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喆
(北京按摩医院,北京100035)
临床上颈椎病患者日益增多,针对颈椎病的诊断,目前比较明确,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混合型等[1]。在诊治颈椎病时,不乏有一些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明显的患者。可能与肌肉软组织的损伤、关节的错缝有关,正所谓“筋出槽、骨错缝”[2]。如何通过检查的方式,明确问题所在,使治疗有的放矢,治疗更快捷?临床中,笔者常用“三抬一提”法。此法可有效地鉴别疼痛及活动受限与哪些肌肉关系更密切,针对靶点重点施术,可快捷有效地改善疼痛,减轻症状,操作目的性更强,是临床中较为高效的检查方法,其动作较为简单,操作性很强,适合推广。
“三抬一提”法的核心是要熟练掌握颈部肌肉的位置、功能。颈部主要的肌肉根据其起止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同时附着于肩胛骨与颈椎上,包括上斜方肌、肩胛提肌;二是同时附着于肋骨和颈椎上,包括斜角肌、髂肋肌、上后锯肌;三是只附着于椎体上,包括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等。这些都是临床常涉及的肌肉。
采用“三抬一提”检查法,可以指导我们在临床中遇到颈部活动不利的情况时进行有效的鉴别和定位,从而达到治疗明确、快速起效的作用。“三抬一提”检查法指的是抬上肢、抬肩胛骨、抬肋骨、上提头部。通过几个动作,对相关肌肉进行松弛或者拉长及对关节进行减压,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从而确定引起颈部症状的主要致病因素。
(1)抬上肢 被动上抬患侧上肢,操作者一手扶肩,一手上抬上肢,此过程是肩胛骨做上回旋的动作[3](肩峰上抬)。控制肩胛骨上回旋的肌肉主要有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前锯肌。控制肩胛骨下回旋的肌肉主要是肩胛提肌、菱形肌、胸小肌。上肢被动上抬过程中,上回旋的肌肉呈现松弛状态,下回旋的肌肉将呈现紧张状态。如果有症状改善,则考虑症状由控制肩胛骨上回旋的肌肉主导,反之则考虑由控制肩胛骨下回旋的肌肉主导。然后结合患者疼痛的部位,明确是哪块或哪些肌肉引起。治疗的重点是进行松解和治疗,改善症状。
(2)抬肩胛骨 被动上抬患侧肩胛骨,操作者一手扶于对侧肩部,一手位于同侧腋下,做斜向头侧的托举。此动作是上抬肩胛骨的过程。控制肩胛骨上抬动作并与颈椎紧密联系的肌肉有肩胛提肌、上斜方肌。上抬肩胛骨过程中,如果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有改善,考虑由控制肩胛骨上抬的肌肉引起,结合疼痛的部位做出有效的判断,有的放矢,快速改善症状。
(3)抬肋骨 被动上抬双侧肋骨,操作者双手分别放于双侧腋下胁肋部,用力向上推举肋骨。此动作可上抬双侧肋骨。主要与颈椎相连,同时又止于肋骨上的肌肉包括颈髂肋肌,前、中、后斜角肌,上后锯肌等。肋骨被动上抬后,对肌肉有松弛作用,颈部的症状如有缓解,可考虑与其有主要关系。针对治疗,事半功倍。
(4)上提头部 被动上提头部,操作者两手分别位于下颌及后枕部,同时发力,向上托举头部,对颈椎进行牵引,以减轻颈椎关节突关节压力[4]。观察患者症状是否有所改善,明确是否由于关节位置的改变出现症状。根据疼痛的位置,确定关节问题所在,进行有效的调整,效果立竿见影。
(5)若采用“三抬一提”检查法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则可考虑问题的起止点多局限于颈椎本身,如颈半棘肌、颈夹肌等;或由连接于颈椎与后枕部的肌肉引起,如头半棘肌、头夹肌等。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明确具体受损的肌肉,进行针对处理,达到治疗作用。
在临床中,“三抬一提”检查法也要结合其他颈部检查法,对颈椎的诊断更有意义。颈椎病复杂多变,很多情况是多种致病因素同时存在,故要全面考虑,采用多种处理手段,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