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庆玲
(白城师范学院,吉林白城 137000)
体育运动是身体的基础也是心理学的基础,体育运动不仅仅让我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在心理上也能够得到很大的益处,调节我们的生活节奏让我们学习更加具有激情,生活更为协调,而大学体育已经是进入到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随着电脑、手机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宅男宅女,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需要加强普通高校教育改革的创新研究,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是每一个高校体育课程需要做好的重要工作。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以
(一)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
(三)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举重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七)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八)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虽然各高校已经根据各校自身的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的改革,但如今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仍未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方式仍然过于死板、单一,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为主体,学生配合教师,仍然有许多学生对体育课有反感心态不愿意上体育课,教学效率较差。
学校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自然就会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试教育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其它各科学习任务繁重,甚至占用了休息的时间,自然许多体育课的课时也会被占用,虽然有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不太擅长,但是仍然有一些同学在体育方面有发展前景,学校这种情况下自然就忽略了这些学生的发展,也与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不符,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创新与构思。
体育运动种类非常多,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相同,但是许多高校在学校规模方面不断建设,但对于体育设施、项目的投资相应较少,运动场地不大,也缺少教学器材,相应项目也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各项需求,自然而然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就会降低,这也是不利于学生体育运行的发展。
体育教学中一直都是以技能教学为重点,却是没有体现出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心的思想。在体育课程改革中需要明确教学目的,需要在学生运动的兴趣、健康理念、强身报国思想各方面都加强培养,创建趣味性的教学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加大教学改革和创新紧紧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在保留传统的体育项目建设上开设更多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比如街舞、拉丁舞、散打、跆拳道、瑜珈等等项目,以选修课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不仅丰富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许多体育教师自己对体育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对于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作用不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就较为放松自身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遇到这种现象就需要高校体育老师做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工作,充实自己,同时学校需要多引进体育高水平的人才,或是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对教师的能力水平和教学情况加以重视,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学生因为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及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个性差异不同而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同,教师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都需要灵活掌控,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并可能根据体育课程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同时在课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建立法或体育游戏等方法做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自我活动,并且能够寻找积极主动的方法去达成体育目标的实现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学校都比较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然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倘若学生忽视了对身体的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弱,自然会对学习和身心健康都有影响。所以学校必须引起重视,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引入各种不同的教学设施,增加体育运动的项目,保证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积极的参与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中来,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体育课程的考核方法中,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不仅仅是要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考核,从而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倘若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后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都有较大的提高,哪怕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未取得非常高的成绩,教师也需要对这个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体育考核需要从发展的长远角度去做学生的成绩做出评述,不能仅仅以教学大纲为标准。
为了使体育教学工作按照确定的教学指导思想顺利进行,校方可以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办法,规范体育教学工作,在制定办法中,需要对教师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工作、课外指导、任课资格、教学纪律都有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结合实际对自身工作进行评价寻找差距制定提升计划,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做好个人职业计划与发展,同时制定具体的“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及“老师课程评定与考核制度”,同时鼓励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利用学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好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运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中,教学理念与内容都有与时俱进的创新与突破,体育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但倘若只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来进行体育学习,对于教学改革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学中校方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本着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的积极态度,加大对体育课程各方面的投入,尽量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在教学中转变体育教师的固有教育观念,形成健康向上的体育价值观,多采用各种各样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正确的体育意识,让学生改变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看法,提高体育运动的学习水平,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如同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一样,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必须与时俱进,生命在于运动,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通才型人才,普通高校必须同时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探索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效促进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