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思,曹勇,鲍迎春,王春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其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一般情况下CIN的发病率较低,但对于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等特定人群CIN的发病率高达45%以上[2]。红细胞分布宽度(RBD)为机体中的一种炎性因子,在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3]。本文旨在探讨RBD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 1月至2018年1月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接受 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35例,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完整的临床病例资料,并签署手术和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有贫血症状者,恶性肿瘤者,严重心肺肾等系统性疾病者,甲状腺病症者及精神异常者。根据患者手术前后的血肌酐水平分为对照组(非CIN组,206例)和观察组(CIN组,29例)。
1.2 常规指标检测 患者入院后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枸橼酸钠抗凝,于室温下放置2h后3000r/min离心5~10min送检。血红蛋白、RBD、血小板数量、红/白细胞数量等血常规检测使用普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XFA6100A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检测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UniCel DxC 600 Synchron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PCI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RB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支架总长度及多支血管病变情况,分析影响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因素。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观察组血肌酐、尿酸、白细胞数量、RBD、对比剂剂量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2 影响CIN的多因素分析 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RBD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PCI在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术后易发生CIN[4]。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概率比普通患者高出3~4倍,在糖尿病类患者中CIN的发病率高达45%~50%,CIN的发生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同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严重者造成患者急性肾衰竭或死亡[5]。RBD作为一种机体炎症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应用,有研究指出其与CIN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性[6]。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血肌酐、尿酸、白细胞数量、RBD及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肌酐是临床上诊断对剂发生的主要参考指标,以往研究中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群,特别是白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和RBD等指标的表达[7]。本研究对影响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因素发现,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血肌酐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RB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文献[8-9]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RBD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对CIN的发生起到预测作用。但本研究的样本数较少,有待今后加大病例样本加以完善。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表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CIN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