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康复干预在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2019-01-08 04:47
循证护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外伤居家颅脑

颅脑外伤是因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损伤,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及意识、感觉、运动等障碍[1]。气管切开是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但受手术创伤、管道留置时间较长、痰液刺激等因素影响[2-4],气管切开病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重症颅脑外伤病人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为50%以上,对其预后极为不利[5]。目前,我国多数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病人选择在家休养,但因家庭环境限制,长期带管病人导管护理存在诸多问题[6]。而居家康复干预作为综合性康复护理的组成部分,可使病人在家庭中继续接受良好的护理和休养[7],有效改善病人预后状况[8]。本研究通过将居家康复干预应用于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MRI检测确诊为颅脑外伤;②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正常;③具备基础的自我管理能力;④病人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伴有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有严重免疫、循环等系统性疾病;④颅脑外伤程度严重,预计生存期≤3个月;⑤无法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69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采用居家康复干预的69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41例,女28例;年龄25岁~76岁(56.45岁±6.38岁);交通事故致伤26例,高空坠落19例,钝器击打14例,平地摔伤10例;蛛网膜下隙出血8例,脑干损伤7例,脑挫裂伤27例,颅内血肿20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7例。观察组:男43例,女26例;年龄23岁~75岁(57.53岁±6.12岁);交通事故致伤24例,高空坠落18例,钝器击打15例,平地摔伤12例;蛛网膜下隙出血6例,脑干损伤8例,脑挫裂伤28例,颅内血肿19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8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进行伤口处理、饮食指导、药物使用、镇痛护理、健康宣教等基础护理,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1次,主要了解其康复近况并解答相关护理问题。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居家康复干预。病人出院前1周,由科室护士长组织开展居家康复干预讲座,科室资深护理人员采用现场互动方式进行护理内容宣教并发放宣传册,旨在帮助病人及其家属理解并掌握相关操作技巧。具体宣教内容如下:①给病人安排独立房间,每天开窗通风2 h~3 h,早晚各进行1次紫外线消毒,每次45 min。②准备吸痰器具,吸痰器具独立存放,每天用沸水消毒1次。③定期进行气管切口消毒,注意无菌操作。要求家庭照护者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操作中严格遵循医院气管切开护理流程,按要求配置雾化液,正确实施口腔清洁。④合理配置营养液,制订并严格执行鼻饲时间表。家庭照护者鼻饲前应先抽取部分胃液,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并将25 ℃左右营养液分次、缓慢注入胃内,每次注入约200 mL,鼻饲完毕用温开水冲管。鼻饲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腹胀、呕吐、反流等消化不良症状,如有发生及时处理,若有疑问主动联系护理人员。⑤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帮助病人睡眠期间取仰卧位并适当抬高头部,有条件者床边加护栏以防病人坠床;2 h协助病人翻身1次以防压疮;确保病人身体、床铺及卧室清洁,对不能洗澡的病人,照护者2 d为其温水擦身1次,对尿失禁或排尿困难的病人,加强会阴部清洁,床铺每周更换1次,卧室每周大扫除1次。⑥积极引导病人进行功能训练,如鼓励病人及早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等;对术后恢复较慢的病人,加强心理辅导,增强病人治疗信心。照顾者可通过向护理人员学习,掌握康复训练方法,在病人病情平稳、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及时指导病人训练,帮助病人早期康复。⑦病人出院时,护理人员将病人及其家属拉入微信群,病人及家属可互相交流,分享康复经验或向护理人员寻求指导、咨询服务。

1.3 评价指标

①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3个月压疮、胃管脱落、痰液阻塞、皮下气肿、肺部感染发生率。其中,压疮判断标准为骶尾、足跟、肘、踝、髂、肩胛等易受压和摩擦的部位皮肤破损、坏死,伴有分泌物,严重者可有全身感染症状;胃管脱落判断标准为胃管脱离固定位置或意外拔除;痰液阻塞判断标准为病人出现严重喘憋或突然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现象;皮下气肿判断标准为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以手按压,可引起气体在皮下组织内移动,可出现捻发感或握雪感;肺部感染判断标准为病人存在气管切开或插管,存在误吸、肺水肿、肺不张、休克、手术麻醉、创面侵袭性感染等,同时伴有呼吸困难,体温变化、咳嗽、痰量增多与痰液性状改变,X线检查确认存在病灶。②日常生活能力:采用Karnofsky评分[9]、Barthel指数[10]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其中,Karnofsky评分将病人体力状况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10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健康状况越好,越能忍受治疗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Barthel指数将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分为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方面,满分100分,≤40分表示病人生活全部需他人照顾,41分~60分表示病人生活大部分需他人照顾,61分~99分表示病人生活少部分需他人照顾,100分表示病人生活无须他人照顾。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分

3 讨论

颅脑外伤病人需长期康复静养,受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绝大部分病人在短暂治疗后选择回家休养, 其家庭照护质量直接影响着疾病预后[11]。目前,国内居家护理仍处于发展阶段,其模式及内容主要适用于慢性疾病护理[12],本研究通过对传统居家护理内容进行改进,将其应用于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使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日常生活能力增强,与应用常规方式护理的病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杜玉环等[13-14]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将居家康复干预应用于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可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常规护理中,病人并发症发生原因主要是病人及其家属疾病护理知识缺乏,护理操作科学性较差,其住院期间虽有护理人员进行口头宣教,出院后有电话随访评估,但对出院病人指导作用较小[15]。而居家康复干预通过对出院前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健康宣教在病人及其家属中的影响程度加深,有利于提升病人家庭护理科学性;同时,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居家康复干预要求护理人员将出院病人及其家属纳入微信群,一方面有利于病人及家属间信息传递;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其与护理人员交流,帮助病人及其家属方便、快捷地寻求到专业指导,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家庭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外伤居家颅脑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