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文,赵耀东,朱玲,韩聪
(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干眼症中医将其称为“白涩病”。首次见于《审视瑶函》,对于白涩病这样描述“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国际干眼病研究组定义干眼为一种包含眼表不适、视力改变、泪膜不稳定等并伴随泪液渗透压增高及眼表炎症反应,是多种因素联合导致的泪液和眼表的一种疾病[1]。调查结果发现亚洲人发病率约为17%~33%[2]。干眼症的病因病机复杂,西医治疗的疗效也不显著。中医对于干眼症的认识独到,现将近年来中医对于干眼症的认识总结如下,以期为干眼症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为百病之长,且风性轻扬开泄,喜袭阳位。眼乃上窍,居于阳位,风邪易伤及眼。金福鑫[3]等认为眼长期暴露在外而风邪易于侵袭眼部,是眼部疾患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收敛、干燥是燥邪的特质之一。目窍多含阴液,易被燥邪所伤[4]。张正等人从西医的角度对于干眼症的病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炎症是诱发干眼症的重要因素,炎症使得泪腺抗炎因子减少,从而引发干眼症,而燥邪可引起相关的炎症,导致眼部阴液损耗,进而引起干眼症[5]。
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重浊,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阻滞津液输布,不能上润于目,而致眼部干涩。叶天士如是说:“湿邪害人最广”。潘颖[6]提出了从湿邪论治干眼症的新观念,认为干眼症的发病原因中津液输布障碍也尤为重要。张娟[7]认为糖尿病性干眼症多是由于湿邪阻滞于脾胃、湿蕴化火耗伤肺火,皆至水液输布失常,目失濡养。
温、热、火均为火热之邪;火为阳邪,其性炎上,主升主动,易冲头目,易伤阴液,而目乃上窍,其位至高,易被火扰。金福鑫等[3]指出火为阳邪,易伤阴液,眼睛富含精、血、水等阴液,火邪耗伤阴液而至眼部干涩不适。
《济生方》中指出:“一饮一食,入于胃中,随消随化,则无留滞为患。”只要饮食合理,五味均衡,则不会内生邪气而致病。在饮食中我们又将饮食不节分为:过饱、过饥、饮食不洁、饮食偏嗜。脾胃的精气主要依靠后天饮食水谷在脾胃的运化腐熟作用下形成,而运化至全身。饮食不节或偏嗜烟酒皆能导致脾胃蕴积湿热,清气不升,无以濡养目窍。杨智[8]等研究了若干环境因素对于干眼症的影响,得出结论每日吸烟量与干眼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沙颖[9]等认为过食辛辣,包括烟、浓茶、咖啡,以及一些刺激性的调味品等均可以引起干眼症,且认为辛辣之品会耗伤肝血,影响泪液化生。此外,饮食失宜使得脾脏功能失常,不能化生气血,上濡于目。
过度的劳累或者安逸都会导致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失常从而引起眼部的疾患。《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葛翠洁[10]等人在分析干眼症产生的中西医病因中,通过汇总分类,指出用眼过度是导致干眼症的常见病因之一。这进一步论证了中医过劳致病的理论。
情志过激,大多直接伤及内脏而导致内伤疾病的发生。《灵枢·百病始生》 曰:“喜怒不节则伤脏。”《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大怒使得肝气上逆,犯及于目,则会出现眼部干涩不适。而眼部不适,引起患者情绪失调,这两种因素相互影响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刘杰[11]等选取了干眼症患者206人为观察组,健康人206人作为对照组,来观察焦虑、抑郁的程度与干眼症的相关性,得出这样的结论: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与干眼症呈正相关,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心理方面的疏导及治疗。陈柯竹[12]探究了干眼症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概率,并使用逍遥散以疏肝解郁的治则进行干预,将272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给予一般治疗和西医治疗,B组给予一般治疗和西医治疗以及中医辨证,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逍遥散加减;结果显示干眼症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症状,多为青年女性,且进行疏肝解郁治疗,疗效显著。
在五脏中与眼的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当属肝脏。《素问·金匮真言论》 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目涩候》分析为:“目,肝之外候也……其液竭者,则目涩”。郑荣领[13]认为肝脏为将军之官,是重要免疫器官,且其有丰富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从生理功能而言,肝与其他脏器同等重要。在调节人体各脏腑功能中处于枢纽的地位。且眼病需从肝论治,最终达到养肝明目的作用。宁云红[14]等通过对古籍治疗目病的药频统计发现,用药最多的白芍、当归均入肝经,均可以滋肝阴、养肝血,柔肝阴,可以看出在古籍的治疗眼病的过程注重养肝柔肝。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素问·金匮真言论》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脾气上输心肺,化生气血,通过心肺将气血布散全身或直接向四周输布于其他脏腑。盛倩[15]等研究了李东垣从脾胃论治眼病的学术思想。他认为目病的基本病机是以“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脾胃虚弱可分为两类:一是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而为目病;二是脾胃虚,阴血虚,阴虚伏火盛而致目病。脾胃与眼密切相关,“脾胃虚弱则九窍不通”,张彬[16]认为儿童眼病因应从脾胃论治,脾胃合则气血精微得以运化输布。
肺主一身之气,通过呼吸形成宗气,宗气上贯注于心脉,肺朝百脉、主治节,将气血运行至目系,以润养眼目。《灵枢·大惑论》有云:“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肺主气,肺之气上聚于白眼。肺的气机失调不能输注气血,上润于目,就会出现目干、目涩等不适。廉海红[17]论述干眼症与肺相联系,在五轮辨证中白睛属肺,肺阴不足,不能上润于目,白睛失于润养,则见目干、目涩。周璠[18]认为干眼症多是津液(泪液)生成不足与津液(泪液)输布不及造成,而肺主水通调水道,治疗上因从肺论治。
心主血脉,变化为赤。心血充足,津血同源,血中津液渗出脉外而成津液,津液充足,上润于目。张明明[19]等认为,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出现则无以化生气血,气血运行推动不利,亦或心受病则水谷精微难以奉心化赤而为血,津液不足,不能濡养眼目而至干眼症。
足阳明胃经之脉过目内眦;其经别系目系,合于阳明也。李镜[20]等研究了针灸治疗干眼症的用穴规律,结果显示:足阳明胃经穴位的使用频次是次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二,使用频次高达91次,选用了四白、承泣、足三里、丰隆、内庭等腧穴;这样的选穴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选穴原则,更进一步突出了足阳明经对于眼部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夏鸿清[21]等选取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使用艾灸的方法合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干眼症,得出结论艾灸足三里能够使人体的目内眦温度升高,改善眼周血液循环,在治疗干眼症方面优于人工泪液。马雪娇[22]等研究干眼症的选穴规律发现:足阳明胃经在干眼症的治疗上使用6个穴位之多,胃经在干眼症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手少阴心之脉系目系,经别合目内眦,络脉属于目系。心经所生病者,目黄,多是由于肝火上炎,肝火耗津伤液,则见目干涩。
手太阳小肠之脉,达目锐眦;其支者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是唯一经过目内眦又过目锐眦的经脉。其经筋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小肠主液,小肠病变引起津液亏虚,津液不足上润目窍,而导致眼部干涩不适。
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经筋之支为目上纲,下结于頄。
薛研[23]等运用“进火补”针法治疗干眼症,选取属于膀胱经的睛明、攒竹等穴,使用进火补手法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显著。选取的穴位既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更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原则。王丽华[24]等总结了针刺治疗干眼症的腧穴选取规律,其中睛明和攒竹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穴位。苏娜研究发现:足太阳膀胱经与目系特殊的联系,治疗目系疾病多从膀胱经着眼[25]。
手少阳三焦之脉,止于目锐眦。其经筋属于目外眦。刘乃嘉[26]等在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中,选取了三焦经的丝竹空穴作为主穴之一,结果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丝竹空为三焦经与胆经的交会穴,又位于眼部周围,既属于近部选穴,又属于循经选穴,共同作用达到疏通眼部气血的作用。杨桐[27]等提出眼针八区中上焦区与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相联系,针刺眼针八区能够通过手少阳三焦经的调节,发挥眼针特异性,达到治疗干眼的目的。
足少阳胆之脉,本经起于目锐眦,其耳部支脉,达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经别联系眼后目系。足少阳之筋分支结于目外眦,为外维。张燕[28]等在观察围绝经期妇女干眼症针刺治疗的疗效时,将瞳子髎作为选穴之一,其疏泄郁热的作用与其他穴位合用,使气、血、津、液充分濡养眼部以改善眼部干涩不适。
足厥阴肝之脉,连接目系,目系支脉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十二经脉中肝经是唯一本经与目相连的经脉,这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肝开窍于目的理论一致,也为从肝治疗目病提供了经络依据。王佩[29]等根据现代临床文献,研究针刺治疗干眼症的腧穴选用规律,足厥阴经太冲为肝经原穴,体现了循经选穴的原则,同时原穴补肝之原气,局部选穴与远部取穴相结合,临床疗效显著。温勇[30]通过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的干眼症选取足厥阴经、任督二脉穴位以调节肾气-天癸-冲任-胞宫反射轴,使阴阳平衡,气血充盈,干眼症得以缓解。
干眼症隶属中医“白涩症”范畴,根据上述文献研究显示:干眼症外感病因多认为是由于六淫侵袭引起;内伤病因多是饮食、劳逸、情志等不调导致;从脏腑而言虽涉及的脏腑较广泛,肝、脾胃、肺、心等皆导致干眼的发生;从经络方面言: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手少阴经与目的密切相关,这与甲乙经中卷十二第四篇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的理论一致,然而笔者认为足厥阴经与目也紧密相连,作为唯一一条本经与眼相关的经络,在治疗选取上必须充分考虑肝经的腧穴。依据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在治疗上必须要分考虑外感、内伤、脏腑、经络等多个方面,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对于干眼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仍然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对于干眼病中医的病因研究多是各临床专家根据自己对于疾病的认识得出的病因病机,没有做相关的临床病因学研究,循证医学相关的研究需要加强,研究相关病因与疾病的相关性;二是眼与相关经络相联系缺少实验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应用实验针灸学的经脉探测理论监测针刺不同经络腧穴产生的电学、热学、光学、声传导、磁学等不同特性的变化及循经感传;三是对于干眼症的病因病机多是局限于单一地方的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开展多中心的研究,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干眼症的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