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坤
(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辽宁 海城 114200)
近几年我国老龄化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老年性疾病;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高血压的控制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1]。同时老年患者由于动脉硬化,血管病变等因素其血压由于季节、情绪等影响出现波动,而血压变异性越大,发生危险事件的概率也相应的增加;对于中药干预血压变化情况,其症候的分型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对临床的用药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究分析老年高血压中药辨证特征与血压变异性相关性,将2017年1月~12月门诊接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作如下的报道。
1.1 基本资料:将2017年1月~12月门诊接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4.19±2.18)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标准:西医诊断高血压1级或2级;年龄≥65岁,<80岁;进入研究停止服用降压药4周。排除标准:继发高血压,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危象患者;年龄<65岁或超过80岁;有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合并疾病以及其他器质性病变疾病;近期有手术或重大创伤。
1.2 高血压西医诊断标准[2]:老年高血压即值年龄≥65岁的患者,血压持续升高或者非同日出现3次及以上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压≥90 mm Hg。高血压分为三级,1级(轻度),收缩压指标140~159 mm Hg,舒张压90~99 mm Hg;2级(中度),收缩压指标160~179 mm Hg,舒张压100~109 mm Hg;3级(重度),收缩压指标180 mm Hg及以上,舒张压110 mm Hg及以上。
1.3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3]: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症候诊断标准,肝火亢盛证:舌红苔黄,脉弦数,口干舌燥,口苦,面红耳赤,头晕头痛,急躁易怒。阴虚阳亢证: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头晕头痛,五心烦热。痰湿壅盛证:舌胖苔腻,脉滑,失眠,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胸闷,心悸。阴阳两虚症: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心悸气短,夜尿频多,腰膝酸软,耳鸣,畏寒肢冷。
1.4 观察指标:中医各症候组间24 h变异性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各症候组间24 h变异性血压变化情况比较(mm Hg):肝火亢盛证24 h收缩压变异性(15.09±4.11),24 h舒张压变异性(10.45±3.82),24 h动脉压变异性(11.99±3.02);阴虚阳亢证24 h收缩压变异性(16.97±5.131),24 h舒张压变异性(14.23±10.16),24 h动脉压变异性(13.59±8.01);痰湿壅盛证24 h收缩压变异性(15.73±4.57),24 h舒张压变异性(10.97±3.28),24 h动脉压变异性(12.58±4.65);阴阳两虚症24 h收缩压变异性(16.01±5.02),24 h舒张压变异性(12.02±3.28),24 h动脉压变异性(12.83±4.91);中医各症候组间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阴阳两虚症24 h动脉压变异性与其他中医各症候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高血压早中医多归于眩晕、风眩等范畴,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高血压有表述,人至中年,机体功能开始衰退,出现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发为本。临床对于高血压证型为阴虚阳亢证,与高血压多于中年后发病相吻合。在证型与年龄相关性分析中,阴阳两虚证年龄最大,肝阳上亢证最小,反映了高血压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实转虚的病理过程。综上所述,动态血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实际血压水平,动态血压监测指标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数据和辅助手段。对于高血压患者不能局限于降压,同时要关注血压变异性,便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及早防治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4-5]。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作为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性辨证施治的纲要,利用中医药多靶点治疗优势,改善血压变异性,对防止心脑血管病及其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