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茶诗艺术特色探析

2019-01-08 18:38
福建茶叶 2019年11期
关键词:饮茶文人苏轼

王 颖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 132000)

1 苏轼茶诗对茶事活动的呈现

苏轼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茶诗,而且这些茶诗也具有广泛的主题,涉及到了对茶叶功效、茶叶珍品以及茶道的论述。通过对这些内容做出归纳,不仅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苏轼茶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色,而且也有助于了解宋代社会茶风的发展。

从苏轼茶诗对茶叶功效的展现来看,宋代时期,社会大众对茶叶所具有的功效已经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认知,这些内容在苏轼的茶诗创作中也具有较多的体现。具体而言,苏轼茶诗对茶叶功效所进行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茶叶药用价值的肯定。苏轼在《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中引用了“七碗茶”的典故,“七碗茶”出自卢仝所创作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一作品对茶叶功效做出了全面论述,而苏轼对这一典故的引用,则表现出了对茶叶功效的肯定;其次是对茶叶食用价值的肯定。苏轼在茶诗中提到“酒渴思茶漫扣门”,体现出了茶叶在解酒解渴方面所具有的价值;最后是对茶叶提神助思价值的肯定。茶叶以及饮茶活动能够引发诗情、激发创作灵感,这种功能在历代茶文学中都具有体现。苏轼则通过《登北榭》等作品,对茶叶所具有的这一功效进行了展现与肯定。

从苏轼茶诗对茶叶珍品的展现来看,我国茶叶种类繁多,而这也为苏轼的茶诗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苏轼的茶诗作品不仅对许多茶叶进行了描述,而且也表现出了对名茶的喜爱。如福建是著名的茶区,自古以来,福建茶叶久负盛名,而苏轼所创作的茶诗也多次提及福建茶叶。在《安州老人食蜜歌》中,苏轼这样写道“因君寄与双龙饼,镜空一照双龙影”,在《记梦回文二首》其二中,苏轼这样写道“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其中,“双龙饼”以及“龙团”都是指福建地区所出产的北苑贡茶。除此之外,苏轼茶诗中还经常提到紫笋茶如“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峨眉峨蕊如“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峨眉”等。而从苏轼对这些茶叶珍品的展现中也可以看出,苏轼的确是一个嗜茶之人。

从苏轼茶诗对茶道的展现来看,宋代时期,我国茶道技艺已经趋于成熟,而茶道作为一种审美文化、修身文化,自然也在苏轼茶诗中具有较多的呈现。如苏轼作为一个嗜茶之人,对茶的烹制具有独到的见解。在苏轼的茶诗当中,仅鉴水一项就具有繁多论述。其中,苏轼在《安平泉》中对安平泉水不吝赞美之词,而由于创作《茶经》的陆羽并没有将此地泉水当做上品,因此,苏轼通过“当年陆羽空收拾,遗却安平一片泉”,体现出了惋惜之情。另外,苏轼对斗茶习俗也进行了较多的描写,如在《月兔茶》当中,苏轼就提到了斗茶习俗,即“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由此可见,苏轼茶诗对宋代茶文化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呈现。

2 苏轼茶诗对饮茶意境的呈现

茶诗所呈现出的意境,不仅能够表现出茶诗作者所具有的精神追求,而且也能够促使茶诗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以及形神兼备的特征。具体而言,苏轼茶诗中对饮茶意境的呈现主要体现在物境美、禅境美两个层面。

从物境美来看,一方面,平淡之美在宋代时期的文人群体中备受推崇,而在诗词创作中营造意向,则是文人群体表现自身追求的重要方式。而茶文化与这种追求的结合,则促使宋代的茶诗城市出了清新脱俗的意象之美。从苏轼对意象之美的呈现来看,苏轼透过茶诗对意象之美所作了更深层次的解读,这对于提升苏轼茶诗的审美价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苏轼所创作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答谢好友赠茶是创作这首茶诗的主要动机,在这首茶诗中,苏轼将茶叶比作佳人,即“佳茗似佳人”,这种比喻不仅十分巧妙,而且也能够促使他人再次产生联想。虽然历代以来许多诗人都对茶叶不吝赞美之词,但是从这些吟咏之词所具有的物境美来看,“佳茗似佳人”这一句不仅展现出了文人群体乃至社会大众对茶叶的推崇,而且也展现出了茶叶所具有的灵动风雅之感,因此,苏轼茶诗中所呈现出的物境美呈现出了清新脱俗的特征;另一方面,品茗环境也是茶事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通过对品茗环境进行描述来表达自身的审美以及追求,则是历代茶诗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之一。宋代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许多文人都追求清幽高雅的意境,而饮茶作为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文人群体对饮茶环境的要求自然也与文人群体所追求的这一意境体现出了较高的契合性。如苏轼在自身所创作的《赵德麟饯饮湖上舟中对月》中提到:“官馀闲日月,湖上好清明。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饧。”这一诗句描述的是苏轼与友人在湖面泛舟并饮茶的情景,体现出了苏轼等文人群体在饮茶过程中对自然的崇敬。

从苏轼茶诗对禅境美所作出的体现来看,茶诗的创作最早出现在隋朝时期,这一时期茶诗的创作主体则主要为僧侣,这不仅是因为饮茶活动有助于僧侣修身养性、参禅悟道,而且也是因为寺庙具有以茶供佛的传统,由此可见,茶诗之兴盛,建立在禅茶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佛教文化的兴盛,促使文人群体与僧侣群体之间产生了紧密的关联,在登临山寺、走访僧友的过程中开展茶诗活动,也成为了文人群体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相对而言,在文人群体中,苏轼属于和僧侣群体以及禅茶文化接触较多的文人,除了被人们所熟知的佛印之外,辩才、参寥子也是苏轼的友人。在此背景下,寺庙成为了苏轼饮茶的重要场所,如净土寺、宝云寺、诸佛寺等,都具有苏轼访友饮茶的诗迹,与此同时,对禅境美的塑造与呈现,成为了苏轼茶诗中所具有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雪后至临平,与柳子玉同至僧舍,见陈尉烈》为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苏轼偶遇书法家领子与并结伴同行,二人寻访陈尉烈并在僧舍饮茶的情景。这一作品中的“静士素寡言,相对自忘忧”、“大哉天地间,此生得浮游”等,都反映出了苏轼在以茶参禅过程中所产生的淡然进行,这种宁静致远的氛围则呈现出禅境之美。又如《雨中邀李范庵过天竺寺作》,苏轼在饮茶过程中对人生进行了思考,提到了“到此忽终日,浮生一事无”,这体现出了苏轼在茶事活动中参禅的情趣,也展现出了苏轼超脱豪放之情。

3 结语

综上所述,苏轼茶诗对茶叶功效、茶叶珍品以及茶道技艺等作出了较多的呈现,在此基础上,苏轼不仅通过茶诗塑造与传达出了物境之美,而且也从塑造与传达出了禅境之美,这不仅展现出了苏轼对茶叶的喜爱以及在饮茶活动中的精神追求,而且也促使苏轼的茶诗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以及形神兼备的特征。

猜你喜欢
饮茶文人苏轼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从善如流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苏轼“吞并六菜”
文人吃蛙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