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婷微
【摘 要】《電影音乐赏析》课程作为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笔者作为重庆市一所应用型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兼任该门公选课的主讲教师,现就该课程目标、内容、资源、评价四个方面做个简要阐述,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在艺术教育这条路上真正做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电影音乐赏析》;课程;电影音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2-0140-02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是重庆市第一所获得批准转设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初,该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研究试点高校之一,正在积极创建西部领先、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从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到2014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可见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学校艺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积极贯彻实施该意见,广泛开设相关艺术类公选课:《西方音乐赏析》《中国音乐赏析》《影视艺术概论》《戏剧鉴赏》《中外美术作品鉴赏》《电影音乐赏析》等课程。虽然课程种类繁多,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喜好,但在艺术教育的主旨上有点偏离。艺术成了学生娱乐的手段,大部分学生选择课程只图“好玩、有趣”又或者该课程最终容易取得学分等,这与艺术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创造美,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导致教育的目标和手段割裂。
笔者作为该校的一名专职教师,同时教授《电影音乐赏析》这门公共课程,现就此课程的现状做一个分析,力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课程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一)在欣赏电影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通过电影音乐作品的介绍以及对电影文化背景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三)通过对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电影音乐所呈现的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和音乐表现手法的了解,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通过对电影音乐的分析解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电影音乐的功能和音乐与人、社会及其他艺术的密切关系。培养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有健全人格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
该校在参考这个意见的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校的育人模式设定了符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该校学生的文化成绩比普通公办院校差,进而在理解力和审美能力方面也有差异。故笔者深思应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在广泛推广公共艺术教育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为主。
二、课程内容
开课前根据学生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进行调研,该校艺术类公共课程主要针对非艺术类学生,在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就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选择便于学生理解的大众化的电影音乐作品。吉鲁和罗杰西蒙在《大众文化:一种快感和意义的教育》中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和学生日常经验进行了肯定,这对于开发大众文化的课程价值具有启发意义。第一,大众文化产品能够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它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主要资源,为课程内容的文化选择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知识来源。第二,大众文化的应用将拓展课程文化的民主空间。但大众文化具有一定的商品性,如果在教学中不能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将会导致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因此应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反思,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的同时鉴赏美,进而创造美。
基于以上原则,笔者把该门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电影音乐概述
(二)电影音乐的作用
(三)电影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四)东西方经典故事片音乐分析
三、课程资源
(一)教材
在数字化背景下,建立多元化的教材体系,开发与建设内涵丰富、外延庞大的立体化艺术类教材就显得尤为迫切。教材是为教学服务,当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概念被引入之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产生了新的需求,立体化教材就呼之欲出了。立体化教材以纸质图书为载体,同时又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是综合性的教学资源整合和交流平台。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微课视频、案例素材、模拟场景、动画演示、考核评价系统与课程教学网站等都是其包括的内容;表现形式有纸质教材、音像光盘、电子书和网络出版物等。该课程属于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鉴赏课程,结合电影和音乐两方面的知识,知识面较广,只有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教学资源才能将教学效果发挥出来。
(二)师资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六条指出:加强区域内艺术教育统筹力度,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该校因地理位置和待遇问题,导致师资相对稀缺,专职教师在教授大量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兼具公共选修课程任务。教师既是课程设计者,又是实施者,但该校师资匮乏,仅由一个教师完成该门课程任务还是较为困难的。笔者认为从教学效果和课程长远发展来看,可以让校内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经专业培训后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同时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
四、课程评价
《课程论》的作者认为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能否实施、实施效果的好坏、教育价值能否得到体现等进行的研判,从而为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参考。课程评价具有诊断、改革、比较、预估教育需要、确定预期目标能否实现和达到的程度几大功能。
该课程由于是集体授课,人数较多,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又叫总结性评价,是以学期考试、学年考试作为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以此来判断课程的价值。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总60%。平时成绩主要来自学生的考勤,虽然大部分同学都是兴趣使然,但还是有部分同学是冲着学分而来,点完名就早退。期末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从教学成绩来看,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抄袭严重
(二)内容相似度较高
(三)逻辑混乱
分析原因,首先大部分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写作思路,平时写作锻炼太少,缺乏严谨的论文结构;其次每部电影的平均时长都在2小时左右,而每周的课时只有一个半小时,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讲解,播放影片,同时还要锻炼学生写作的话,很难合理分配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成绩的好坏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课下询问相关同学,他们普遍表示对该课的兴趣较高,但都抱着欣赏的态度来学习,没有想过通过此课程学习专业的电影音乐鉴赏能力,只图一个轻松、放松,就像去电影院看电影一样。
笔者认为要切实贯彻艺术教育的核心理念,同时符合该校应用型大学的培养方案,相关管理层应引起重视。同时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笔者也深刻地意识到还有很多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发挥学生在《电影音乐赏析》课程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刘燕姿.普通高校开展电影音乐赏析课程的探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丁念金.课程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