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升
(抚顺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辽宁 抚顺 113015)
乙型肝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终末期肝病,在我国有着极高的发病率。乙型肝炎会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害,从而导致了肝硬化。如果患者进入了失代偿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加剧了病情的恶化,不利于预后。传统的内科保肝综合治疗不能很好的控制病情发展,急需找到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有着较好的抗病毒作用,但是在临床中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对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相关规定,将存在消化道出血、肝癌、合并严重肝性脑病等症状的患者排除在外[1]。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为(55.7±6.5)岁,病程为6~20年,平均病程为(12.4±2.6)年;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为(56.1±6.4)岁,病程为7~18年,平均病程为(12.2±2.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2]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综合治疗,包括使用利尿剂、甘草酸二铵、谷胱甘肽等药品进行治疗,来对肝脏功能进行保护,促进排尿,避免发生感染。疗程为1年。
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国药准字:H20052237,由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生产,规格:0.5毫克/片)进行治疗,1次口服1片,每日1次,在睡前服用。疗程为1年。
1.3 观察指标: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蛋白(ALB)含量以及阳性率、总胆红素(TBiL)水平[3]。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数及(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LT、ALB 与TBIL指标分别为(180.34±40.2)U/L、(30.45±6.74)U/L、(86.14±22.55)μmol/L和(181.23±40.8)U/L、(31.41±6.85)U/L、(84.86±21.37)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LT、ALB 与TBIL指标分别为(50.14±21.03)U/L、(35.96±5.84)U/L、(21.47±15.21)μmol/L和(60.42±22.35)U/L、(33.78±6.03)U/L、(30.26±15.68)μmol/L,观察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阳性率为13.33%(4/30)显著对于对照组的60.00%(18/30),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硬化发展到晚期时,患者的肝功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导致产生了大量肝腹水,这一阶段为失代偿期,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5]。恩替卡韦有着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能够消灭乙型肝炎病毒。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阳性率显著要低(P<0.05),说明恩替卡韦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控制病情发展,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