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主题绘画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

2019-01-09 16:30
国画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红色绘画思政

一、课程思政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明确地提出了“课程思政”的伟大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年9月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对动员全党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课程思政”工作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对于加强政治思想理论武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那些只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而忽略“思政”引导,认为“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的思想,是在现实实践教学中的一个认识误区。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既尊重专业课程的建设规律,又能将“思政课”与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合力,而不是生搬硬套的“两张皮”,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而在这方面红色文化尤其是红色主题绘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关于红色主题绘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先辈创造和传承给我们的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族谱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主题绘画历史本身独具特色,富有魅力,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及维护良好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态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色主题绘画专门系统整理研究,本身就是一大特色。红色主题绘画紧紧围绕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能够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深入挖掘红色主题绘画的内在价值,大力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不仅响应了党中央的号召,而且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高度的红色文化自觉,坚定自信,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挖掘红色主题绘画的深刻精神内涵,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红色主题绘画创作题材多样,数量丰富。红色主题绘画可以按照不同时期划分为四个部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色主题绘画研究;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红色主题绘画研究;3.改革开放后红色主题绘画研究;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红色主题绘画研究。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下面我们就抽出其中的一些代表作品来进行详细解读。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该画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则神话传说:愚公因太行、王屋两山阻碍出入,想把山铲平。有人因此取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最终感动天帝,帮助把两座大山搬走了。创作此画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徐悲鸿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热情来颂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其主旨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艰险、艰苦创业、敢于向恶劣环境挑战的精神风貌。1945年毛主席曾在“七大”《愚公移山》的讲话中,又将愚公移山精神升华到新的历史高度,成为激励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精神武器。徐悲鸿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提倡注重写生、关心人生和民族命运的现实主义。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大主题下,他与其他的思想家一样,同时也关注着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文化命题,在绘画风格中谋求中西合璧的同时,溯本清源,回到中国文化生成的价值源头,在那里去寻觅沧桑巨变背后持之以恒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徐悲鸿借《愚公移山》这个古老神话,进行再阐释,创造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视觉典范。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创作于1953年。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神圣而庄严的时刻。我们似乎可以听到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可以看到在《义勇军进行曲》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的内心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爱国之心油然而生。它是那个时代中国美术界的国家行为,是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在一个重大历史时刻的集体回忆,它以艺术的形式来呈现红色文化的宏大、庄严、唯美和神圣。在表现手法上,董希文在油画颜料中掺上锯木的木屑和沙子,以增强地毯的质感;汉白玉的栏杆故意没有画得很白,而是偏黄,以体现中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等等。作品采用了中国工笔重彩绘画技法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油画用色法,而成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周思聪、卢沉的《清洁工人的怀念》描绘了周总理在清晨时分走出人民大会堂,在街头向一位清洁工人握手致意的场面。画家把周总理刻画得和蔼可亲,清洁工人的朴实和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着浓郁的人性情怀。突出反映了周总理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情关爱以及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周总理1976年逝世,此画创作于1977年。这幅作品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收录到中小学的语文教材里,至今对社会影响很大。周思聪的另外一幅代表作《人民和总理》创作于1979年,描绘的是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周总理心系灾区群众,在余震未息之际,就赶赴现场视察慰问灾区人民的感人情景。周思聪以现实主义的手法,高度赞扬了国家领袖的伟岸高大。

石鲁的《东方欲晓图》创作于1960年,描绘了清晨时刻西北地区的延安窑洞霜凝窗棂,老树杈丫。画家的画题“东方欲晓”点明了作品的主旨。这不禁会让我们联想到革命领袖彻夜工作,天将拂晓,太阳将在东方冉冉升起,同时也预示东方被奴役的人民将要迎来黎明的曙光。这是一张画外有画、意外有意、发人深思、意境幽远的佳品。此外,石鲁的《转战陕北》也是一幅红色文化佳作。还有李可染的《万山红遍》、黄胄的《日夜想念毛主席》等等,都是红色主题绘画的经典作品,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主要在学生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主要在学生,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基础》等课程,都适当地引入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红色主题绘画经典作品,通过研究、探讨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大力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老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像是一个“接生婆”,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适当的环境下去诱导和启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生产创造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孩子”——艺术品。注重学生“化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觉活动的培养,在尊重自然的规律前提下,来辅助启发学生,不仅重视形式条规式的督导,更加注重潜移默化的引导,以期达到各自生命开展其丰富的内涵。坚持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力量,实现师生协同创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坚持以问题导向为原则,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实现教学互动相长。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互动相生实践教学法”,并获得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课程配套实践教学,如:我们成立了“我的中国梦师生科研课题小组”,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高年级带动低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互相交流,砥砺前行。同时开展了红色文化专题的讲座或研讨会、辩论会等。学生制作PPT或微视频等,师生互动,老师点评,记录讨论会、辩论会等场面。还进一步实地调研考察革命纪念馆如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引导学生使用现代化工具如手机、DV、摄像机等,互相采访记录彼此的切身体会和感想。指导学生们拍摄《我的“中国梦”》《课程思政改革——艺术概论》《周邓纪念馆考察纪实》等微视频,参加了天津财经大学六十华诞展览及天津市“改革开放40年,续写天津新篇章”等活动,获得了学生和专家们的好评。

五、结语

早在夏代,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了艺术的政治宣教功能,《左传》中明确提出了“使民知神奸”的理论,孔子有“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之说,到了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明确提出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用。”绘画不仅可以起到政治宣教功能,而且具有移风易俗的文明传承价值功能。对红色主题绘画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深刻的精神内涵,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对培养青年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强化红色文化担当,与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积极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课程思政”战略,把高等教育同国家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走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更好地培养适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红色绘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