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分析

2019-01-09 10:34:43杨长安王卿炜杨波洪天姿许月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区段

杨长安,王卿炜,杨波,洪天姿,许月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晋江分院 甲乳外科,福建 晋江 362200)

乳腺炎是常见的女性乳腺疾病,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近年来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发病率甚至比哺乳期乳腺炎更高。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类特殊的慢性乳腺炎性疾病,病因不明确,并且病程长,病变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传统治疗效果欠佳[1-2]。本研究观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晋江分院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通过手术或保守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晋江分院住院治疗的149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148例;年龄20~58岁,中位年龄34岁。年龄20~30岁31例,31~40岁89例,41~50岁21例,>50岁8例。病程<1个月13例,1~3个月66例,4~6个月35例,7~12个月23例,>12个月12例。患者均经空芯针穿刺或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其中,乳腺导管瘘14例,乳腺导管扩张症65例,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47例,混合型23例。

1.2 方法

患者经治疗均获临床治愈,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分别为13和136例。保守治疗患者行抗生素+激素治疗,手术治疗组患者中58例行病灶区段切除术,65例患者行病灶切除+任意皮瓣转移术,12例行瘘管切除或挂线术,1例行单纯乳房切除+背阔肌+假体重建术。行瘘管切除术、挂线术及单纯乳房切除+背阔肌+假体重建术患者作为传统手术组,行病灶切除+任意皮瓣转移术患者(包括是否加任意皮瓣)作为区段切除组,分别为13和123例。根据是否加任意皮瓣将区段切除组患者分为区段切除+无皮瓣转移组和区段切除+任意皮瓣转移组,分别为58和65例。

行病灶区段切除术+无皮瓣转移患者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就诊时评估炎性肿块大小,若尺寸较小,评估区段切除后对乳房外形影响不大,则在经空芯针穿刺病理明确诊断,并采用B超或磁共振进一步确定范围后,行病灶区段切除术。若炎性肿块尺寸较大,直接行病灶切除术对乳房外形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则在经空芯针穿刺病理明确诊断后,先采取抗生素+激素等内科保守治疗1~2周后,待患者病灶局部红肿消退,肿块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如下:以病灶为切除中心,采取环乳晕、梭形放射状及月牙形或不规则切口,在患者能够耐受、切口张力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彻底地切除病灶。在病灶完整移除后,需注意检查残腔是否有隐匿病灶及残留窦道存在后再行缝合。若存在上述残留,则需另行扩大切除或局部剔除术。彻底、完整地清除病灶及周围残余炎性组织是彻底治愈该病的关键所在。术后残腔采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可放置密闭高负压引流管充分引流。

行病灶切除+任意皮瓣转移术患者在上述病灶切除的基础上对切除后的缺损予以任意皮瓣转移术治疗。在彻底清除乳腺病灶后,对手术缺损进行尺寸评估,若缺损较小,则可在残腔周围的乳房后间隙、乳腺与皮肤间隙松解乳腺组织,制成乳腺组织瓣后,对其进行移位、旋转及待组织瓣完全对合后再行缝合。若缺损组织量较大,则可依据患者乳房大小、外形及手术切口的位置,延长切口,再在新切口周围游离乳腺腺体及表面皮肤组织,制成复合组织瓣后,再对腺体-皮肤复合组织瓣进行移位、旋转及重新对合,部分深部组织需去表皮包埋。最后缝合关闭缺损残腔,以达到填充术后残腔、美容及塑形的效果,同时可以减少积液、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随访时间为1个月~2年,中位随访时间为6.5个月。最终复发19例(12.75%),所有复发患者在经过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病灶后,局部病灶均治愈,伤口愈合良好。

1.3 疗效分析及外观满意度评价

临床疗效的评价主要通过评估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积液或感染)等。而对外观满意度的评价主要通过问卷的方式,对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分为比较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3个档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以等级表示,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复发率比较

保守治疗组6例复发(46.15%);手术治疗组13例复发(9.56%),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7,P=0.000),手术治疗组的复发率较保守治疗组低。

2.2 传统手术组与区段切除组复发率比较

传统手术组复发5例(38.46%),区段切除组复发8例(6.5%),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24,P=0.001),传统手术组的复发率较区段切除组高。

2.3 区段切除+无皮瓣转移组与区段切除+任意皮瓣转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区段切除+无皮瓣转移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22.41%);其中,发生伤口积液9例,并发感染4例。区段切除+任意皮瓣转移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6.15%),均为术后伤口积液。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3,P=0.009),区段切除+任意皮瓣转移术组的并发症率较低。

2.4 区段切除+无皮瓣转移组与区段切除+任意皮瓣转移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

区段切除+无皮瓣转移组患者中对乳房外观比较满意14例(24.14%),一般满意24例(41.38%),不满意20例(34.48%);区段切除+任意皮瓣转移组患者中对乳房外观比较满意26例(40.00%),一般满意20例(30.77%),不满意的有19例(29.23%),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4,P=0.025),区段切除+任意皮瓣转移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

3 讨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慢性乳腺良性炎性病变,其临床分类主要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炎、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等,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需要空心针穿刺活检病理明确类型。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对该疾病的效果欠佳,且有部分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2]。根据国内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其治疗原则为: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急性炎症反应;重视个体化诊疗,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结合病变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乳房美观,改善生活质量[3]。国内学者通过外科手术,如乳腺病灶区段切除+无皮瓣转移术及区段切除+任意皮瓣转移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过程中较传统治疗方式取得更好的疗效[4-11]。

本研究采用4种不同手术方式,其中挂线术及瘘口切除术复发率较高,单纯乳房切除术+背阔肌+假体重建术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为复杂。本研究应用病灶区段切除+无皮瓣转移术及区段切除+任意皮瓣转移术较多,其术后复发率比另外两种手术方式更低。病灶区段切除术+无皮瓣转移术比区段切除+任意皮瓣转移术能取得更好的美容效果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白海珍和黄汉源等学者观点相同[5-6]。即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病程长,并容易反复发作,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能够彻底清除病灶的治疗手段,继而获得较低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非哺乳期乳腺炎经明确诊断后,如疾病处于非急性期,没有明显脓肿形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行个体化诊治,采用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尤其是病灶区段切除,较传统保守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并降低了复发率。而在乳腺病灶区段切除术+任意皮瓣转移术则可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哺乳期乳腺炎区段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云南画报(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34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站内特殊区段电码化设计
站内轨道区段最小长度的探讨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2
浅析分路不良区段解锁的特殊操作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