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德育
(河南省种公猪站,河南 郑州 450000)
种公猪培育及引入个体的成本一般都是比较高的。基于此,我们在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种公猪,如何使种公猪避免疫病、生产低效等问题,结合笔者长年在公猪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做一个简要总结。
众所周知,我们要想一个孩子卓越成长,必须从小做起。同理,要想高效利用种公猪,也必须在它的初期阶段就进行严格筛查、精心培育。
种公猪初期需要检查生殖系统的发育有无缺陷。避免先天性的生殖障碍问题,如睾丸不匀称、包皮囊肿、包皮包茎畸形粘连等,这些都是影响种公猪后期利用的先天性问题,要对这样的种公猪个体进行严格筛查并剔除。
现场检查种公猪的四肢及关节发育情况。避免卧膝、蹄甲过长、蹄冠肿胀等病变,这些问题后期难以恢复,并会影响种公猪的体能体质、降低采精生产利用效率,故而也需要进行个体筛查剔除。初选检查还要观察头部是否有泪斑、红眼,运动是否协调,膘情评分控制在2 ~3 分以内。
注重种公猪初期的基础测定数据以及育种价值评估。有增重速度(百公斤体重日龄)、繁殖指数(如果有测定数据的话,杜洛克、皮特兰侧重看父系指数/大白、长白侧重看母系指数)、同窝总仔数(一般不低于10 头),父母以上三代血统信息详实等。这些基础数据是种公猪实现更高育种价值的基本信息,如果缺少这些,那么很可能优秀的种公猪就只能降级作为终端父本了,相应的种用价值就难以得到很好利用。
种公猪的日常饲养除了做好5S 环境卫生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环境温度超过31 ℃或者湿度超过95%,种公猪会产生严重热应激,造成生产性能下降、生殖器官功能减退,这其中只有40%的能够在1 ~3 个月恢复,其余基本会逐步转变为低效甚至无效最终淘汰。所以做好种公猪的防暑降温意义重大,目前最有效的是空调降温,其次是水冷风机系统,最差且最常用的是水帘+纵向通风。
种公猪精液70%以上是水分,所以清洁饮水和营养均衡的新鲜饲料是种公猪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水源及水管水线要定期清理消毒,水质也要每年检测一次,重点检测重金属离子、菌落数等。饲料一般采用经过高温熟化(附带有消毒作用)的颗粒料,依据夏秋季粉料和颗粒料的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颗粒料比粉料能提高种公猪5%~13%的生产性能。另外日常饲喂系统长期沉积磨损形成的饲料残渣结块以及粉末等也需要定期清理,否则被种公猪误食后会导致慢性中毒,临床表现为急性胃溃疡或胃肠炎,伴有性欲减退、生殖器官功能衰竭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种公猪的高效利用。
排查防止种公猪机械损伤的栏杆或地板设施,种公猪栏位地面不宜太光滑(造成蹄部变形蹄叶炎),也不宜太粗糙(造成肌肤和关节磨损)。
另外限位栏相比大栏,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种公猪的生产利用。
提高种公猪饲养环境的生物安全水平不仅是当下防控非洲猪瘟的必然需要,也是保证种公猪日常生产及对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净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种公猪高效利用的必然基础。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相关培训均可学习到关于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详实、可行的参考方案,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简单说一下种公猪站生物安全的三道防线。
这个范围的生物安全要求有以下几点:第一,避免有其他牲畜饲养,避免有人员密集的村庄或集会场所,避免有交通车流量密集的道路;第二,围墙外围周边尽可能硬化,或者设置防护沟壑,防止各种外界动物通过打洞、爬越等方式进入场区;第三,大门口外侧地面全部硬化,并定期安排冲洗消毒。
场区除了生产道路以外,其余区域尽可能白化处理(用石灰撒布覆盖),不能任由杂草丛生,不能留有树木招鸟。猪舍外墙四周注意密闭,可以用碎石子铺设防鼠道路。
目前一般采用空气过滤+全封闭的猪舍,利用这种模式能很好地保证猪舍环境的生物安全,但是对于空气过滤系统的日常维护检查也是非常关键的,否则一个漏洞就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种公猪的管理者应结合兽医,依据实际生产情况拟定合理免疫保健程序和计划,并确保予以贯彻执行。种公猪一般两个月进行中药/抗生素/营养添加剂等保健1 次,并依据季节适量增加。由于目前大部分种公猪站公猪的猪蓝耳病和猪伪狂犬病都是经过双阴净化的,所以免疫主要针对猪瘟、口蹄疫以及严重威胁繁殖障碍的猪圆环病毒病、乙脑、猪细小病毒病等,免疫的频次及程序日期要合理间隔,并在免疫前后添加多维抗应激添加剂进行饲喂,避免疫苗应激影响种公猪的精液品质。
无论是评估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的净化维持成效,还是监控猪瘟、口蹄疫的疫苗抗体水平,都需要通过定期对猪群采样化验、诊断分析等疫病监测手段来实现。一旦出现疫病监测不合格的现象,将对种公猪的生产利用产生致命的打击,所以拟定合理、有序的年度疫病监测计划并确保落实、实现监测结果合格,这是保障种公猪正常生产利用的核心条件。
种公猪的高健康度离不开饲养员的日常观察护理,更重要的是生产主管或兽医的定期(每周)健康巡查。健康巡查要针对猪的肢体健康(肢蹄病、关节炎)、生殖健康(睾丸炎、包皮包茎问题)、体表健康(寄生虫、皮炎)等进行整体评估、总结,并制订相应的改善措施或治疗护理方案,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高生产性能的特例形成个体性的方案,种公猪群体一般不大,所以关注到个体、执行个体针对性的护理是提高种公猪利用价值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对种公猪后备阶段的调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期正常生产利用和习性养成,所以采用科学合理的调教采精方式,对种公猪的合理利用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调教人员一定要有耐心,始终保持柔和、温婉、友爱的方式对待公猪,循循善诱的逐渐培养人猪之间的信任和交流感情,对种公猪要避免粗暴驱赶,避免言语侮辱。
调教计划要循序渐进,完成调教后,采精频次保持稳定,采精间隔只能缓慢减少、不宜大幅增加,采精手法和人员也要长期稳定,避免来回变动。
要拟定针对性的个体特殊护理方案,最大限度地进行生产利用,一旦失去利用价值超过一个月就需要对公猪及时淘汰处理。
每次采精前后,猪人交流都是很好的契机,对种公猪要不吝夸赞和鼓励,可以用手掌抚其项背进行现场表扬,增进人猪感情,一方面可以提高种公猪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种公猪的品性(降低对人的攻击情绪)。
掌握种公猪的生产性能发展趋势,针对生产力下降的公猪要及时增加营养、运动、光照等护理改善措施,另外依据下降趋势评估低效、无利用价值公猪的情况并及时优化,避免低效无效种公猪占用生产资源。
主要包括出生日期、出生重、同窝总仔数、左右奶头数、30 kg 始测日期及体重、100 kg 结测日期及体重、外貌(肢蹄、生殖等)评分、育种估算的父系母系等繁殖指数及综合育种值等。
包含调教完成日期及首次采精质量、日常采精生产记录、公猪精液产品分装销售记录、以及相关实验室公猪生产试验记录等。
包含猪人工授精的配种日期、分娩日期、产仔数、产仔窝重、窝均断奶头数及重量等。
我们一方面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持续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据梳理成具有专业、快筛、高效等特点的现代化的数据库,最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筛选归纳、分析透视、统算总结等,来掌握种公猪生产利用的真正价值。
2018-2019 年是猪冻精技术的完善成熟发展阶段,冻精技术的利用,不仅打破了种公猪区域上的局限性,也打破了公猪站基因价值在时间上的局限性。生产1 支0.5 ~3 mL 的冻精成本非常有限,除了初期的设备设施高额投入以外,后期生产的液氮成本也不高,在液氮贮存条件下,冻精可以永久保持种公猪的遗传价值。
科学研究表明,种公猪通过提取组织可以对其基因进行完整的克隆,然后进行细胞移植、胚胎寄养等手段实现对该种公猪进行100%的复制,这对种公猪的利用价值将会有一个飞跃式几何倍数的提高。
种公猪的组织细胞在克隆复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实现疫病受体因子的剔除,进而终生不会感染某些疾病,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极速地推进养猪业的疫病净化,很可能不久的将来,再也不用担心猪蓝耳病、非洲猪瘟、猪伪狂犬病等疫病,因为通过克隆净化,可以让猪完全免除对这些疫病的困扰。
最顶级种公猪的克隆复制对各猪群、核心群的基因交流、杂交选配、育种推广有非常大推进作用。最终将给养猪业的育种事业带来飞速发展,那么这时1 头种公猪的利用就不再是采精生产那样局限了(2 年×22剂×75 次/年=3 300 剂,3 300×50=165 000),更高更深层次的基因价值将使种公猪的身价达到百万级以上。
无论是种公猪的精液生产,还是组织细胞的提取克隆,无论是疫病监测的采样抽血,还是疫病试剂盒的诊断分析,都离不开各种专业的化验室耗材和设备设施。
这会造成种公猪精液质量检测判断失误,这其中精度不准确的设备还可能导致公猪生产性能难以体现,例如显微镜等密度、活力的分析仪器精确度低,评估数值严重偏低将导致种公猪的生产质量落差10%~40%。
种公猪精液生产标准的不规范,造成公猪站精液产品的分装规格不统一,包装标识出现错乱,运输要求和实际运输环境差异大等,这些都会影响种公猪精液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利用价值。
种公猪疫病监测采样的器材是否被污染、器材消毒是否彻底、样品处理的流程是否符合规定、试剂盒使用是否规范都是能否准确检测的重要因素,如果由于疫病监测环节的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话,很可能导致本来健康良好的种公猪被误诊淘汰。
还有种公猪管理人员的稳定,一旦变动,都会对猪产生一些应激(不适应),最终导致种公猪生产效率产生波动。
最后,种公猪的合理利用牵涉到各个生产环节,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攸关一头猪、一群猪的生死存亡。以上本文的粗要总结希望能给养猪业各位同仁有所提示;其中很多需要数据和表格展示的内容由于商业版权问题不能一一展示,希望大家谅解;也有部分内容仅是个人观点和经验之谈,难免有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正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