟盒舞曲调进行全面挖掘收集整理,共收集整理扬武烟盒舞曲调72大调、537小调,并分别制作成文本资料和两套《彝族民间烟盒舞文化保护与传承》、精品节目《鲁奎山魂》音像资料,为保护和传承扬武烟盒舞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命名和培训烟盒舞文化传承人。以烟盒舞文化节为契机,通过走访调查、群众公推等推选方式,由镇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命名30名烟盒舞文化传承人,建立传承人个人档案和邀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老师对传承人进行培训授课,并明确传承人保护和传承烟盒舞文化的工作职责。同时,扬武镇组织人员对扬武镇掌握和保存着经典彝族文字、语言,能主持民间祭祀活动并传有学徒9位古籍传承人(毕摩)进行调查登记,并建立个人资料档案卡。
四是开展民族文化进村寨、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发挥扬武烟盒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表演创作的主力军作用,依托原有的民间文艺队和烟盒舞协会组织,建立健全广场文化辅导培训机制,强化学习、创作广场烟盒舞;巩固发展农村文艺队伍,使民族文化在农村得到普及和传承,现在我镇的彝族村寨都有烟盒舞文艺宣传队,逢年过节,婚宴喜庆,烟盒舞爱好者、烟盒舞文艺队都要聚在一起唱山歌跳烟盒舞,原生态烟盒舞文化得到了有效地普及和传承;以中、小学校为切入点,广泛开展烟盒舞课间操活动,开设烟盒舞文化兴趣班,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保护、普及和传承烟盒舞文化重要性的认知感和自豪感;自2007年起,为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增进镇企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扬武烟盒舞文化公司与玉溪仙福(集团)钢铁公司签订了文企联姻合作协议,将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送到企业,促进了民族民间文化在企业的普及和传承。
五是借助县、镇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进行普及和传承。2005年10月,我镇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烟盒舞之乡—扬武”标识;2005年11月由省社科院李永祥主编出版《首届新平扬武彝族烟盒舞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0年12月由首届烟盒舞文化节发起人刘振华(原扬武镇党委书记)编著扬武彝族烟盒舞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的探索与实践》;从2005年至今,扬武已连续举办十四届中国彝族民间烟盒舞文化节。通过烟盒舞文艺展演、烟盒舞比赛、彝族民间山歌大赛、民族服饰展示、马缨花选秀等节庆比赛方式,激发民间艺人和烟盒舞爱好者参与普及、保护和传承,培养了彝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创作了一批精品文艺节目,对烟盒舞文化的保护、普及和传扬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近年来的充分保护、传承和打造民族文化,扬武参加展演荣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鼓舞鼓乐”展演金奖等十多项奖项。
近几年,扬武对烟盒舞文化的挖掘和推广,不但推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而且充分展示扬武镇丰富的民间彝族烟盒舞文化底蕴,加快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和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为构建繁荣、稳定、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夯实基础,还以推介和营销扬武镇特色饮食和旅游产品为切入点,带动地方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扬武烟盒舞之乡魅力名镇知名度,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一)切实加强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工作中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合理配置资源,依据《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建立保护组织机构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大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进一步完成扬武彝族民间山歌、酒歌的收录整理。聘请专家指导提炼、整合,建立完整、系统的资料库。通过整理提炼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氛围,为增进民族文化交流与繁荣提供良好的载体。
(三)创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和宣传申报工作。尊重乡土文化人才,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乡土人才创办加工厂、工作室,传授技艺、培养人才。通过彝族民间优秀文化成果的展示、宣传,彰显扬武镇文化特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新面貌,进而提升扬武的知名度,扩大扬武彝族民间烟盒舞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借助各种信息和民间民俗活动,深入人心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效,把握非遗申报要求,继续抓好申报工作。
(四)继续开展创新民族文化活动。在广大彝族群众中开展“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的彝族烟盒舞文化普及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民族文化进村寨、进校园、进企业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保护、传承和发展烟盒舞文化的自觉性。鼓励发展农家乐,集中展示扬武彝族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
(五)将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紧扣市场需求,突出彝族烟盒舞古老的艺术舞蹈特质,创新彝族烟盒舞的创作和表演方式,创作一批有内涵、受欢迎的文化艺术精品,推进商业化表演运作,加大烟盒舞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力。同时,加大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吸纳外来资金和民间资本,合力开发烟盒舞文化资源,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促进彝族服饰、烟盒、乐器、酱菜、火烤饼等民族民间工艺品、农特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农民群众增收创建载体。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