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年

2019-01-09 08:06嘉禾
中国篆刻 2019年2期
关键词:贺年卡书友士大夫

文︱嘉禾

这几天最忙碌的事,莫过于拜年了。

以前过年可不像现在这样,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个难过的“关”,所以有“年关”之说。传说中的“年”本来是凶兽,在每年除夕之夜要出来伤人。后来人们受仙人指点,通过贴红对联、点红蜡烛、燃放爆竹驱赶年兽,人们之间的拜年,是互相祝贺未被年兽吃掉 。

秦汉时期,拜年是“官府僚属亦往来拜贺”,大抵是专属于达官贵人之间“岁首朝贺”。直到宋代,拜年才真正成为汉民族的传统风俗。“拜年”一词被赋予向长者拜贺新年,向同辈亲友施礼道贺的含义。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 “士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拜年的方式也开始丰富起来了。老百姓之间走亲访友,士大夫之间“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名刺是一种用梅花笺纸裁 成的卡片,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让仆人持帖前往代为拜年。这种“名刺”就是现在贺年卡的起源。到了明代,贺卡做得就更为精致,内容也多了些诸如“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的祝辞。对这种拜年的形式,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讯还不发达,对于远方亲友的拜年,除了书信,我们用的最多的是名信片。九十年代,手机普及,电话短信拜年是主流。现如今,微信拜年成了最便捷的一种方式。形式也多样,文字、图片、视频等。但对于师尊、至亲的长辈,虽路途遥远,还是上门拜年的居多。拜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风俗,其真正的意义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敬,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沟联,也是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祝愿。

中钢是广大书友交流的平台,中钢也是连接书友的纽带,通过中钢我们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祝愿全国的书友们在新的一年里书艺进步,身体健康,生活美满。

在此,中钢向全国的书友们拜个年!

猜你喜欢
贺年卡书友士大夫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未来科技的13个密码》
省交通运输厅举办“书香交通·文化同行”读书分享会
中山君有感于礼
阅读理解——贺年卡
阅读拙著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基于Android的图书漂流共享软件开发*
《习近平讲故事》
学做贺年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