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余庆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供稿
“ 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做干净茶。”是余庆茶人坚守的初心和底线。余庆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茶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该县茶产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定位准,秉着“先抓质、再抓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狠抓质量安全、提升产品品质,紧紧围绕“三个坚持”,统领全县茶产业发展。目前,该县茶园面积达18.2万亩,年产量5036吨,产值3.5亿元。
坚守“干净茶”理念,余庆县有独特的先天优势,注定了其品质的优越性。作为典型的农业县,全县无工业污染,森林覆盖率达61.13%,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等称号,有着“天然氧吧”的美誉。
乌江河横贯余庆县境长达68.5公里,河谷及两岸山地丘陵由于受到乌江河谷蒸腾水气的影响,常年云雾缭绕、形成雨热同季现象;余庆县茶园80%属大户所建,便于统一培训、指导、管理,而且茶园之间有自然生态林和丘陵地带隔离,茶树的病虫害不易传播,病虫害相对较少,这就造就了余庆做”干净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优势。所以,余庆在发展之初,就高标准定位,要突出品质优势、生态安全优势,一定要做“干净茶”,以质量取胜市场。
余庆县始终坚持严格把控茶叶质量关口,从基地、到加工、到产品的每一个环节,只为奉上一杯干净茶。
通过坚持宣传培训,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性逢会就讲,让茶企和茶农入脑入心,形成自觉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严格茶园管理,建立农业投入品台账和生产管理台账,实行农药经营许可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制购买等制度,严把农药和化肥投入关;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加工方面,在摘和运输过程中,对工人进行严格要求,对用具制定了统一标准,以免茶青受到污染或受闷变质;在加工环节严控进入关,一律拒收检测农残超标的茶叶,并改造升级加工车间,推行标准化、现代化加工,避免二次污染。同时,严格质量溯源,茶园实行24小时远程监控,实时记录“余庆干净茶”从萌发到生长,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为茶叶办理“身份证”,实现茶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问责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追溯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此外,还通过建立诚信制度,茶叶协会为茶企业和茶农建立诚信档案,凡在生产管理和加工经营过程中不按规定操作,将列入诚信“黑名单”,政府取消一切项目、扶持、奖励补助等优惠政策。严格行政处罚,农业执法大队、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定期的对各茶园、企业进行检查,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坚决进行处罚,决不手软。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余庆“干净茶”做出了品质、干出了成效。在2016年—2017年度抽检的66个送欧陆分析检测的茶样中,有96.97%的茶样达到欧盟477项检测标准,“干净茶”已成为余庆茶叶的名片,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关注。
余庆茶叶过硬的品质,得到客商的青睐。白茶、苦丁茶产品供不应求,客商是先打款,后发货,另外浙茶集团、联合利华、福建客商纷纷来到余庆与企业合作,订单收购绿茶产品。“干净茶”的发展理念,吸引了浙江、江苏等地商人到该县投资发展茶产业,继2015年以来,该县先后引进浙江客商4家公司落户建基地、生产加工。
“好酒也怕巷子深。”在做品质建设的同时,余庆县高度重视品牌打造,在宣传、推荐工作中,按照依靠媒体、依靠活动、依靠培训“三个依靠”,全面提升余庆茶叶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余庆县充分利用媒体优势,注重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品牌宣传持续发力。依靠系列茶文化活动和品牌推荐活动,组织企业宣传推荐。同时开展茶文化“六进”活动,组织茶文化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宣传茶产品、普及茶知识。此外,还加强品牌培训工作,组织县内茶叶企业对贵州绿茶地方标准进行宣贯培训,让更多企业、茶人了解标准、掌握标准,并鼓励企业使用贵州绿茶标志,对贵州绿茶品牌创建示范区和示范点范围内的企业,必须要求使用贵州绿茶标志。
当前,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健康、绿色、生态、有机的产品,余庆县将按照贵州绿茶品质等相关要求,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新趋势 ,狠抓质量安全、市场拓展、品牌宣传,提升产品品质的思路持之以恒坚持走下去,助推贵州绿茶品牌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