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音
(丹东市中心医院彩超室,辽宁 丹东118000)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中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患者的甲状腺出现了炎症或者退行性病变,从而导致了内部肿块的形成[1]。甲状腺结节包括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发病率较高的是多发结节,但是单发结节存在较高的恶性风险。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中分为良性甲状腺结节和恶性甲状腺结节,其症状比较明显,容易被发现,但是仅仅通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是无法确定病变的性质。当前临床中应用较广的疾病诊断方式是彩超检查,本文对彩超检查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都符合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标准;②本次研究经过了伦理协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③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④精神意识不正常的患者。5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为(46.3±2.4)岁,病程为1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4正±0.2)年。
1.2 方法[2]:术前实施彩超检查,选择的仪器为飞利浦HD9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将探头的频率调节在5~12 MHz。指导患者调整为仰卧的姿势,将患者颈部垫高,保证检查部位充分暴露,先对患者的甲状腺实施常规的超声检查,进行切面检查,检测患者甲状腺腺体的情况、结节体积、结节数量、结节位置、内部回声情况、钙化情况等,然后使用彩色多普勒实施超声检查,对患者结节内部及周围的血流情况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分析病理诊断结果与彩超诊断结果;②分析甲状腺结节影像学征象检测结果;③分析甲状腺结节血流情况[3]。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数及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彩超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50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有4例,都属于甲状腺癌患者;有46例良性病变,一共有62个结节,恶性结节7个,良性结节55个,有3例患者为合并炎症,有5例患者为出血,有10例患者为结节样钙化,有28例患者为囊变。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有7例患者为恶性病变,43例患者为良性病变,其中有3例良性病变患者被误诊为了恶性病变,包括2例甲状腺腺瘤和1例甲状腺囊腺瘤患者。误诊率为6.0%(3/50),诊断准确率为94.0%(47/50)。
2.2 分析甲状腺结节影像学征象检测结果:7个恶性结节中,检出2例结节边界模糊、1例微钙化、2例形态不规则、2例晕环;43个良性结节中,检出10例结节边界模糊、13例微钙化、12例形态不规则、8例晕环,以上检出率良性结节均显著高于恶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分析甲状腺结节血流情况:良性甲状腺结节血流阻力指数为(0.56±0.17),恶性结节为(0.71±0.15),恶性结节显著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甲状腺结节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为(23.6±18.7)mL/s,恶性结节(35.8±24.7)mL/s,恶性结节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甲状腺疾病,会造成机体代谢絮乱,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早期准确的诊断对后期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超声检查是当前临床中常用的疾病诊断方式,有着良好的诊断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达到了94.0%;同时还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恶性与良性结节的影像学差异;且与恶性结节相比,良性结节的血流信号较低、血流阻力较小。说明彩超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