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稳步推进以及农村经济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乡村旅游逐步成为烟台旅游产业体系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类别之一。2018年3月烟台市旅游工作会议发布统计数据:2017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157.35万人次,同比增长9.95%。同期旅游消费总额为961.45亿元,同比增长15.05%。其中依托38个旅游强乡镇、92个特色村、916户好客人家以及58个精品采摘园,乡村旅游吸纳游客数量为4635.9万人次,消费总额达113.7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9.6%、21.8%。乡村旅游已成为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力量。伴随着受众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以及多样化演变,不少强调自由化、多元化的新型旅游发展理念也应运而生。其中倡导途径多样、操作便捷、体验丰富的“智慧旅游”,即是个中代表。“智慧旅游”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网络思维充分导入到了观光旅游的消费、运营理念之中,不仅转变了受众对旅游文化的固有认知,而且也为旅游业的全面革新提供了启发与参照。因此,对于当前正处在转型期的烟台乡村旅游业而言,积极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去更新现有的发展理念、运营模式,形成互融协同的联动发展格局,无疑成为撬动乡村旅游产业乃至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力的可行途径。[1](P44)
第一,烟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突出,使智慧旅游平台具备牢固的运作基础。具有储量可观、形式多样以及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形成可持续的开发对象集群,是确保智慧旅游平台有序、长远发展的基本前提。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占比相对平均,气候常年湿润温和,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条件较为优异。以蓬莱阁、登州古市、云峰山魏碑、牟氏庄园等为代表形成的历史名胜古迹群落,则让烟台同样具备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这就为其发展乡村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条件。而三面依山、一面临海、传统文化繁盛、现代科技齐备的新型海滨城市定位,也让其乡村旅游能够融合多种元素,凸显与众不同的特色性。这就让智慧旅游平台能够突出自身的主题特色,围绕烟台本地的优势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形成定位精准、机动高效的运营体系。[2](P232)
第二,烟台乡村旅游的产业体系相对成熟,有助于智慧旅游平台形成规模化发展。与传统概念中的旅游理念、模式相比,智慧旅游是一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网络要素构成的新型思维和发展机制,其通过依托先进的智能设备去整合实体旅游资源,建立起了数据储量庞大、搜索查询便捷的线上的精细管理制度,由此加快了传统旅游产业的转型与革新。而在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之下,当前烟台乡村旅游业已经形成了结构严密、种类丰富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管理规范、市场开放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与主题园区,拥有10个旅游小镇、92个特色村、916户好客人家、58个精品采摘园。这就能够为智慧旅游平台的充分建设、长期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与保障,使其能够不断将这一新型发展理念进行具体化应用,并结合烟台乡村旅游业的实际,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开放多元的运营新模式。
第三,烟台乡村旅游开放度高、发展潜力大,能够助力智慧旅游平台的推广普及。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烟台乡村旅游吸纳游客数量为4635.9万人次,消费总额达113.7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9.6%、21.8%。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前烟台旅游产业的支柱之一,其对于丰富旅游产品与服务、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拉动作用也不言而喻。近年来,通过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加大招商引资与政策优惠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运营,烟台进一步提高了区域、跨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度,形成并巩固了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新格局。因此,对于当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智慧旅游平台而言,开放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烟台乡村旅游产业,无疑能够助力其进行充分推广,不断提高覆盖率、普及率,逐步成为流行度更高、影响力更大的新型发展模式。
第一,导入更为先进、多样的运营理念和模式,推动烟台乡村旅游产业全面改革。智慧旅游平台基于智慧旅游理念而构建,其倡导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网络化工具,去重构旅游产业的定义与格局,寻求合作共赢、价值共享,这种强调开放性、创新性以及互利性的发展理念,打破了原本单一的发展认知,引入了最前沿的运作理念,具备了突出的针对性、契合性以及前瞻性。这当然能够为乡村旅游产业提供更具新颖性、实用性的规划和运营思路。通过在烟台乡村旅游产业中大力推广这一新兴的发展模式,加快促进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产品优化、管理升级,促使整个行业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因地制宜地走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径,由此去加快烟台乡村旅游产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
第二,借助网络宣传改善烟台乡村旅游的形象,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受到单一发展观念的影响,烟台地方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于本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形象塑造、营销宣传,与竞争对手之间产生了较大差距,因此降低了对受众的消费吸引力,而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也遭到了较大削弱。借助智慧旅游平台,依托网站、论坛、社区、微博、微信等各类网络媒介,围绕城市形象的全面重塑,进行全方位、动态化、多样性的展示与宣传,充分扭转受众群体对于烟台乡村旅游业的原有认知,促使其重新看待、深入了解该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这就充分改善了烟台乡村旅游的社会形象,有效提高了其知名度,并有助于扩大对于受众消费思维乃至整个行业的影响力。
第三,打造具备区分性、特色性的观光项目体系,增强烟台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在行业内部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仍有部分乡村旅游业的经营者忽视受众的差异化需求,使景区、产品以及服务均出现了明显的雷同性与重叠性,继而导致游客数量锐减、综合收益大幅下降。考虑到当今时代的信息流转愈发频繁、受众消费需求更为多元,全力打造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体验出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无疑是有效吸引受众、赢得市场主动权的关键。通过打造智慧旅游发展平台,实时掌握、捕捉受众消费需求的变化,能够有效引导管理方去对应调整、创新现有的旅游发展和管理机制,构建具有差异性、区分性、辨识性的观光项目集群,充分突出烟台乡村旅游的独有特色,形成更为高效的运营模式,以此去充分增强整个地区旅游产业的竞争实力。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构成智慧旅游平台的核心要件。构建覆盖率高、传输稳定、管理高效的通讯网络体系,无疑是实现智慧旅游平台正常、有序运转的基础。这既能确保经营方及时展示最新的乡村旅游行业动态,又可以便于游客通过访问相关网站、论坛、客户端等媒介,去实时搜索、查阅所需的旅游信息。烟台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对架设、维护网络基站提出了较高要求。尽管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乡村基本上完成了互联网络的热点覆盖,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95%以上。然而在网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上,仍会遭遇连接困难、显示滞后、网络断开等问题,直接削弱了游客使用智慧旅游平台的体验效果,也严重影响了智慧旅游平台的运转实效性。
过于强调扩大景区规模、加快建设速度,局限于相同、趋同项目的重复开发,是长期以来乡村旅游业在规划、发展上存在的主要误区。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升级、市场争夺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当前烟台的乡村旅游产业也出现了部分欠缺科学考量的发展弊病。其中不少经营者缺乏对智慧旅游平台的深入了解、认识,加之相关宣传、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相当一部分经营者,仍倾向于引入耗资巨大的大型休闲度假项目,不重视特色化、中小型、经济型休闲度假项目开发与利用,导致整个行业开始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恶性循序之中。这就割裂了智慧旅游平台与本地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衔接性、交互性,仅仅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了网络化、数字化的改造和升级,难以真正完成发展理念和运营模式的全面革新。[3](P85)
出于保底、将风险降至最低等的考量,不少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大多倾向于固守原有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依托现有的、具备一定知名度的观光项目,对新生事物存有质疑心理。而当前烟台乡村旅游业也普遍遭遇了景点、园区更新迟缓,游玩项目缺乏新意,同质化竞争日益明显等发展困境。对于作为新兴产物的智慧旅游平台,大部分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者都采取了观望态度,并不愿意持续投入财力、人力、物力等成本,用于加强本地乡村旅游业的网络宣传。即使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也仅有少部分经营者参与了网络宣传片拍摄、推广等公益活动,并未真正引入、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去转变自身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围绕本地的特色旅游资源、项目进行深度营销,很难对当前陷入瓶颈期的乡村旅游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智慧旅游平台是综合型的管理运营机制,除了要架设互联网网络、构建电子计算机作业制度、形成电子商务营销体系之外,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负责各个作业流程的有序运转,其中包括前期的平台建设、中期的营销设计以及后期的系统维护等等多个环节。而当前乡村旅游行业仍倾向于传统的家族式发展,人才意识相对淡薄,固守粗放式发展,并不愿主动了解、引入新式理念和制度,由此使其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性程度均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也直接影响了目前烟台乡村旅游产业的布局优化、体制改革,导致智慧旅游平台仅仅停留在硬件堆砌层面,难以真正将这一新型的发展模式,充分应用到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科学统筹、精准开发以及高效管理等各个流程之中,当然也无法去充分提高整个行业的作业效率、增加综合收益。[4](P16)
应当继续加大在烟台乡村地区普及互联网的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构建起覆盖村、镇、县等行政区划的网络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境内农村互联网网络的动态监测、定期排查以及规范维护,确保网络运行状态的稳定性、高效率,逐步建立起规范、高质的全覆盖网络传输体系。在此基础之上,需要持续转变本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观念,围绕智慧旅游平台的试点应用、观摩体验,导入更为先进的经营理念、营销模式以及管理制度,构建起开放、交互、协同的发展新体制,形成互补竞争、合作共赢的新格局,稳步促进智慧旅游平台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全方位对接、深层次融合。[5](P37)
要立足当前烟台乡村社会的发展实际,基于本地特色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以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普及为切入点,稳步探索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开放式、创新性以及多元化运营,充分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应淘汰一批陈旧、过时的旅游项目与景点,逐步引入当前流行度高、知名度大的新式玩乐项目,并通过合理的本地化改造,形成具有烟台地方特色的新型观光项目,集中导入虚拟感知、场景模拟、实时定位、搜索互助等智慧旅游思维与消费方式,形成定位精准、特色鲜明的智慧观光主题园区,给予游客新颖、丰富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本地乡村旅游对受众的吸引力。
行业内部竞争态势的不断升级、受众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演变,要求乡村旅游产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对产品、服务的多样化宣传,推广更为新颖、实用的观光体验理念与消费方式。依托智慧旅游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传播优势,烟台乡村旅游业应利用微博、微信、网络社区等时下流行度最广的媒介,实时展示本地旅游的全新变化,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辨识度、特色性的智慧旅游精品系列,继续推动品牌化运营、增强溢价能力和竞争力,打造以乡村特色观光游为主题的智慧游览路线,持续优化产品类型、创新服务内容,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智慧旅游运营新模式,充分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影响力。[6](P20)
烟台市应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引入与培育。通过公开招聘、考核,适度给予政策优惠,吸引高素质的智慧旅游专业人才扎根乡村。建立规范、专业的培训制度,鼓励农村本地民众积极参与其中、学习计算机与互联网知识。不断完善现有的乡村旅游管理制度,遵循法治化、透明化的原则,构建公正、协调的市场秩序,为智慧旅游平台与发展模式的导入、推广创设有利条件。同时,要改变过去相对单一、被动的旅游服务供给模式,以体现本地特色为重点、加快新服务类型的研发与投放,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服务形式、提高人性化与便捷性,充分提升智慧旅游理念、方式的辐射力与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