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杰
(丹东市第一医院口腔科,辽宁 丹东 118000)
义齿种植术的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患者的行为因素关系到义齿种植的效果,而对种植牙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保证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1]。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种植牙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期为种植牙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临床实践参考依据。
1.1 临床资料: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人工牙种植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其中男性患者男6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 20~75岁,平均(52.14±3.31)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0例,中专或高中(包括中专)38例,大专及以上22例;牙位缺失:前牙40例,后牙60例;牙缺失病程3个月~20年,平均(11.26±1.14)年。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患者男6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 20~75岁,平均(52.25±3.46)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1例,中专或高中(包括中专)36例,大专及以上23例;牙位缺失:前牙42例,后牙58例;牙缺失病程3个月~20年,平均(11.29±1.17)年。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受教育程度、牙位缺失部位、牙缺失病程等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 >0.05,表示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观察组100例予以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种植牙术属于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应激反应。而这种应激反应又会影响患者的循环、内分泌、神经系统。因此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以了解患者的担忧,并根据患者的职业、性格及文化特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手术的基本流程、麻醉方案、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等详细的解释给患者,以缓解患者的担忧,减轻患者的焦虑感,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②种植前健康教育。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将种植牙健康教育调查表发放给患者,主要调查患者对种植途径的了解程度,患者有无进行其他方式修复牙齿等,并了解患者的骨密度、骨量、口腔咬合力、口腔有无炎症、口腔习惯、骨质疏松原因等。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实施一对一的健康宣教。③种植后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正确的刷牙时间、刷牙次数,同时指导患者戒烟。行种植手术前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进行漱口,以杀灭患者口内的细菌。积极矫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若患者有长期夜磨症状,应及时寻找原因并积极进行治疗,同时告知合并有牙周炎症状的患者及早进行牙周序列的治疗[2]。④复查指导。术后的定期检查是确保种植牙成功的关键,告知患者手术后每个月进行1次复诊,在下颌牙进行第3次复诊以及上颌牙进行第4次复诊后可实施烤瓷冠修复,行烤瓷冠修复后每6个月复查1次,观察患者的X线片表现、牙松动度、菌斑牙石指数、牙龈出血指数、修复体松动、咀嚼能力、疼痛情况、舒适度等客观指标和自觉症状。对照组100例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干预,主要包括向患者介绍刷牙的方法、刷牙的注意事项及进食的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比较修复1年后两组研究对象的种植牙成功率,种植牙成功的判断标准:①放射线检查结果显示种植体周围的骨界面区不存在透光区;②在行使义齿固位和支持的功能状态下,种植体无任何临床活动度;③种植后无不可逆和持续的上颌窦、下颌骨、感觉异常、麻木、疼痛及感染、鼻底组织损伤等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修复1年后,观察组种植牙存活99例,种植成功率为99.00%;对照组种植牙存活90例,种植成功率为90.00%;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种植牙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
以往的口腔健康宣教方式流于形式,千篇一律,形式单一,宣教内容缺少实用性,不够详细,忽略了患者的参与意识、主观能动性及个体差异。以往的宣教方式主要是单向传播,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比较少[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种植牙成功率明显提高,结果表明,在种植牙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种植牙的修复成功率,对延长种植义齿的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