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琦,陈 慧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 516057)
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创新通识教育,其地位与作用相比专业教育来说一样或者更为重要。大学中想要成功培养通古知今、知自然人文、通才达识、通情达理、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要有卓越的通识教育作为保障。但现如今,此项教育选修课的教学,在大学中的境地非常尴尬,需优化其教学生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本文将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OBE)这一国外实践证明比较有效的理念引入我国高校“通识+技能”管理类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
OBE教学理念也称为结果导向教育,其教学理念是:依托学习结果,是专业教学变革的方向代表。对教学中的各环节进行了清晰的整合与组织,使学生学习时可将个人学习目标实现。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西方好多国家的基础性教育都应用OBE教育模式,此项教育模式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产出的相关情况,同时运用逆向方法安排教学结构,注意健全教育评价,因而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显现出巨大优势。为保证这一教育系统的完善化发展,教师需要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展开分析,在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上可以运用优化设计科技教育的方法提供必要动力。学习产出是这一创新性教育模式的动力所在。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是突破传统教育的创新做法,在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上,这种实践理念与教学方法有很重要的作用。
将学生学习目标作为核心是OBE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强调的教学观念是层层递进式的。其基准是:学生理想的学习产出,在学生各自教学框架的创建上,教师采用逆向思维去做,在学生递进式学习上,用结果评价机制,并评价学生各学习过程中真实的成果,最终是保证增强教学质量。实际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OBE教育模式所重视的,对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及自我评价很提倡,然而教学中,管理者,引导者,监督者就是教师的角色,教师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点评学生的自我评价。
第一,成果导向,以学习产出开展整个教学过程为基础。第二,在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上,教师要去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设计与组织者,但其真正主体和教学中心是学生。第三,过程创新,教学手段灵活。第四,多元的评价方式,加强以评促学,评价是其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最终获得学习产出是其功能。第五,教学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OBE理念下的教学,以学习产出为基础,可能性会更多,为促进学习产出更好实现可持续改进的过程。
在对管理类人才进行实际培育的过程中,要构建完善化的人才培育系统,最为基础的教育路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根本途径,而且课程教学也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以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育体系建设要求借助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来引导学生达成毕业要求,保证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各科课程和毕业要求都需要显现出鲜明的对应关联,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对毕业要求与教学任务进行清晰把握,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性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需要创新运用考核评价方法,评估学生能力素质的达标情况,然后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学活动。在课程教学精致化的实施过程当中,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1 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课程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均和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存在着直接关联,甚至是教师团队的素质决定课堂教学成果。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培养合格的管理类人才,就必须提高对教师群体的要求,指出教师队伍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理论之外,还要在专业领域累积大量的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技能。从当前情况看,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是还是缺少必要的实操能力。所以目前高校要转型并培养管理类人才,就要把打造理论和实践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作为重中之重,以突破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难题。
2.1.2 保障教学资源有效支撑管理类人才培育。教学资源影响着管理类人才的培育,教育资源除了要具备高质量之外,还需要实时更新,与市场接轨和社会需求将联系。在实践教学当中,要积极构建教学、实践与培训一体化的管理类人才培养机制,而在该机制运转当中,打造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是必要支撑。在实习实训当中,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用转化能力。在教育资源的整合应用当中,需要把适宜培育管理类人才的资源整合成一个体系,在信息技术支持之下形成资源数据库,开发建设微课、慕课等在线类课程;编写专门的管理类人才培育教材,丰富教材体系。另外要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法,探寻多样化的人才培育途径,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前沿信息与技术,满足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
2.1.3 运用多元教育评价策略。过去的课程评价方法主要是书面考试方法不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也会影响到课程精致化建设,对此要引入多种评价方案,构建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经验、技能等情况,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通过培训结果进行客观反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多元评价的支持之下,教育学的各个过程都可以得到优化,这将大力助推人才培育方式的转变和创新。
2.1.4 剖析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以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倡课堂教学把对接毕业要求作为核心,因此需要研究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掌握各课程的学习成果。一旦发现课程实施何必夜要求达成度,存在严重脱节情况,必须立即调整改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也为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保障。
高校担当着人才培育的重要职责,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提高人才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内外结合,既要发挥外部机制引导督促作用,又要从高校内部出发,将校内评价整改与打造持续循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重要内容,最终打造一个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双循环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掌握人才培养工作当中的现实情况,评估人才培养质量。这样的优化过程就不再是一次性优化,而是每完成一次循环就解决一部分问题,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然在循环过程当中也会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新问题,这就要步入到新一轮循环当中,通过持续改进的双循环反馈机制,让人才培养工作螺旋上升,健全人才培育目标。
在对管理类人才进行实际培养的过程中,摒弃过去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要把培育具备创造力的人才作为重要目标,让人才的通识知识和综合技能得到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要求。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当中,要充分把握行业对于管理类人才的实际需要,改进人才培育模式,突出学科的专业建设优势,在人才培育规格方面实现充分对接,增加人才的竞争力。
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方向,让将在校学习与参与企业实践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将学校与企业方面的优势资源与有效信息进行沟通共享,最终实现多方共赢。高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共享信息与资源优势互补是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有效方法。
校企合作共建的策略能够利用好现要起深度融合培育人才当中累积的系列经验,构建链接诸多合作院校的协同网络;在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引进行业先进技术手段和设施设备,助推高校专业和行业前沿的同步对接;为确保校企师资联合培育人才目标的达成,要将企业教育团队和大量的项目资源引入高校。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焦点在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而非老师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所以,在评估学习成果上,不适合采用期末考试卷面的形式,而应用多元与梯次的评价标准。对于某一门课程,对已完成的学习成果,在不同时间做自评与教师评价,并对比设定的学习成果,找差距。在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采用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将“内容为本”向“学生为本”的转变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存在先于其内容。在OBE模式中,对学习成果学生可清楚地预见,也就是在基本知识点与技能上需了解哪些。OBE对老师用怎样的教育方法及内容是不限定的,在老师教育艺术的展现和目标的实现上给了很大的空间。学校可开展阶段性学习产出评估,在预期目标差距上要及时检查,依据评估结果对教学结构及资源配置及时做调整,将效果提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