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约束”刹住攀比风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探索红白喜事规范管理

2019-01-08 21:46郝凌峰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21期
关键词:红白喜事移风易俗红娘

郝凌峰

邯郸市肥乡区把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和天价彩礼作为移风易俗的重要突破口,在树立文明乡风、实现乡村振兴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理路径。

“元固乡八里庄村刘雷涛,7月29日结婚。”今年6月2日,第二巡查组组长田高峰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移风易俗巡查群里看到这条信息,马上安排人员在结婚当天到其家中进行巡查,发现婚席是大锅菜,用烟没超过10元,用车5辆,不超标。这是肥乡区开展移风易俗的一项常态巡查工作。

2017年以来,邯郸市肥乡区把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和天价彩礼作为移风易俗的重要突破口,在树立文明乡风、实现乡村振兴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理路径。如今,全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和天价彩礼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村民红白事操办支出大幅度下降,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形式逐渐得到群众认可。

层层签订责任状 红事白事有参照

肥乡区把转变党风、民风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区、乡、村三级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由三级书记任组长,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制定方案,全力推动落实。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区9个乡镇、265个行政村的9.88万户家庭共签订各类承诺书14.5万余份,实现了全覆盖。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签了责任状、承诺书,就得真正负起责任来。”天台山镇南杜齐村党支部书记蔡付海说,以前一场红事下来,从新娘的过妆礼(婚礼前,女方拉嫁妆到男方家的仪式)、正式婚礼到娘家请闺女、婆家叫儿媳,人数众多的吃请、请吃没有一个星期下不来,特别是婚礼当天亲戚加上撺忙、捧场的乡邻往往有四五百人,每天光馒头下来都要消费一两百斤,若有几家办事,往往一些群众到本村馒头坊买馒头都成了难题。现在红白事都是按照村规民约待客,主食就是大锅菜加馒头,红事一天办清,白事不超过3天,主客都轻松。

肥乡区出台了移风易俗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9个乡镇265个村依据参照标准,经民主程序制定适合本村实际的红白事操办标准。各村根据村规民约并经村民自治程序制定约束性规定,对操办红白喜事的席面规模、用车数量、办理天数、待客范围、仪式程序等一一作出具体规定。

蔡献军是南杜齐村民事务理事会的理事,当“管事”已有20年。“现在简单多了,都省事儿。”说起以前的红白事,他介绍,一场红事需要准备的东西,A4大小的纸至少得记两页,买什么菜,买多少肉,上什么烟,准备什么酒,多少盘子多少碗……现在我们不仅要帮主家操办,还得做好监督,不能超标。

宣传引导树新风 省钱省事更省心

肥乡区以狠刹“天价彩礼”歪风为切入口,大力倡导婚事简办、喜事新办,相继举办了百对新人集体婚礼、百对最美母女抵制彩礼美丽乡村行等活动,树立了“零彩礼”典型1000多例,引导农村单身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2017年年底,肥乡区举办集体婚礼,110对农村青年全部是零彩礼或低价彩礼结婚。集体婚礼由区委主要领导主持,倡树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婚姻观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抵制天价彩礼、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

今年4月结婚的程会朋说:“我媳妇没要一分钱彩礼,仅婚礼简办省下来的钱就有四五万元,我俩准备用来经营化妆品生意,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新郎的母亲刘玉说:“区里推行移风易俗,出台了‘红白事巡查’等管理办法,刹住了攀比风,让老百姓省了钱、省了心、还省了事,我特别高兴。”

爱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青年人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2018年4月,肥乡区100对母女发出倡议,公开承诺“拒绝天价彩礼,倡树婚俗新风”。

“有人认为给孩子要来的、攒来的钱财能给她留后路。其实不然,如果没有本领,再多钱也没用。”天台山镇大康堡村村民程义林,带头抵制高价彩礼,“零彩礼”嫁女。“我的女儿女婿都很优秀,也能吃苦,我对他们的幸福生活有信心,不需要彩礼去填补。”

“零彩礼”典范由一对发展到十对、百对,越来越多,他们的照片和先进事迹通过“心连心”微信矩阵向全区密集推送,绘成文化墙、制成展板等大力宣传弘扬,引起社会热赞,营造了“彩礼有价,爱情无价”的深厚氛围。

同时,该区开展了“百户授牌、千人宣誓、万人签名”活动,区委主要领导集体为110个“移风易俗好家庭”集中授牌,区四套班子领导、区直单位干部职工、265个村村干部近6000人共同宣誓、签名,示范引领效应持续显现,营造“以高彩礼为耻、以零彩礼为荣”的浓厚氛围。

巡查监督常态化 婚事新办有平台

“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肥乡区建立了即时巡查机制,通过移风易俗工作巡查群,红白事当事人向村报告,村向乡(镇)微信工作群报告,乡(镇)向区移风易俗工作巡查群及时报告。红事提前三天报告,白事及时报告,收到报告后,巡查组迅即行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监督操办情况。

肥乡区成立了5个由区委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民政局科级干部带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共同组成的移风易俗工作巡查组,并研究制定了《肥乡区移风易俗工作督导管理办法》《移风易俗工作巡查处置办法》,对全区移风易俗工作进行不间断巡查,把移风易俗这项“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田高峰介绍,通过开展巡查工作,加强了宣传移风易俗政策的力度,让移风易俗政策更深入人心;加强各级主管领导的责任心,形成了对违规操办人员的震慑,同时也给不愿操办但受面子绑架的群众提供不攀比浪费的台阶。

为防漏报、隐瞒不报等可能造成巡查覆盖不到位、不全面的问题,各巡查组根据情况随时进村巡查,随机抽查各村移风易俗记录本登记情况、红白事操办情况。凡是被巡查组发现违反红白事操办标准的,责令当事人在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的大会上做检查,并将手写检查材料和检查视频上交区委宣传部存档。截至目前,全区已责令移风易俗工作不力的3名乡镇党委书记、17名村党支部书记和17名当事人作出深刻检查,并在全区公开曝光。

在巡查曝光的同时,肥乡区妇联积极搭建“心连心·鹊桥会”“心连心·缘来是你”等免费微信婚介平台。区、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牵头建立义务红娘队380支,每个村都有3~5名义务红娘,吸纳巾帼志愿者、热心大姐、爱心女性等1000余名优秀妇女广泛参与志愿服务,从事线上、线下免费婚介服务,线上线下关注群众10万余人。

“我们成立了义务红娘群,把每个村里的红娘都拉进一个微信群里,谁家孩子到了适婚年龄,想找什么样的对象,大家相互沟通,免费服务。”区妇联主席魏丽英说。

李俊巧是屯庄营乡田寨村里的热心人,自愿当起了义务红娘。在她的带领下,全村已有5名妇女成了义务红娘,通过义务红娘找对象成了许多男女青年的新风尚。

“全村42名单身男女青年,都在我们的资料库里。”李俊巧说,通过微信婚介平台,全乡、全区的红娘在一起交流信息,为条件适合的男女青年牵线搭桥。截至目前,通过三级免费婚介平台,全区已成功促成了200余对未婚青年喜结连理。

猜你喜欢
红白喜事移风易俗红娘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话剧《红白喜事》中“郑奶奶”人物分析
白沙埠镇:争当移风易俗“四大员”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
京剧《红娘》的历史演变
某贪官落马后的反思
结婚也要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