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品管圈提高外消器械清洗质量方法探讨

2019-01-07 09:53刘暾赵聖熙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品管圈

刘暾 赵聖熙

【摘 要】目的:对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品管圈提高外消器械清洗质量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选定提高外消器械清洗质量为活动主题,对外消器械的清洗方法进行改进,确定外消器械清洗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制订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品管圈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品管圈管理后,外消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由74.26%上升至87.0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运用品管圈管理可以提高外消器械清洗质量,确保外消无菌物品的质量,保证区域内患者安全。

【关键词】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品管圈;外消器械;清洗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3--01

前言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同一场所的工作人员为了开展质量促进活动、自主自愿结成的活动小组,是一种质量管理方式[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承接36家医疗机构的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其中二级医院2所、一级医院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所、私立医疗机构20所。所接收的外消器械数量较大,又因医疗机构的性质、诊疗习惯的不同导致所接收的外消器械种类繁多。如何提高外消器械清洗质量,保证无菌物品合格率是保障区域内医院感染的关键。我科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针对提高外消器械清洗质量实施品管圈活动,目的是确定外消器械清洗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并应用品管圈活动持续改善、提升合格率、提高清洗效率,以保障醫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共18人,其中本科5人,大专及其他10人,工人3人,消毒供应中每天平均清洗外消器械70件。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消毒供应中心以自愿组合的方法组成品管圈成员8人,其中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圈长1名,由圈员无记名投票选取得分最高的的圈员担任,负责分配任务、统筹管理,负责监督管理及效果评价;书记1名,负责活动期间详细数据的记录、整合与归纳,其余成员负责活动的有效实施。每月召开全员会议1-2次,实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应用品管圈方法集体讨论活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2.2 选定主题

针对提高外消器械清洗质量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和圈能力,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打分,评分方式为优5分、差1分的递减方式,圈员8人,选定总分最高的影响清洗质量的两项原因是“①外消单位未做预处理”、“②外消单位器械质量不好”,将此两项问题选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3 现状

我科2018年1月15日至2018年2月11日,共清洗外消器械总数为1873件,其中清洗质量合格1391件,清洗质量不合格482件,其清洗质量合格率为74.26%。不合格的器械以①外消单位未做预处理”、“②外消单位器械材质差”两项为主要因素。具体数据见表1。依据二八定律,设定此两项因素为此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表1 2018年1月15日至2018年2月11日外消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因素(n=3010)

原因 不合格件数 累计件数 所占比例 累计百分比

未进行预处理 210 210 43.56% 43.56%

器械材质差 192 402 39.83% 83.39%

预处理方法不正确 34 436 7.05% 90.44%

器械的损伤 33 469 6.85% 97.29%

保养存放不当 13 482 2.71% 100%

1.2.4 分析原因

外消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人员、环境、材料、设备、方法五方面的因素制作了鱼骨图。见图1。

图1 外来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分析鱼骨图

1.2.5 制定目标

通过8名圈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采用评分方式为优5分、差1分的递减方式,设定圈能力为58.25%,目标值 =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74.26%+【(1-74.26%)× 83.39% ×58.25%】 =86.76%,针对外消器械清洗不合格的问题,应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设定目标,实施后外消器械清洗合格率提升到86.76%。

1.2.6 制定对策及实施

通过全体圈员讨论,将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3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以优5分、差1分的递减方式进行评分,分数汇总累计后排序,最终选定4项改善重点,针对相关人员不重视、人员未按流程及正确方法对器械进行有效的预处理、人员缺乏辨别器械材质优劣能力、未收集产品说明书和学习,这4方面进行改善并实施。

1.2.6.1 相关人员不重视

手工清洗与机洗相结合能有效除去器械表面的血污,任何操作离不开人的操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在执行清洗消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在应用品管圈活动期间,采取制作流程图及相关操作要求,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思想意识,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必要时反复培训。结合岗位,组织人员进行操作演示,对不同种类的器械采取不同的清洗方法,加强清洗人员责任心教育,强调清洗人员责任心及综合素质对清洗质量保证的重要性[3]。改善后43.56%比改善前41.77%提升了1.79%,经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将器械预处理流程及要求纳入常规化培训内容,开展清洗岗位的质量考核并与绩效考核结合。

1.2.6.2 人员未按流程及正确方法对器械进行有效的预处理

在品管圈活动期间采取制定人员对预处理情况进行抽查记录,加强与外消单位的相互沟通预处理的落实情况,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这几点进行改善,改善后43.56%比改善前41.77%提升了1.79%。

1.2.6.3 人员缺乏辨别器械材质优劣能力

在品管圈活动期间采取学习并了解常用器械的品牌及生产厂家,培训并学习辨别器械优劣的方法,定期对入科器械进行抽检。经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改善后39.83%比改善后前39.66%提升了0.17%。

1.2.6.4 未收集产品说明书和学习

在品管圈活动期间采取收集产品说明书并存档,组织人员学习产品说明书的详细内容,要求人员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和清洗、保养。经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改善后39.83%比改善后前39.66%提升了0.17%。

以上四点均列入我科外消器械清洗的标准化内容。

1.3 评价方法

在实施应用品管圈后,统计2018年4月16日至2018年5月6日的外消器械1836件进行检查,其中符合清洗质量标准的有1599件,不符合清洗质量标准的件数有237件,平均合格率为87.09%。根據公式计算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100%;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率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外消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采用x?检验。

2 结果

2.1 实施应用品管圈前后外消器械合格率比较

实施品管圈前统计2018年1月15日至2018年2月11日,其清洗质量合格率为74.26%,实施品管圈后2018年4月16日至2018年5月6日,其清洗质量合格率为87.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P<0.05)

2.2 实施引用品管圈后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

目标达成率=(87.09%-74.26%)/(86.76%-74.26%)=103%;进步率=(87.09-74.26)/74.26×100%=17.3%。本次活动完成并取得显著进步。

3 讨论

3.1 实施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有利于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消器械提高清洗质量的持续改进。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群体智慧、集体的力量,通过共同讨论制定的改进措施,完善了外消器械的清洗制度,制定了检查标准。此次品管圈活动显著的提升了外消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值得再次使用品管圈活动持续改善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各个流程、制度。

3.2 实施应用品管圈,提升团队凝聚力,增强协作精神。

品管圈工作方法是通过PDCA循环去进行选题,定期的会议等活动,由圈员主动提出,讨论并尝试解决及改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工作方法[4]。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增强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团队管理意识。在品管圈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方法、制定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理解标准的工作流程和制度。

参考文献

彭丽燕,张青娟,张伟娟,赵丽华.品管圈活动在优化患者出院流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河北医药,2014(13):2078-2079

刘礼霞,叶小建,刘颖欣.应用品管圈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的实践.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0):1247-1249

王艳秋,刘晓杰,孙利群,姜晓春,白翠华,等.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评价方法.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76-77

严立群,胡碧霞,彭爱珍,高奇志,范秋连,等.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14,29(2):48-50

猜你喜欢
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手法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
“品管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能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