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赖莎,赵顺英,胡晓燕,张丽萍,蔡捷
作者单位: 315040宁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肺部感染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感染,多发生在心脏术后的第1周,发生率在5%~13%[1-2],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同时也导致了较高的病死率。因此,明确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和管理尤为重要。由于心脏术后患者心肺功能不全,需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使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大大提高。但并不是所有的心脏术后肺部感染都与机械通气有关,有报道称心脏术后有43%的肺部感染患者达不到 VAP的诊断标准[3]。本研究对心脏术后VAP及非 V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预后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年 1月至2018年2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心脏手术,术后肺部感染患者132例,均符合:(1)年龄>18岁,性别不限。(2)经心脏彩超确诊,有明确开胸心脏手术指征。(3)术后肺部感染符合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4]。VAP诊断标准: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及去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术前行机械通气,术前有急/慢性感染证据,术前伴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主要术式包括:冠脉搭桥、瓣膜置换、大血管置换及先天性心脏病等,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VAP组101例,其中男59例,女42例;年龄45~78岁,平均(61.21±11.82)岁;体质指数(BMI)(21.21±3.11)kg/m2;高血压 22例,糖尿病11例。非VAP组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9~74岁,平均(59.98±9.67)岁;BMI(20.62±2.63)kg/m2;高血压6例,糖尿病3例。两组上述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收集患者痰液标本送医院微生物室,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病原菌鉴定。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 绿 假 单 胞 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35218、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均购自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在确诊肺部感染后3 d进行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记录抗生素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是否再插管,ICU住院时间,是否死亡等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阳性率比较 非VAP组痰培养阳性22例,阳性率为70.97%,二重/多重感染10例,占32.26%;VAP组痰培养阳性83例,阳性率为82.18%,二重/多重感染66例,占65.35%。两组痰培养率相似(x2=1.832,P> 0.05),但 VAP组二重/多重感染率高于非 VAP组(x2=10.632,P< 0.05)。
2.2 两组病原菌构成 非VAP组共分离出病原菌32株,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VAP组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68株,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鲍曼不动杆菌及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两组均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8,P>0.05),非VAP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高于 VAP组(x2=4.029,P< 0.05),而真菌检出率低于VAP组(x2=3.993,P<0.05)。见表 1。
2.3 两组患者预后分析 VAP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再次插管率,ICU住院时间、CPIS评分及病死率均高于非VAP组(均 P<0.05),见表2。
心脏术后患者肺部感染风险较大,原因在于:(1)部分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长期肺淤血,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对病原体抵抗力下降。(2)术后切口疼痛及心包纵隔引流管的存在影响患者咳嗽咳痰,痰液引流不畅,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3)体外循环促进一系列炎症介质的释放,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最终导致术后肺功能不全[5],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破坏呼吸道的正常屏障,细菌通过气管插管进入下呼吸道,微生物层黏附于气管插管的内表面形成生物膜,增加细菌抵抗力。既往研究表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贫血、激素使用、手术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并与病死率、住院时长显著相关[6]。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抗生素使用习惯不同,导致不同医院的病原菌分布有所差异。在本研究中VAP及非VPA的最常见病原菌均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非 VAP患者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高于VAP患者,这可能与长时间应用呼吸机患者,会加大抗生素的剂量,并预防性使用抗革兰阳性菌药物有关。VAP患者的真菌检出率高于非VAP患者,这可能与VAP患者病情更为危重,抵抗力低下,并且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两者的病原菌分布并不完全一致,提示临床上需制定不同的抗生素治疗策略。
表1 两组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表2 两组患者预后分析
VAP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再次插管率、ICU住院时间、CPIS评分及病死率均高于非VAP组。VAP的大多数患者是通过感染口咽部及肠道的病原体,或通过医疗工作者从环境表面、其他患者处交叉传播。术后应注意人工气道的充分湿化,有效吸痰,定期口腔护理,减少口腔定植菌[7],规范使用呼吸机,通过多次评估,尽可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有研究表明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可降低早发性VAP的发生,但显著增加多重耐药菌的产生[8]。因此建议针对药敏结果及时改用窄谱抗生素,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VAP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因此推荐第三或第四代头孢菌素作为首选的抗菌药物[9]。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比单药疗法在疗效和病死率方面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