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民
摘 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夏玉米直播晚收增产途径的要素,目的在于提高作物产量,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夏玉米;直播晚收;增产
1 单县夏玉米直播晚收技术的主要特点
1.1 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用性强
它是科研、生产经验的高度归纳和概括,贴近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强。
1.2 抓住主要矛盾,针对性强,本技术体系主要解决玉米种植密度不足、品种耐密型差、套种玉米整齐度低、肥料使用不合理、机械化程度不高以及收获偏早等问题。这些都是现阶段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1.3 具有广适性
适合大区域、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1.4 具备系统性、完整性
不是单一技术,而是技术集成与组装,是从整体上提高玉米生产水平,是一个既明确重点,又综合配套的技术体系。
2 玉米直播晚收遵循“一增四改”技术具体内容及其应用
“一增”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就是要使玉米种植密度与品种要求相适应,一般大田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留苗4000-4700株/亩,高产田5000-5500株;大穗型品种留苗3200-3700株/亩,高产田3800株左右(鲁单981低一些,大田3000-3300株,高产田3300-3500株)。首要问题是和品种特性相配套,其次是要和产量指南相适应,地力水平和产量指标不高不要采用高密度。增加密度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改种耐密型品种。
2.1.1 改革种植方式
缩小行距至60厘米左右。高密度情况下建议采用大小行种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高产田大行距70——80厘米,小行距30——40厘米。攻关田还可以缩小行距,相近两行可采用调角留苗莱州高产攻关田玉米的小行距已到15厘米,大行距55——65厘米。
2.1.2 提高播种质量,防旱涝、防病虫,避免缺苗断垄,提高均匀性、整齐度。
2.1.3 增加密度后要特别注意防止倒伏的问题
选用高产品种、增加密度、增施肥料后,倒伏问题就会突出出来。要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好倒伏问题。根据搞玉米示范田的经验,以下六项措施对防倒伏效果非常明显:一是选用穗位和株高较低、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掖单13、超试1号);二是培育壮苗,套种玉米要缩短小麦与玉米共牛期,避免出现廋弱苗;三是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苗期控制氮肥用量;四是苗期控制浇水,出苗水与拔节间隔20天以上,中午玉米叶片卷曲,其他时间能伸展尚可不浇水;五是定苗防止过密,一般大田不要冲击品种的密度上限,示范方也要比攻关田稀一些,只有小面积攻关田可以探索品种的奈米极限:大穗型品种一般不能突破3700株/亩,中穗型不能突破5000株/亩,大密度会带来空秆、底部干叶、病害加重、倒伏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中后期管理的被动,攻关田、示范方、一般大田密度要有递减梯度;六是定苗后及时中耕,清垄灭茬,促根下扎:其中抗到品种、增施钾肥、苗期控水和防止过密是关键性的防倒措施。
2.2 “四改”是改种耐密型品种、该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
2.2.1 改种耐密型品种
一般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留苗4000-4700株/亩。主栽品种密度:郑单958(4500株/亩)、浚单20(4500株/亩)、鲁单984(4500株/亩)、聊玉18号(4500株/亩)鲁单9002(4500株/亩)、天泰10号(4500株/亩)、天塔5号(4200株/亩)。
紧凑大穗型品种留苗3200-3100株/亩。主栽品种密度:鲁单981(3000株/亩)、农大108(3500株/亩)、金海5号(3500株/亩)、登海11号(3000株/亩)、登海3号(3300株/亩)、泰玉二号(3500株/亩)、东单60号(3000株/亩)。
生产中加大郑单958、浚单20、天塔5号、鲁单984、聊玉18号、鲁单9002、天泰10号等耐密型优质高产良种的推广力度,搞好超试1号、超试6号、淄玉9号、等新品种的示范推广。
2.2.2 改套种为直播
套种与直播优势比较。(1)套种:优点增加积温,躲避芽涝。缺点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整齐度差,病虫害较重。(2)直播:利于苗全、匀、状,利于机械化作业,整齐度高,病虫害减轻。缺点是低温年份、生长期长的品种积温不足。
为什么推行直播?几个变化造成此消彼长,(1)小麦产量提高,套种困难增多、优势减少。(2)生产条件改善:机械化、地力、化肥投入(小麦不必早播)。(3)气候变化,气候变暖,暖冬明显。根据变化抓主要矛盾:机械化、整齐度、病虫害。
直播技术要点。(1)及时播种:最佳播种时间在6月1日-15日。(2)足墒播种:播种墒情指标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可视降水情况借墒或造墒播种,或播种玉米后及时浇水,确保出苗整齐。(3)适量播种:播种量一般在2.5-3公斤/亩,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4)行距与播深。一般大田等行距为50-65厘米;大小行时,大行距为80-90厘米,小行距为30-40厘米;高产攻关宜采用大小行种植,平均行距还可缩小。播种深度为3-5厘米。(5)直播要与晚收相配套。要在玉米成熟期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晚收要与加强中后期管理及品种特性配套。
2.3 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
(1)以土壤养分测定为基础,根据玉米吸肥规律、产量水平、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养分含量和利用率等多种因素确定施肥方案。一般高产田每生产100公斤籽粒施用氮(N)3公斤,磷(P2O5)1-1.5公斤,钾(K2O)2公斤计算需肥量。可参考实际土壤化验结果和产量指标计。
(2)算出施肥量。针对当前玉米施肥现状,要特别注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缺锌地块每亩增施硫酸锌1公斤。在肥料运筹上,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话花粒肥。
(3)施肥方法:苗肥在玉米拔节前将氮肥总量的30℅-35℅左右加全部磷、钾、硫、锌肥,沿幼苗一侧开沟深施(15——20厘米),以促根状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5℅——60℅,第11——12片叶展开)追施总氮量的50℅左右,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籽粒灌漿期追总氮量的15℅——20℅,一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