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合作发展助农脱贫增收
—— 记河南省虞城县老赵楼村精准扶贫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2019-01-08 21:10查志远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文梨园花生

■ 文 / 王 军 查志远

2018年9月29日上午,笔者一行3人实地调研了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黄冢乡老赵楼村精准扶贫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理事长、老赵楼村驻村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进行交流,访谈了一户贫困户。通过调研发现,老赵楼村精准扶贫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借助政府扶贫资金在当地初步培育起梨、花生、中药材等产业,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种苗、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等服务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难题,在提升贫困户家庭经营收入方面作用已初步显现。但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与村“两委”职能边界不清的问题,不规范的问题还比较明显。

一、老赵楼村基本情况

老赵楼村下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计260户1060人,耕地面积1400亩,人均耕地面积1.32亩。2016年以前,老赵楼村经济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多为小麦、大豆、玉米等低价值农作物,受市场及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左右,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低且不稳定,全村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该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无集体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基础设施落后,村内主要道路为黄土路,一遇上阴雨天气,道路泥泞不堪。截至2015年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82人,贫困发生率为7.7%。2016年脱贫8户31人(5户因缺资金致贫、3户因缺技术致贫),2017年脱贫12户39人(8户因缺资金致贫、3户因缺技术致贫、1户因学致贫),剩余8户12人全部为因病致贫。

2015年6月,县园艺局驻村工作队入驻该村,在摸清摸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借助县扶贫资金的支持,实施了“九大工程”(道路畅通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村修了水泥路、通了自来水,建起了村文化广场,家家户户建起了水冲式厕所,开始了垃圾分类回收等,农村的环境状况得到了大幅改善。在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老赵楼村于2017年建成了近51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目前已与宇欣制衣有限公司签订了长达10年的租赁合同,由后者支付6万元/年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此外,老赵楼村利用空闲地申请建设光伏扶贫电站作为村集体资产,2017年建成占地面积9.5亩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约为50万度。村“两委”与县供电公司签订了20年合同,20年合同期内,供电公司按光伏发电并网价0.35元/度作为村集体收入,村集体在支付土地流转、日常管理费后按1000元/年分给未脱贫贫困户,剩余部分作为村集体收益,用于村公共活动支出。

二、合作社的成立背景

成立了虞城县老赵楼村精准扶贫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县财政产业扶贫发展资金3000元/户—8000元/户入股合作社。原有梨园春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停止运营,所有业务全部转到现在的精准扶贫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老赵楼村土地属于沙质土壤,适合种植花生和水果。在园艺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两委”决定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果树特色产业和立体农业,提高贫困群众经济收入。

2016年4月,驻村工作队组织贫困户代表到外地参观考察,并动员贫困户种植优质梨。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一些农户开始引进梨树苗种植,当年共计种植15亩。为鼓励老赵楼村发展梨产业,县扶贫办决定通过产业扶贫资金支持老赵楼村,但由于项目资金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因此,村“两委”干部以及本村能人自己凑了18.5万元购置了12万株梨苗以及肥料等,建起了100多亩的梨园。为了申报扶贫项目,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决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申报主体,并动员贫困户将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2016年11月,村“两委”牵头成立了虞城县梨园春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入社成员37户,注册资本200万元,并获得了到户增收项目资金22.2万元,每户获得6000元作为入股资金。

2017年8月,在县政府的推动下,老赵楼村又登记注册

三、合作社的运作模式

为了发展梨产业,合作社多管齐下,帮助成员和贫困户种梨。

在技术服务方面,合作社举办了2期培训班,先后邀请了河南省农科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讲解果树种植技术、发放果树种植技术资料,让贫困户掌握了种植技术。合作社还利用县园艺局驻村工作队的关系,通过园艺局技术员为农户提供剪枝、套袋等技术指导服务。

在种苗和农资供应方面,合作社与武陟县绿波苗木场签订合同统一采购梨苗,然后根据贫困户入股资金多少发放给贫困户成员种植。合作社利用入股资金统一到市场采购肥料和梨园建设所需设备,然后发放给贫困户成员。目前,早期种植的梨树已经挂果,因还没有形成规模,梨的销售主要由贫困户成员自己到市场上销售。例如,贫困户邢思文就是自己到虞城、商丘等地一个超市一个超市地跑,因为梨的品质好,超市也愿意采购邢思文的梨。目前,合作社准备申请“梨园春”商标,打造品牌,利用农业农村部益农信息社电商平台向外销售。在发展梨产业的基础上,合作社鼓励贫困户间作套种花生和大豆,提高亩产收益。同时,合作社与亳州中药村经销商合作,引导贫困户种植菊花、芍药等中药材100多亩。

考虑到一些贫困户无劳动能力,合作社采取流转式和托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梨产业。流转式是贫困户成员与合作社签订为期15年的土地流转合同,将梨园以8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合计流转85.5亩;合作社再与愿意种植梨园的农户签订了为期15年的土地流转合同,租金依然为800元/亩,但约定梨园产生效益后需要向全村贫困户分红(具体分红额未明确)。托管式主要发生在贫困户成员之间,由合作社牵头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愿意种植梨的贫困户之间签订托管协议,托管户每年需要支付给被托管户800元/亩的租金以及果园盈利的15%分红。

在合作社的治理结构上,合作社设立理事会和执行监事,理事会共有3名理事,其中理事长是本村能人,有一定的经营头脑,儿女外出务工,家庭收入也较高,另外两名理事是贫困户成员。执行监事是村支部书记。

四、合作社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一是培育了梨、花生、中药材等产业。老赵楼村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是缺技术和缺资金,在解决技术问题方面,合作社充分发挥县园艺局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引进外部专家讲解新产品种植技术;合作社争取到产业扶贫资金22.2万元以及花生、大豆直补资金,解决了贫困户想发展产业而没有资金的难题。合作社把技术和资金与贫困户的土地和劳动资源结合,形成了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梨、花生和中药材产业。目前梨园面积达300亩、花生种植面积5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00亩。

二是为贫困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种苗、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等服务,帮助贫困户从无到有培育起特色果园、中药材种植基地。同时合作社还针对不同贫困户特点,开展流转式和托管式服务,帮助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梨园种植。

三是帮助贫困户实现家庭经营收入增加。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贫困户积极开展梨、花生、中药材等种植,每亩纯收入比种粮效益大幅提升,成为贫困户脱贫的主要收入来源。例如,本村贫困户邢思文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儿女早已成家,因缺技术致贫,前期种植烟叶和中药材因不懂技术并未获得多少收入。2015年6月,邢思文在与县园艺局驻村干部交谈中,确立了“近种花生远种梨”的思路,参加了合作社组织的培训、外县梨业生产观摩,去郑州学习皇冠、秋月等梨种植技术,参加“梨园春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申请到了县扶贫部门的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并入股合作社。邢思文是当地最早种植梨的,2016年就种了3亩多,2017年扩充到10亩,目前已有梨树挂果。邢思文在自己的梨园套种了高品质花生、樱椒和白菜等,每亩纯收入近8000元,一年时间顺利摘帽贫困户。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合作社的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合作社的服务多是技术指导,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技术规范,一些贫困户管理梨园的方式比较粗放,未按照合作社培训的技术要求进行剪枝、施肥等,导致梨园发展参差不齐。并且,合作社还没有拓展销售渠道,梨的销售主要是贫困户成员自己跑市场,贫困户面临的市场风险较高。

二是村“两委”与合作社的职能边界不清。村“两委”承担着本村脱贫任务,通过搭建合作社这一产业扶贫组织载体,能够起到产业扶贫的效果。但实际运行中,村“两委”可能干预合作社的决策以及具体事务,如合作社的理事会经常是与村“两委”会同时召开。并且,受制于文化素质和对合作社的理解等,很多贫困户未参与到合作社的治理中,在合作社的重大决策中,两位贫困户理事多数情况是附议。

六、相关建议

一是着力建立产业培育机制。通过技术指导、资金投入等方式,引导贫困户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将分散经营聚拢在一起,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单个贫困户经营成本。合作社要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向产后领域延伸,搭建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和品牌化经营,提升农产品价值。

二是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厘清政府、村“两委”、合作社的职能边界,减少对合作社的干预,让合作社逐步成长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强化合作社知识培训,让村“两委”干部、广大贫困户熟悉合作社的理念、治理结构、运作流程等。

三是加强合作社技术骨干培育。加强对有一定种植技术农户的培训,组建合作社技术服务队,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托管服务,解决好部分贫困户不会种、种不好、过度依赖于驻村干部解决种植技术等问题。

猜你喜欢
思文梨园花生
掏花生
流淌在2500年时光里的南腔北调 “戏韵之河”讲述梨园春秋(上)
笨狗
梨园闹春
梨园寻梦淮安缘
程璐、思文:你的笑点我知道
“梨园”演变考述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解杀还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