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分析

2019-01-07 06:26李志勇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防治病虫害

李志勇

摘 要 河南玉米种植面积大、人口多,对于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需求比较强。其他许多玉米种植大省,均通过有效应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大大促进当地农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国内未能实现高产种植技术的全面普及,加之玉米病虫害等问题,所以对高产玉米种植效果有一定影响。本文将着眼于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关键点,并对其病虫防治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玉米是一种尤为重要的饲料作物,无论在农业发展还是在工业发展上均占据着一定比重,特别是在我国种植领域。确保达到玉米产量增加,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目的,积极推广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并针对玉米病虫害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简析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关键点

第一,选种因地制宜。通常情况下,将南方种子种植于北方其成活率相对偏低,由此可见优良的种子也应该与种植的土壤条件相契合才可以。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种植户应该选取和当地现实情况相符合的玉米种子,本地区因为已经是成品玉米种子因此不需进行选种工作,但是一般情况下在筛选玉米种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经过审定的品种;(2)到正规的销售门店或专营门店购买;(3)种植地区实际情况。本地区所选取的玉米种植与本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相适宜,与其他玉米种子相比具有相对较高的产量。

第二,合理播种与施肥。对于玉米播种质量而言,苗齐与苗壮发挥着极大的提升作用,基于此需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合理限定,进而确保玉米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不同玉米品种要求的种植密度不同,应根据所购玉米品种包装上的说明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比如:郑单958玉米品种在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在6.0万株/hm2左右,在高肥力地块种植密度在6.75万株/ hm2左右;浚单20玉米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6.0~6.7万株/hm2;隆平206在中等肥力田块的种植密度为4.8万-5.25万株/hm2,高肥力地块的种植密度范围为5.25万-5.7万株/hm2。播种深度要适宜,播种深度要求在3~5厘米,不要过深,不要过浅,深浅一致,播后进行镇压,有利于苗齐。关于施肥,应依据玉米植株的实际情况,以及其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情况进行科学施肥,确保田地底肥量充足。通常情况下,玉米田每公顷的施肥量应是:氮肥250千克左右、农家肥15000千克左右以及磷肥100千克左右。另外,使用相对普遍的施肥技术需是将底肥施足,而且要与农家肥合理搭配。从河南省的玉米现实种植特点来看,在施肥环节中不会使用过多的农家肥,并且对其实际应用比例进行严格控制。

第三,玉米苗期管理。在播种之后,种植户应该注重田间的杂草处理,待出苗之后还需要进行查苗以及补苗工作,万一玉米未出芽问题十分明显,应确保在第一时间进行补苗。需要注意的是当玉米出苗之后会进入快速生长期,对此种植户需要对田间施肥,主要补充的是氮肥以及磷肥。通常情况下,当出现3至4片玉米叶的时候,可以在叶面喷施适量的有机液肥,例如黄腐殖酸一般的喷施量为每200g/667m2;如果玉米进入抽雄初期、灌浆期,就应该提高玉米的施肥量,每667m2的增肥量为300g至400g左右。

2 高产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

第一,玉米粗缩病。防治粗缩病应注意对灰飞虱的防治工作,在玉米出现7叶之前,可以喷洒以下几种药剂加以防治:含量为40%的氯虫?噻虫嗪粒剂其稀释比为1:7500;或是使用吡蚜酮含量为20%并进行1:3000倍稀释;或也可以使用含量为5%的噻嗪酮和水进行1:2000倍稀释[1]。除此之外,在玉米苗期应使用含量为5%的菌毒清在1:300倍稀释后进行喷洒,也可以使用含量为0.5%的菇類蛋白多糖其稀释比为1:250,将其喷洒在玉米叶面,最好每周喷施1次并且连续喷施3次左右。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第二,玉米瘤黑粉病。这种疾病在玉米生长周期中是十分常见的,在玉米穗、玉米叶甚至是玉米秸秆均可能染病。之所以会出现瘤黑粉病其主要原因如下:首先,种植户过量施用氮肥,是其因组织软化而造成不生长果实。其次,因为这种病菌在冬季仍可以存活,这样就会给病菌创造生长条件而且也提高了其繁衍数量。对此,种植户需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还要对氮肥施用量进行严格应控制。

第三,玉米大斑病。在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中很容易染上大斑病,其会严重侵蚀下半部的玉米叶片,如果叶片染病会渐渐萎缩并且叶片可能会因此枯萎。因为大斑病对玉米产生的影响很大,所以要对玉米大斑病加以及时有效地控制,避免玉米在生长期感染这种病菌,在玉米采收后进行深耕,通过秸秆还田、倒茬轮作等方式确保土地肥力,并且与早播、除草等田间管理方式相结合,在提高抗病性的基础上避免玉米植株受到再次侵害。与此同时,也可以及时剪除遭受侵害的部位。要是玉米病株率达到30%并且病叶率达到20%的情况下,应使用以下药剂加以防治:使用含量为25%的异菌脲进行1:300的比例稀释或使用含量为25%的丙环唑乳油和水进行1:2000倍稀释[2]。第四,防治玉米螟。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玉米螟是十分常见的害虫,会直接在玉米叶片上钻出空洞,而且叶心很容易被病虫侵害,所以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在防治玉米螟时,有关种植户需要充分了解玉米螟的生长周期与特性,这样在突发期能够对玉米螟大量捕杀。出于达到绿色防治的目的,应该使用生物防治,可以将赤眼蜂引入玉米田间。

3 小结

在当下玉米种植业过程中,进行推广高产技术,一方面可以提升玉米产量,另一方面也确保农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关研究人员不仅要深入研究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还要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从而确保玉米优质增产,给种植户带去更高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杜宏玉.玉米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18,12(33):13-14.

[2]王志刚.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21):119-120.

猜你喜欢
防治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