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莫久
【摘 要】西方舞蹈从古典芭蕾的产生发展出专业的舞蹈身体训练体系,目的是配合舞蹈表演艺术的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舞蹈演员。本文从西方芭蕾艺术的产生入手,详细说明舞蹈身体训练的概念与原理,通过阐述古典芭蕾训练产生的背景及其演变发展的过程,突出芭蕾训练体系中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旨在体现古典芭蕾训练体系的演变是服务于社会、时代、剧目、观众审美需求的成果。
【关键词】古典芭蕾;训练体系;产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J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2-0090-02
西方舞蹈源远流长,芭蕾作为西方舞蹈艺术上千年传承与融合的产物,在西方舞蹈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价值,对近现代舞蹈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研究芭蕾身体训练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现今舞蹈身体训练的方法与体系。
一、芭蕾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芭蕾艺术的真正形成是在17世纪下半叶,在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大力提倡下,芭蕾在皇室里逐渐兴盛起来,大量的戏剧芭蕾舞剧产生,芭蕾从片段式的“出场”转变为独立的表演形式,形成了以“巴洛克”为主体,逐渐渗进古典主义审美趣味的宫廷演出风格。17世纪末18世纪初,随着芭蕾技术的逐渐成熟,戏剧芭蕾的舞蹈与贵族社交舞会的舞蹈拉开了距离,舞蹈表演者的队伍也产生了改变,宫廷贵夫人不再参加芭蕾演出,让位于专业女演员,芭蕾也从贵族社交礼仪舞蹈转变成了舞台表演性质的舞蹈,这也为今后芭蕾训练奠定了前提条件。“当芭蕾从人本身的自娱自乐、抒情达意的手段转变为舞台表演性质时,它就带着明显人为的功利性质,这是一种自在想自为的转化,舞蹈教师在这次转化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①为了规范芭蕾艺术,博尚、波若耶、吕里等一批优秀的舞蹈教师确定了芭蕾美学“外开”的基本原则,规定了脚下的五个位置,并把当时收集到的队形、花样、动作分类整理命名至今的“五个手位脚位”,这使得芭蕾动作更加严谨准确,“对形成中的古典芭蕾起到了规范、奠基的作用,也为今后芭蕾的科学研究工作开辟了道路。”②
二、舞蹈身体训练的概念与原理
(一)舞蹈身体训练的概念
从芭蕾的产生与发展可以总结出:舞蹈身体训练是服务于舞蹈表演的基础训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专业舞者的身体素质。完整的芭蕾训练过程包括:扶把联系、中间练习、adagio、allegro四部分,各部分有严格的程序,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度、灵活性、协调性等方面均获得了训练,使舞者在运动过程中更加准确到位地完成动作,达到剧目表演的要求。舞蹈身体训练除了狭义的基本功训练之外,还与舞蹈的表现力和动作的规范性等相关。
(二)舞蹈身体训练的理论实践支撑
舞蹈作为一门以人体作为表现媒介的艺术门类,一方面在注重对身体能力的训练的同时,还要紧扣舞蹈的艺术特性,要求艺术性与技能性相结合。在遵循专业舞蹈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动作设计要尊重人体规律,充分借鉴舞蹈生理学、解剖学、训练学等舞蹈科学理论,将不同舞种风格的训练功能进行优化整合与高位嫁接,淡化其动作风格特点,强调其训练价值。身体训练一定要遵从规范、严谨、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打好牢固的基础,不能急于求成。
(三)早期芭蕾身体训练书籍
1688年米歇尔·德·比尤尔神父出版了《对古今舞剧的看法》,在这本书中讨论了芭蕾舞剧的演出形式以及与话剧之间的差异。除此之外,比尤尔还谈及舞蹈演员应该具备哪些身体素质,例如:拥有良好的体型、力量、正常的听力、手势姿态和典雅的风度,同时还必须善于钻研作者的构思与情节,深入自己扮演的角色性格。”③可见,早在17世纪就已经明文提出舞蹈演員的选材要求。“1701年在巴黎出版的拉乌尔费利耶的著作《舞谱:舞蹈记录的艺术》记录了由皇家舞蹈员制定的外开原则和五种脚位,还列举可转、跳的各种变体以及手臂的动作,并且特别强调的手臂的延展性,‘飞行和跳跃在法国舞台上也不再像原来那样激烈,而是变得优雅。”④由此可见,在法国芭蕾时期,舞者在训练过程中更加注意自身优雅的形态,遵守文雅华贵的风格,在高难技术上没有过分追求。
三、芭蕾美学“开、绷、直、立”四大原则的奠基
“开、绷、直、立”是芭蕾美学的四大原则,这四大原则自1700年同手脚的五个位置以及若干固定舞姿一道形成,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各个时期芭蕾编导和表演家们的审美标准。所谓“开”,指的是芭蕾舞者不分男女,均需要从肩、胸、胯、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地向外打开,尤其是两脚应该向外打开180度,其原因有四个方面。
首先,从舞蹈动作审美上,“开”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舞者肢体原有的线条,扩大动作范围,以增强其表现力;其次舞蹈作为一门艺术,为了摆脱实用的功利性目的,致力于全身心地向外打“开”,以达到非职业舞者所不能达到的程度;最后,芭蕾起源于贵族舞蹈,“外开”是为了炫耀贵族气质,在舞台上占有更具高度的位置,带有明显统治者认为的等级观念。从力学角度来说,外开也可以使人体的形态达到最挺拔的状态。从运动科学的角度来看,法国贵族热衷于击剑这项运动,为使与对手接触面积更窄而选择侧立,从踝开始向外打开,便于提高运动时的灵活性以及运动中的平衡能力。芭蕾是一种追求放射性、直线型、理想型的舞蹈,因此不管是动态还是静态动作,都无限追求延长拔高,这种审美追求也与西方人“直线性”的思想方式相辅相成。皮埃尔·拉莫于1725年出版的《舞蹈教师》一书中,最早记载了关于“外开”动作的发展,早期芭蕾舞演员身着厚重的鲸骨裙,双脚不能外露,动作有所限制,随着女性封建思想的解放,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舞者换上了轻便的短裙,从内心到身体得到了解放,对“外开”的标准也从90°逐渐发展成了180°。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开绷直立”的训练原则,有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西方的古典艺术。“西方的古典艺术离不开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在古希腊的雕像中,人体具有特别的纯真感与高尚感,其造型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芭蕾继承了这种优美、纯粹的美感;在希伯来文化中,令人庄严、肃穆的宗教文化和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建筑与芭蕾尽力向上,直线式的线条产生了相似的审美体验。”⑤
四、古典芭蕾各阶段发展特征
(一)前浪漫主义芭蕾——芭蕾服饰改革
18世纪以后,男子垄断芭蕾舞剧的局面被打破,才能出众的女芭蕾舞演员登上舞台,受到观众的青睐,而女演员传统的芭蕾服饰是拖地的鲸骨裙、厚重的头饰以及尖头高跟鞋,在表演中极大地限制住了演员的活动。玛丽·卡马戈和玛丽·萨莱这两位18世纪的芭蕾明星为了给技术动作提供方便,将舞裙剪短至脚踝以上,把高跟鞋换成软底鞋。随着女演员小腿的裸露,舞蹈家们为小腿部分设计出了一些灵活、复杂的舞步,训练的重要性陡然增加,打击、跳跃与旋转等技术动作完成的完美程度,成为衡量演员的重要标准。除了露出脚下部分之外,革新的服装也使颈部、肩膀及胸腰间完美的曲线得以显露,“对Epaulement和后背上部的灵活性动作的训练也得到了重视,上身成为除腿脚之外最富表现力的部位之一。”⑥
(二)浪漫主义芭蕾——脚尖功的发展
18、19世纪之交,受浪漫主义影响,艺术家们创作出了极具高贵典雅、严谨规范、轻盈飘逸、情怀浪漫的芭蕾舞剧。这种诗意更浓的表演风格归功于女子脚尖技术的迅速改进。“浪漫芭蕾代表作《仙女》中的舞蹈凸出了脚尖功的技术,确立了垂直向上的动作规范,把芭蕾舞技推到一定高度,加上双臂在臂纱的衬托下缓缓地流动,白色的纱裙在空中翩翩飞舞,成功地塑造了轻盈飘逸,超凡脱俗的仙女形象,极大地提高了女演员的技巧和表现力。”⑦随即脚尖功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其后的所有剧目中,长时间站立并在脚尖上行走、跑跳、旋转成为芭蕾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脚尖功成为“女舞蹈家表演不可缺少的部分”⑧。
随着剧目需求、观众需求,社会审美的变化,芭蕾身体训练的重点也处于不断发展中。19世纪的舞剧中,女演员的舞裙再次变短,成为由上身紧身胸衣与腰间的圆盘硬纱构成的仅盖臀线的tutu裙,“形成了芭蕾女演员服装‘趋短化的走势,对其肢体线条和比例日益升级的苛求。”⑨弯曲的膝盖、粗壮的大腿不被观众所接受,因此在视觉感官上要求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的训练体系。
(三)古典芭蕾——俄罗斯芭蕾舞剧创作巅峰
古典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三个时期,与前两个时期相比,“古典芭蕾”的成就更突出了,“双人舞”和“性格舞”的两大模式历经数百年时间的考验,如今依旧活跃在世界舞台上,形成古典芭蕾的经典程式。“古典芭蕾之父”佩蒂帕与俄国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共同创作了一批经典的芭蕾舞剧,这些舞剧见证了19世纪以来芭蕾艺术的探索与创新,随着芭蕾事业的繁荣发展,芭蕾的身体训练体系也逐渐完善起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系列教学理论书籍相继出版,例如阿迪斯的《戏剧舞蹈理论》、切凯蒂体系的《古典戏剧舞蹈理论与实践》与《古典芭蕾中的allegro》,瓦岗诺娃的《古典芭蕾基础》,书中对舞者的头、手臂、上身、腿、脚、表情以及整体的舞姿等方面都做出了规范的整理,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趋于标准与规范的程式化的训练模式。”⑩
(四)现代芭蕾——精神反叛,追求现实
20世纪后的俄国出现了一批不满现状、锐意革新的芭蕾舞蹈演员,他们受现代舞的影响,反叛传统的古典芭蕾的内容与形式,摒弃固有模式,吸收现代舞的编舞方法与技巧,在传统芭蕾舞剧形式上追求短小多变的作品规模,以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在身体训练上,他们在古典芭蕾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舞的體态与技巧,爵士舞、舞厅舞等多种流行舞的元素以及杂技的动律、普拉提训练法等各种动作元素来创作作品。“这些新时代的芭蕾作品打破了许多题材上的禁区,为古典芭蕾的程式化语言补充了大量崭新的动作元素,在动作设计上甚至采用二维造型、内扣腿脚的动作,向唯美的古典芭蕾开战。”在现代芭蕾时期,舞者们不去追求古典芭蕾中唯美、仙化的意境,而是在表演中更加贴切现实生活,用更强烈的情感来表达自己。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古典芭蕾训练体系的方法与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芭蕾技术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发展革新,身体训练作为服务于舞台表演的辅助训练,要时刻与社会需求贴近,与时俱进,同时还要保留发展过程中精华的部分,将其一直延续下去,为芭蕾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注释:
①吕艺生.舞蹈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版,105.
②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③同(2).
④同(1).
⑤孙婉婷.浅谈古典芭蕾训练中的五个核心元素,2012.
⑥孙婉婷.古典芭蕾的产生与发展,2012.
⑦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
⑧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2008年版,第77页.
⑨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2008年版,第78页.
⑩同(6).
参考文献:
[1]孙婉婷.浅谈古典芭蕾训练中的五个核心要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4):17-20.
[2]孙婉婷.古典芭蕾训练的产生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2(10):94-95.
[3]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