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
从上古时期先人的“结绳记事”,到新石器时代半坡彩陶上绘制的纹样,再到殷商时期的龟甲兽骨文,中国人类文化的开始就与抽象有关。中国传统的水墨丹青绘画经历了纵横变迁,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讲究“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其抽象的视觉表现在时间的变迁之中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和研究价值。传统水墨画所表现的题材众多,如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等等,其形式特点为近处写实,远处抽象,意蕴极其丰富。中国历代画家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积淀了丰富的抽象艺术形式,并自然形成了某些抽象程式,使得中国绘画散发着独特的“抽象”审美意味。
中国的绘画艺术一直都与其文化的深远发展有重要关联。其在传统艺术中所展现的抽象方式,是属于其特有的艺术程式语言。南宋画家梁楷的画作《泼墨仙人图》,就将中国画的抽象意味表达得淋漓尽致,画中的主要人物用大块的墨痕来塑造人物特征,外形特点鲜明,绘制的人物形韵有致,写意泼墨,生动大胆,豪放潇洒,实乃大师之作。墨色在运笔力道的浓淡之中表达着画中人物的体貌特征,干湿运用,深浅的对比恰到好处。整幅画面的构图形式呈现错落有致,诙谐精练。梁楷的绘画重在对笔墨的升华,更强调随即发挥,传情、达意、表心。创作绘画的过程之中也开辟了一条创新大胆的“抽象”之路。
抽象的水墨画使得中国绘画在表达深邃意境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与发展。传情达意皆水墨,丝丝入扣,绘画借此拥有了生命和活力,情怀延绵,造就了艺术不断地发展。抽象视觉的语意随之拥有了无限的表达。水墨丹青,韵律皆存。中国画大师运用抽象视觉语意赋予了传统绘画以生动的灵魂。其并不是简单地再现世间万物,而是对具体事物、景物进行高度概括。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点对线,线对面,点线结合。例如:中国绘画中对“树叶”的表现技法常常运用“介字点”“胡椒点”,以及各式各样的小三角形、小圆圈、圆墨点等高度抽象化的几何图形,它们既可以代表树叶,又可以代表某种植物、草丛苔衣、灌木丛,甚至远处的树林等等。
另外,线条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特征之一,书画理论的“六法”中亦有“骨法用笔”之说。世间万物本没有所谓的“线条”,而中国画通过线条的粗细、刚柔、长短、曲直、浓淡等不同笔法的塑造来表现物象的各种形态。线条变化无穷,或渴骥奔泉,或春蚕吐丝,或惊蛇入草,或行云流水,鲜活再现物体造型之美。这是画家们从生活和大自然中观察,经过提炼与积淀,并且结合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审美习惯而形成的一种艺术语言,它是一个“程式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所蕴含的正是一个抽象化的过程,是被大众的审美意识所肯定的独特表现形式。这种既概括又灵动的造型语言形神兼备,且具有广阔的涵盖力。
再如八大山人的画作常常在整幅白纸中间画一条游鱼,不着一笔水纹,但观者仍能感知鱼在水中游弋的生动,这一画法亦是国画中的抽象画法。
中国画的“抽象意味”还体现在独特的版面构图上,其讲究的是“开合有序”“黑白呼应”,此处无景胜有景,此处无情胜有情。构图的抽象实际上更加虚实有度,在艺术形态上带给观赏者的是一种富于联想空间的审美。“抽象”的象征意味更能引发作者的兴趣,激发想象的空间,体会创作者的意图,与创作者产生高度共鸣。
我国古代绘画在唐代之前重视色彩,到两宋时期彩墨并重,自明朝开始,文人偏爱以简单质朴的水墨作画,至此水墨画逐渐盛行并影响至今。因此,研究中国画的色彩当以墨为先,传统水墨画看似只有单纯的黑白二色,但混水设色,画中常有“墨分五色,水分五色”之说,根据墨色浓淡可分为“焦、浓、重、淡、清”五色。此种浓淡变化所代表的黑白关系及对事物的描绘即产生一种“抽象美”。绘画过程中的水墨晕染,更强调的是在艺术绘制的过程中情感的抒发与表现,自然、流畅、虚实结合,从而表露画家真实的情感。
“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这是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述。唐代王维在《画学秘诀》中指出:“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些大家的美学论述亦传达了中国传统绘画对墨色的情有独钟,通过水墨混合所形成的干湿浓淡之变化来展现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此即墨彩的抽象表达。
对于有色画卷而言,亦讲究的是一种“意足而不求色真”。例如《游春图》,它是早期的一幅有色山水画卷,单一的线条勾勒再加上以石青和石绿色作为主要色彩,这种独特的绘画手法在当时被人们称之为“青绿”画法。整篇画作颜色变化突出,层次对比鲜明,意境表达得深刻而美好,所以说“抽象视觉”是一种意向色彩的表达。而在中国绘画的不断发展中,“抽象视觉”越来越能够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中国画的抽象意味更应该是丹青水墨之间,清新淡雅,专注于绘画,表达于才情。
中国画并不只是于宣纸上的点染勾勒,而是通过笔墨呈现意蕴与境界。清代画家布颜图说:“在画为神,万象由是乎出,故善化必意在笔先。宁使意到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意到而笔不到,不到即到也;笔到而意不到,到犹未到也。”可见笔墨所塑造的实为意境。
审美意境无疑是对“美”和“境”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意蕴”与“实景”的结合。中国画从绘画形式以及视觉效果上诠释的是创作者的整体艺术风格,展现其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画面中的色块、造型、笔触、空间的布局和结构,都体现了作者的思绪,自由挥洒着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艺术情境。
“抽象语意”在中国绘画的表达与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最多的是情感的交流与表达。观赏者能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与作者产生极大的共鸣,发掘强大的艺术魅力以及艺术感召力。仅仅是画面单纯的色彩和线条,都能够体会更多抽象艺术所带来的感受。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以象征性的抽象语言表达得游刃有余,“抽象意味”浓厚。越是抽象的绘画作品,越能够赋予观者想象空间,蕴藏丰富语意。外在挥毫泼墨,内在细腻如水,情共生景,景共生情。《潇湘奇观图》是宋代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中的水墨意象云深雾绕,江上的奇景运用抽象的意味表现得淋漓尽致。水墨的浓淡转换,表现了雾与山的缥缈与深邃,将中国绘画当中的抽象意境鲜明地展现出来。云深雾绕,渺渺之际,展现了一种模糊极致的美。墨点即绘画的点睛之笔,更是通过点染的手法,将山水结合,水天一色。这幅画作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历史革新,开辟了新的水墨山水技法,并且对后人的影响也颇为深远。
“审美意境”,主观强于表象,情感丰富内容。意境是对自然景物高度提炼的结果,它不仅仅是单一的视觉呈现,更是情感的沟通与表达,这也就是中国绘画的极具魅力之所在。观者看到的、感受到的更是中国绘画之抽象表达令人产生的无尽遐想与深思。
抽象绘画是20世纪国际绘画艺术的主流,东方艺术语言原本就充满抽象的色彩,这种抽象思维和象征手法在诸如书法、戏剧、文学中亦都有体现。当今中国水墨绘画家,自然地将水墨艺术与西方现代抽象主义的表现相融合,将东方墨趣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西方一些抽象绘画与中国写意水墨画性质比较类似,讲究线条(笔趣)、色彩(墨韵),追求简洁(抽象化),表现个性(彰显个人风格),重视精神气质,不只再现原本物象。[1]
中国绘画语言体系中的“抽象”元素其实是多样的,其在传统美学的层次构建上是饱含着中国特色的绘画文化。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形式的形成,都与这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与社会价值导向有关。回归于我们老生常谈的那个点,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代丹青水墨作品风格亦多种多样,形式上也不拘泥于传统,理念更发人深省。更重要的一点,丹青水墨中的“墨意”是绘画艺术家们一直非常钟爱的一种艺术形态。它充溢着浓厚的东方绘画艺术精髓。特有的东方艺术魅力使其在时代的创新洪流中越发的独特与珍贵。现代水墨绘画捕捉传统水墨的抽象精髓,有时亦融合世界其他绘画艺术元素,发掘新意,透过表象看本质,透过符号、绘画的形式加以分析和描摹,幻化新的生命力。科技水平的发展也扩展了水墨绘画的发展空间,甚至绘画的颜料、绘画的特殊工艺都可以打破传统,推陈出新。抽象意味的表现也越来越精妙,东方文化符号传达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将水墨形象赋予新的时代色彩。
绘画语言是世界共通的语言,被称为“无国界的艺术”。绘画中的抽象化视觉语意,借助笔墨、线条、构图使观者产生丰富联想,借它传达思想及情感,进而产生共鸣。尽管中国与西方文化根源有极大差异,但人们对于绘画所传达出的视觉感受却可以是有同知共感的。
绘画形式的发展促成了抽象视觉的创新。我们现在所探讨的也仅仅是水墨绘画创作的基础,特殊的中国文化艺术根基也许还隐匿着很多耐人寻味的抽象表达符号有待我们去发现。绘画是一种语言,抽象是绘画的一种语言,深含的是意蕴。于水墨之间,摹丹青之彩,艺术造就生活,传递人文精神与发展。水墨丹青中的“抽象视觉”在发展创作的磐石中,韵味和价值共生。
注释:
[1]林炜镇.略谈现代水墨画之抽象思维[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