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会珍
国民经济微调背景下势必会对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创新驱动所发挥的作用还有限,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之中我国农业产业仍然徘徊在低端发展,并且在竞争过程中主要围绕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层面,能够参与全球农业价值链高端竞争的企业还相对较少。同时,农业产业与产业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融合壁垒还相对较多。从这一层面看,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在农村,实现农村产业融合,以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能够进一步解决农村发展滞后问题和农民贫困问题,能够将更多的产业利润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可以说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9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微调的基本取向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并对中国政府在培育增长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对当前国民经济微调具体情况进行了阐述。
首先,国民经济宏观微调是“保稳中有变”的经济运行态势的具体表现。进入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稳中向好,主要宏观指标都在合理区间内波动,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结构进行了明显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1]。从全球范围看,国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之间碰撞更为激烈,这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从国内环境看,当前土地财政难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可观收入,地方政府投融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房地产管控与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强,进一步提升了部分产业准入门槛高度,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面对上述问题,国家就应该对现有的经济政策进行微调,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从而确保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了政策性调整,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特别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扩大了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进一步提升了供给结构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而言经济整体向好的态势并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也没有改变。特别是国家在进行宏观政策微调时,并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宏观调整措施和手段,虽然这种措施和手段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副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可能会给中长期经济运行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国家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更好的确保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采取了更为灵活稳妥的方式对国民经济政策进行微调,面对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和新问题,采取更为稳妥的政策调整,既不采用强刺激,也不用采取“大水漫灌”,从而有效确保了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状态[2]。特别是通过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加强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发展,加快了新兴产业发展,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国民经济微调背景下,当前在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供水、供气和环境卫生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加之农村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同时我们还看到,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之间还没有形成紧密的连接机制,广大农户虽然作为产业发展主体,但受到市场因素和自身因素等影响,并没有在农业产业链中获得应有收益,不仅打击了农户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容易对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生影响。此外,从政策层面看,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农村产业融合推进的相关政策还相对较少,特别是在资金扶持、土地流转和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还缺少专项政策支撑,由于资金和金融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农业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相对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新兴产业发展。
国民经济微调是当前国家审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态势,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所作出正确判断,并对经济发展方式和速度进行微调,从而确保国家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对于农村产业而言,应该按照国民经济微调方向,以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加速与全球产业链融合为方向,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以创新驱动作为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的方向。农村产业发展的动力形成依赖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同时农村产业发展也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微调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和方向已经与传统增长模式出现了根本区别,在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依赖于传统动力,同时还依赖于创新驱动来推动原有产业结构和模式,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而言包含生成动力、发展动力和跃迁动力,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动力类型。产业融合与优化依赖于产业技术跨越,特别是对于农村产业而言,产业发展需要更为新的技术来支持产业融合,只有对原来的技术突破,才能够实现产业发展模式的变迁[3]。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需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实现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打破技术封锁,站在更高的技术平台上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对于我国农业产业而言,当前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微调下,对于农业产业创新之路和创新驱动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以融入全球价值网络作为农业产业融合与优化的方向。当前,在国民经济微调背景下,我国外贸增长速度相对放缓,同时仍然没有解决外贸依存度过高问题,国际市场的任何波动都可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同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依赖于许多农产品进口,同时也对国内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此外我们还看到,对于农村产业发展而言,很多农业现代技术遭到国外封锁,自身农业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特别是在国际市场农业产业竞争一直围绕低端进行,农业未来产业发展不仅需要转变增长方式,同时还需要向更高端领域发起冲击。农业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技术进步与创新。特别是对于传统农业产业而言,其优化升级必然是增强自我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突破,只有我国农业产业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所生产的农产品提升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才能够在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向更高层面迈进。当前经济全球化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平台,我国作为后发型创新国家,在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知识、技术、信息和制度等方面经验,才能够形成更为完善的农村产业体系,才能够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再次,以新兴产业带动作为农业产业融合与优化的方向。对于农村产业而言,前沿技术产业发展必将推动农村产业整体发展,也有利于农村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变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绿色环保、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对于农业产业发展而言,不仅能够提升农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微调背景下,国家更是重视新兴产业发展,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产业发展变革关键期,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亟待改变,可以说,以新兴产业带动农业产业融合与优化,应该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想实现农村产业创新升级,一方面,可以依赖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来实现。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优化还处在较低层次,要想实现农村产业战略性升级,就需要对原有的产业进行技术性突破,实现产业价值链重新构建,以绿色环保、技术融合、区域集群为优化方向,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能力创新,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换。
最后,以产业界限模糊化作为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的方向。当前在国民经济微调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与国际市场结合得更加紧密,同时应该利用国际市场所带来的先进信息技术对我国农业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要打破农业产业之间的界限,实现产业与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由于其在生产对象、劳动方式和劳动内容上差别并不明显,加之在新技术推动下能够实现产业与产业的融合[4]。特别是农业产业融合应该结合全球产业融合浪潮,注重发挥农业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着重培养产业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该进一步丰富产业形式和内容,实现农业产业高度分化和高度整合并存新格局。通过产业之间的延伸和融合,进一步提升整个农村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升农村产业附加值。此外,通过农村产业内部的重构,进一步加强相关产业的互动效应,特别是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之间,可以通过有效实现生物技术整合,促进产业融合与优化。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微调下,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还应该加强与全球价值链网络联系,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自身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也为产业发展拓展了国际空间。
国民经济微调背景下对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同时也符合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时代趋势。因此,有必要借助当前农村发展优势,通过培育多元化的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形成更为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服务水平,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首先,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明确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方向之后,应该进一步培育多元化的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为实现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前提和条件。特别是要注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农村农业合作组织建设,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突破口,打造一批具有先进经营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农业产业融合主体。一是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品牌效益强、集群效应强等特点,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打造,进一步发挥企业内生优势,以企业为核心主体,将农业各类合作组织和农户纳入到整个体系之中,从而带动广大农民实现规模经营和适度经营。二是要注重发挥农村其他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特别是要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突破口,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加强国家各项富民惠农政策的落实,构建更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养,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创新主体,通过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整个农村产业向价值链的更高层次升级。
其次,构建更为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而言,不仅需要多元化的融合主体和创新主体,同时还应该以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村产业化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国民经济微调视野下,对于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产业主体之间应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应该实现利益联动和分工协作[5]。构建更为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要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对于农业产业融合而言,实施订单农业有助于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联系,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具有法律效率的农产品购销合同,能够形成更为稳定的购销关系,真正的将农民纳入到农业价值链之中,确保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实现了土地最大产出。二是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合作,在确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通过科学合理有效方式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机械入股、农户宅基地入股等有效方式,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农户财产权益增值。
最后,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服务水平。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也需要政府的强力推荐和支持,同时也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实现农村产业优化过程中,不仅需要融合主体内生动力的激发,还需要完善的农村产业融合服务机制。特别是政府应该发挥自身职能和作用,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督,要形成宽进严管的原则,进一步降低农业产业进入市场的准入门槛,减少审批流程,加强市场主体监管责任落实,形成适合农业产业融合的服务机制和体系。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产业融合与优化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公路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物流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在农村地区普及,构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先决条件。同时还应该利用补助和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群体到农村进行创业,进一步完善相应激励机制,支持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农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社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助力国民经济发展。
总之,在国民经济微调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与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与优化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国民经济微调相关政策,不断实现农业产业价值链升级,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为农民增收,更好的建设美丽乡村,更好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