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角度的业财融合

2019-01-08 13:35康乐乐
中国农业会计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业财财务人员财务

康乐乐

业财融合是指通过协同、贯通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等数据的有机整合与实时共享,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管控水平,最终实现价值提升。作为近年来热度持续不减的议题,业财融合并非是空谈或设想,其背后有着促其落地的条件支撑,但实践中大多难以达到预期成效。财务无疑是业财融合中的关键角色,因此基于财务角度探讨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一、业财融合的实现背景

(一)依托国家的政策指引

财政部于2016年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明确指出:“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该遵循战略导向原则、融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融合性原则是指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由此,业界掀起对业财融合的研究热潮,国家对应用管理会计的政策指引必会加快各界对业财融合的探索和推进。

(二)企业增值的内在需要

产生于工业时代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无法推动企业的流程再造和价值创造。企业要想实现价值最大化,必须对价值链上的每一环节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与分析,意味着财务和业务需紧密协作,有机融合。因此,业财融合是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内在需要,是实现新型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

(三)借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当今“大智移云”全面铺开的新时代,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应运而生的智能工具,都将推动企业信息系统的不断建设与升级。完善的信息系统一方面能够提高核算效率,将财务从重复基础的工作中解脱,另一方面能够强化管控监督,为业财融合的顺利推行提供技术保障。

二、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16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信息调查中心对我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部分财务已经较好地融入或者正在融入业务部门和业务活动中,但离理想中的业财有机融合状态,还有较远的差距。业财融合践行不畅自然有“业”和“财”双方的问题,还与企业未建立起新型的组织架构、有效的考核机制等原因有关。从财务角度看来,业财融合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人员缺乏全局意识

主观上,不少财务人员全局观念淡薄,缺乏与业务融合的积极性。对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方针,甚至是业务流程知之甚少,对适时做出的战略调整不甚敏锐,更不用说参与其中,为企业增值出谋划策。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财务对自身职能的定位,偏重于监督或控制,认为“管理”业务多于“服务”业务,缺乏主动与业务沟通的姿态;另一方面多数财务参与经营管理的意识淡薄,认为公司决策、业务流程与己无关,完成手头工作就万事大吉,只求数据准确,不求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也不愿意走出办公室调研考察,导致视野思维严重受限。

(二)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即便财务关注公司战略、经营策略,重视与业务交流,却往往因能力不足或经验有限,无法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传统财务人员注重专业性和准确性,但在经营运作、流程优化等方面了解粗浅,缺乏对业务的洞察力。技能匮乏或经验不足,必定无法在业财融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会计职能未真正转型

客观上,大量事务性工作压缩了财务用于与业务融合的时间和精力。尽管近年来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定位已深入人心,实务界也为此努力做出改变,但从现状看来,企业的会计职能结构仍旧呈现出传统的金字塔分布。塔顶的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做决策支持,参与企业的战略谋划;塔中的财务经理、中层骨干做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塔底的基层财务做数据统计,完成核算报税等基础工作。人数普遍还是由少到多,分工依旧明确但传统,广大的财会人员仍然没有脱离繁琐的重复工作,没有充裕的精力进行分析管理,深入业务前端介入流程管控更是无从谈起。这种情况下的业财融合只是极少部分的高层财务和业务的融合,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并无差异。

(四)信息系统未有效整合

造成会计职能未真正转型的很大原因,在于信息化系统整合的滞后。借助信息系统实现财务职能转型早已是业界共识,不少企业也不遗余力的推进信息化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没有进行全面布局和统一规划,而是根据不同部门、不同时期的需求上线各种系统,导致财务、业务系统繁多,各系统的数据口径、分析维度不一致,数出多门,信息孤立,无法追溯和共享,导致财务事后处理数据的效率依然不高,且难以真正介入事前谋划及事中控制。

三、业财融合的推进措施

作为业财融合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财务需要先从自身出发,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从财务角度出发,业财融合的推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观念先行——提升全局视角和服务意识

1.正确认识业财融合的必要性,提升全局视角。财务人员要彻底转变观念,在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谋划和经营运作,在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的管理活动中,纵横打通,提升对业务的敏锐度和预测的前瞻性,从而对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援。

2.正确认识财务本质,提升服务意识。财务人员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本质是为业务提供服务,业财融合更加强调财务作为服务者、参谋者、合作者的身份。要为业务更好的建言献策,就需要财务转变工作作风,主动走进业务一线和业务数据,站在业务角度换位思考,从而对业务活动全过程提供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服务。

(二)技术加持——信息系统整合与优化

1.对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再造。业财融合要求财务、业务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缺一不可。不同信息模块数据的衔接性和契合度直接影响财务的工作效率,因此当前企业不要急于上线新系统,当务之急应该对现有的核算、物流、办公等等各系统进行全面梳理与整合,打通数据接口,保证数据的同步性、完整性和可比性,做到数出一门,实时共享。只有实现财务信息化系统与业务流程系统的互通互联,才能提高财务核算与服务的效率,推动财务和业务全流程的深度融合。

2.充分利用智能化工具。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各种财务智能工具在企业中的应用日渐普及,财务应该顺应潮流,大胆选择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的成熟产品,以便能跳脱出低附加值的重复劳动,将精力聚焦在高附加值的决策支持工作中,促进会计职能的真正转型,加快与业务的真正融合。目前市面上的财务智能产品除了最早推出的财务机器人,还有以票面信息实时自动传输为基础的增值税管控系统、以OCR图像识别技术为基础的费用控制模块、以链接上下游客户为基础的智能对账软件等,都能较好达到省时节力的目的,在保证时效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也能根据预设规则实现风险识别和预警等功能。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并非完全替代人工,上述产品的本质都是固定流程的自动化,而非管控或决策的自动化。充分利用技术工具的意义就在于把机械简单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后,才能有更多的心力专注于“机器人”无法胜任的复杂工作。

(三)人才培养——打造业财兼通的财务团队

1.加强培训与实践。业财融合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还须具备良好的战略眼光、协调能力、沟通技巧、信息化思维以及基本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一方面,财务人员自身要多方涉猎,加强学习,不断锤炼;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重视对各层级财务人员的培训,构建全面培训机制。除了外部专家、内部讲师外,必要时也可邀请优秀的业务人员讲解业务特征、产品特性,分享业务运作中的经验得失,帮助财务人员熟悉市场,增进彼此沟通。另外,实践出真知,条件成熟时可以推行财务和业务的适当轮岗,要求财务实地走进业务一线,才能更好与财务工作融合贯通。

2.改进高校教育。除了加大对从业财会人员的培训,对财务专业在校生的全方位培养也是刻不容缓。随着社会发展,工作后才获取额外技能的速度必定会落后于业财融合的推进速度。高校需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重点加强战略管理、业财融合、决策支持以及信息系统等模块的课程设置。此外,应鼓励在校生多参加跨专业、跨行业的社会实践,开拓眼界思维,才能培养出能力全面的复合型财务,为企业储备人才,提升财务团队的整体素质,促进业财的真正融合。

猜你喜欢
业财财务人员财务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