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米、豆轮作种植模式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2019-01-07 06:26刘本华王长征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刘本华 王长征

摘 要 米、豆轮作,符合黑土保护政策实施和国家对种植业结构调整要求,轮作条件下的关键栽培措施更需要规范的生产技术,才能使大豆获得高产,特别是播种、施肥和除草剂使用。

关键词 米豆轮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轮作作为一项耕作措施,抗重茬效果明显,有助于保护耕地资源,轮作作物选择合理的话,能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目的,减少土传病害等的发生,实现作物节水,增产,高效,提高经济效益。大豆對前茬作物要求不严格,以谷类作物最好,玉米是最理想的合作伙伴,米豆轮作可形成优势互补,避免土壤养分片面消耗,保证养分的均衡利用,在减少肥料的使用的情况下不减产,提高玉米和大豆的双产量。

1 米、豆轮作的作用

1.1 减轻病虫草害发生

以大豆为寄主的几种病虫害,如立枯病、细菌性斑点病、黑斑病等都是通过土壤侵染,因连作而加重,轮作换茬可以抑制病菌生长,改变病菌寄生主体,消灭或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显著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大豆病虫害专一性强,很少为害其他作物,豆茬地土壤疏松,保水保肥作用强,杂草少,对后作均有良好的影响。米、豆轮作对田间杂草有不同的抑制和防除作用,是综合防除杂草的重要途径。

1.2 防止土壤中营养比例失调

玉米、大豆对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和水分吸收的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大豆吸收磷、钙较多,吸收硅的数量极少,玉米对钙的吸收量相对较少,吸收氮和硅的量则较多,玉米、大豆轮换种植能均衡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养分,使营养元素因土壤矿化得到恢复和调节,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结构得到改善,充分发挥土壤增产潜力。

1.3 调节土壤肥力

玉米生长需要消耗土壤中大量氮素,大豆根瘤的固氮作用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将氮还原成氨供植物营养,增加了土壤中的氮素;根茬、枝叶残体较易腐解,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培肥地力的同时,可以大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为后茬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和营养,大豆茬也被称作“油茬”、“肥茬”, 玉米与大豆轮作,大豆根瘤菌固氮养地作用被充分发挥,玉米庞大的根群可改善土壤结构、疏松土壤,有助于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

2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2.1 整地

米豆轮作应进行三年以上,才能达到提升作物产量、改良土壤的目的,耕种之前视土层解冻情况确定整地时间,耕层解冻达10cm时,可进行整地,采取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后联合整地,全面清除上茬作物的根系,进行土地深松作业,灭茬、起垄,垄向保持顺直规范,深松深25cm,深度均匀,垄距60-65cm,便于后续播种操作。

2.2 品种选择与播种

2.2.1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采用大豆专用种衣剂对豆种进行包衣处理,以降低虫害影响。为了提高种子整齐度,播种前将秕粒、小粒、病斑粒、破碎粒、虫食粒、及混杂粒去掉。

2.2.2 播种

我省垦区大豆多是大面积种植,需用专业的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根据垦区的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以及土壤的湿润度,播种适期在4月25日-5月10日,土壤5cm处地温稳定通过10℃,常温达到10℃为适宜播种期,采用垄上双行精量播种机播种,播种密度控制在20-25万株/hm2,播种后均匀覆盖表层土,播后及时镇压,表层土厚度不得超出5cm。

2.3 适量施肥

前茬种植玉米的地块,后茬种植大豆施肥量可适当减少。结合翻整地施入75%的化肥:尿素50kg/hm2,硫酸钾80-120kg/hm2,磷酸二铵100-150kg/hm2,注意施肥深度要达种下10-15cm,剩余30%的化肥播种时施入种下4-5cm处,也可播种时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土壤肥力不高的田块,追施尿素5-7.5kg/hm2。

2.4 促控处理

大豆植株生长过旺,始花期将封垄前,喷施多效唑液万分之二,可控制茎叶生长,提高大豆产量,防止倒伏;大豆植株长势较弱时,始花期每hm2用尿素7kg,加磷酸二氢钾1.5kg、硼钼微复肥0.2kg,兑水500kg叶面喷施;始荚期每hm2用尿素7kg,兑水500kg,叶面喷施。

2.5 除草

2.5.1 中耕除草

化学除草效果较好的田块,为防止后期豆株倒伏、土壤层板结,条件允许的话可进行第1次和第3次中耕。大豆播种后不进行化学除草的田块,实行铲趟制,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苗高10cm左右进行第2次中耕,中耕深度12cm;封垄前进行第3遍中耕。

2.5.2 化学除草

大豆播种后出苗前封闭除草,选择异恶草松、嗪草酮与90%乙草胺等药剂混用;大豆苗后2-3叶期茎叶除草,在杂草2-4叶期施药。轮作使用除草剂不能随意增加用药量或重复施药,以免对下茬玉米产生药害。大豆产生除草剂药害时,可选用禾生素、益微、碧护等功能性植物营养剂缓解药害。

2.6 病虫害防治

2.6.1 霜霉病、灰斑病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防治,按1500g/hm2。

2.6.2 菌核病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40%菌核净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2.6.3 胞囊线虫

播种前用10%的克百威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尤其是在胞囊线虫病常发生地区,这一步骤必不可少。

2.6.4 大豆蚜虫

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蚜虫发生期,当百株蚜量在1500头以上或大豆植株卷叶达到5-10%时,按10%比虫啉300g/hm2兑水400 kg喷雾防治。

2.7 适时收获

大豆叶片基部荚呈草枯色,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机械收获,机械收获时要求割茬不留底荚,大豆破碎率≤1%、损失率≤3%。

参考文献

[1]李瑞福.玉米大豆合理轮作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19):97

[2]孙洪会,田雨.米豆轮作条件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34):66-66

[3]佚名.秸秆还田玉米大豆轮作技术模式.吉林省土壤肥料信息网[OL],2018-05-16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