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视域下的《护垫侠》

2019-01-06 02:16曹经煜
戏剧之家 2019年32期

曹经煜

【摘 要】2018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印度电影《护垫侠》横空出世,该片因关注印度女性卫生问题而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甚至推动了印度法律的修改。本文试图从神话原型视角对该片展开分析,从影片中人物特质、情节安排等方面分析该片与《罗摩衍那》间存在的联系。印度电影通过对宗教经典的借鉴降低了受众对影片主题的接受难度,促进了印度社会对自身问题的主动思考,进而带动了艺术作品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护垫侠》;《罗摩衍那》;神话原型;印度文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2-0067-03

1998年,新婚的阿鲁纳卡拉姆(Arunachalam Muruganantham)发现妻子在生理期使用肮脏的棉布,该行为使其明白印度过于昂贵的护垫价格迫使许多女性无法购买卫生护垫,严重威胁着身体健康。此后,他用六年时间寻找纤维材料并研发机器,最后将价格压缩到每个2卢比。同时他放弃为机器申请专利,转而在印度乡村推广,以此推动印度女性卫生问题的解决。2016年,作家婷蔻·坎纳(Twinkle Khannna)将其事迹改编为短篇小说,以The Sanitary Man of Sacred Land(《圣地卫生斗士》)为名收入The Legend of Lakshmi Prasad(《拉克什米普拉萨德传奇故事集》)。2018年该故事被改编为电影,同时有了一个超能英雄的名字——《护垫侠》(Padman)。该片在中国上映时,在结合我国市场环境与片中创业情节的基础上被更名为《印度合伙人》。

经过艺术加工后,男主人公名字变为拉克什米·坎特(Lakshmikant Chauhan)。在印度教神话中,拉克什米(lakshimi)因象征吉祥、财富与健康而被印度民众广泛祭拜。该名字与片中其为女性争取健康所做的努力相呼应。通过神话原型视角展开分析,整部影片都具有强烈的罗摩衍那故事色彩。

一、《罗摩衍那》情节的变形

原型最基本的模式是神话,神话是所有其他模式的原型,而其他模式只不过是“位移的神话”,即神话不同的变异。[1]诸多印度神话中,作为整个印度“统一”的标志,《罗摩衍那》以其沉淀的罗摩信仰成为整个南亚次大陆印度教信众的集体无意识。《罗摩衍那》讲述了北印度阿逾陀城王子罗摩在即将继承王位之际遭遇宫廷风暴。因其父十车王对小王后吉迦伊许诺迫使罗摩让位并流放森林14年。为不让父食言,罗摩接受流放。通过牺牲自己践行做儿子的职责。其弟罗什曼那与妻子悉多自愿一同流放。可流放森林时,悉多不幸被十首王罗波那劫持。最后罗摩在猴国的帮助下,经过与楞伽国的恶战,杀死罗波那,救回悉多。

二者首先表现为情节结构的相似性。《护垫侠》中人物间对话交代出故事初始于2001年。影片结尾,帕丽使用了2013年风靡全球的智能手机。以此推测该片时间跨度近14年。所以影片在时间上呈现出对罗摩流放时间的还原。《罗摩衍那》中的重点为解救被十首王掳走的悉多。《护垫侠》中的拉克什米的行为有两层营救,即通过对廉价护垫的研发来解救被卫生问题折磨的印度女性,进而解救因羞愧而被迫离家的妻子。为解救悉多,罗摩与猴国结盟,让猴群参与到解救悉多的行动中来。该情节在片中变形为拉克希米与帕丽共同在乡村推广护垫机,以此促进女性对护垫进行自主生产与销售。帮助身陷囹圄的女性参与进自救活动中,解决卫生问题的同时促进就业与低收入问题的解决。从神话中猴群协助解救悉多,变形为诸多悉多进行自我解救。拉克什米也借此融化了村民的误解,解救了自己的妻子。《罗摩衍那》中跨越海洋攻打楞伽国的情节,在电影中变形为重塑印度大国形象的联合国演讲。

其次,《罗摩衍那》情节发展的重要一环为罗摩的流放,推动流放的行为便是十车王的诺言。“即使月亮失去自己的光辉,即使白雪都融化在雪山,即使大海把堤岸来冲决,我也不会背弃给父亲的承诺。”[2]为不使其父违背诺言并践行作为儿子的职责,罗摩选择接受流放。《护垫侠》第一幕为观众呈现了印度重要节日——保护绳节。每到节日这天,姐妹们都要在兄弟手腕上扎护身绳,以保佑他们平安;兄弟们也向姐妹们保证,他们要终生保护她们。[3]这个剧情的安排便在强调拉克什米向家人许下“保护”的承诺。作为家中唯一的男性,后续剧情中其对压缩护垫成本的艰辛研发都是对诺言的践行。

最后,罗摩守护父亲诺言而接受流放体现出一种自愿性。“为了能够洗去盖特丽感到的耻辱,我愿意做任何事。要是有必要的话,地狱我也愿意去。”这是拉克什米选择离开村子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其中“任何事”与“下地狱”都是其自愿性的表现。拉克什米净身出户的行为也与《罗摩衍那》中罗摩在流放前自愿放弃财产相呼应。所以其自愿离开村子的行为正是对罗摩流放的一种变形。

二、女性形象的重塑:罗什曼那形象与悉多的变形

罗摩的功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罗什曼那的追随与帮助,《护垫侠》中帕丽对拉克什米的行动同样起了重要帮助。通过对二者特质的提炼会发现帕丽正是对罗什曼那的一种变形式再现。

首先,当吉迦伊搅起宫廷风波,罗什曼那起初希望罗摩不要遵从父命,后在罗摩的规劝下转变心意,并自愿与罗摩共同流放。罗什曼那对罗摩的认识经历了“误解(不认同)—倾听—转变—自愿加入”[4]的历程。该历程在帕丽的身上同样有体现。片中帕丽意外成为护垫实验者,不知情的她对第二日拉克什米突如其来的到访困惑不已。通过对拉克什米经历的倾听,帕丽改变了原有认知。第二次转变围绕二人的专利之争而展开,帕丽主张为机器申请专利,而拉克什米认为该做法会再度抬高护垫价格。最后帕麗通过拉克什米坦露心声的便条改变观念,后主动加入进护垫推广队伍中。

其次,劝导与安慰。罗摩回想起宫廷风波时,常抱怨自己命运多舛。罗什曼那则开导他,用人的主观努力可以战胜命运的道理说服他[5]。当因陀罗耆为削减罗摩锐气,用法术为其呈现悉多遇害惨状时,罗摩失声痛哭,罗什曼那依旧起了劝导的作用。帕丽也多次充当了拉克什米的心灵导师。当护垫的推广受到民众误解,濒临放弃之时,帕丽安慰与开导他,并主动帮其推广。当他深受情感困扰,思想成熟的帕丽为其疏通心结。

再次,正义与牺牲。宫廷风暴并没有波及王子罗什曼那,他没有追随罗摩流放的义务。支持罗什曼那的是内心的纯粹正义。帕丽同样没有协助推广护垫的义务。然而当得知护垫推广受挫的她果敢放弃了优秀工作与生活,只身来到艰苦的乡村协助拉克什米展开护垫推广工作。她与罗什曼那一样选择了牺牲。帕丽选择追随的动机是为帮助受卫生问题折磨的印度女性,支撑她的也是纯粹的正义。

最后,战斗。在《战斗篇》中,掌握隐形法术的因陀罗耆是打败十首王的最大障碍。罗什曼那转型为斗士形象,经过恶战杀死因陀罗耆,为罗摩解救悉多起到关键性作用。帕丽协助推广的行为是罗什曼那战斗特质的显现。另外,由于经期污名化的深入,所以即便降低护垫价格,还会有女性持抵制态度。这种观念像极了掌握隐形法术的因陀罗耆,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观念的改变绝不是一朝一夕,为解决该问题必须用缓和法逐步化解。拉克什米在女工的建议下加上包装,并以帕丽命名,以此融化了侵害女性健康的最后一层隐形障碍,该情节也可视为战斗特质的一种变形。

贤惠妻子盖特丽便可视为悉多的变形。《罗摩衍那》宣扬的婚姻模式是一夫一妻制,集中体现在罗摩和悉多这对夫妻身上。神话中罗摩被迫流放14年,悉多毫不犹豫的选择追随罗摩,经受恶略环境所造成的肉体折磨。《护垫侠》中拉克什米的护垫试验本来出于好意,却在村中引起了风波,进而遭到了村民的孤立,无疑是一种精神流放。可以选择主动投奔娘家的盖特丽选择留下来陪伴丈夫,同时她恳请丈夫由自己承担日后的试验。她的举动无外乎是使自己同时遭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

罗摩衍那故事中悉多被十首王掳掠的情节诉诸了被迫性。这一点《护垫侠》中盖特丽的离开也呈现一种舆论挟持下的被迫。悉多自从被劫持到楞伽岛后受尽了罗波那的威胁利诱以及女妖的折磨威胁,但悉多始终抱着罗摩会来解救她的希望苟延残喘。盖特丽也多次遭到外因诱导其与丈夫拉克什米离婚,如:固守家族颜面的兄长,以及媒体上有“外遇”特征的丈夫。作为妻子的她始终像悉多一样等待着丈夫的营救。但同样面对身陷囹圄的窘况,悉多采取了骐骥罗摩打败十首王把她迎回家的顺从等待法,盖特丽却在最后通过电话主动寻求与丈夫关系的复合。创作者在盖特丽身上赋予了女性主体觉醒意识——通过与丈夫关系的主动重建,以保证本有的家庭地位,即主动争取个人幸福的生活态度。

三、拉克什米身上哈奴曼特质的体现

猴神哈奴曼是在当今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广受崇拜的一位动物神,《护垫侠》的故事原型发生在南印度。可片中拉克什米的家位于马哈拉史特拉邦的马胡尔地区。自愿流放后来到了中央邦印多尔的PSIT理工大学。随后在中央邦马尔沃地区搞研发。影片情节集中在印度中北部地区,这里是哈奴曼信仰聚集区。哈奴曼在片中也随处可见,如:哈奴曼神庙,家中的哈奴曼神像,电话亭墙上的猴神贴片,以及男主对猴神玩具的改装等。这些细节都暗示出主人公与哈奴曼间的联系。

哈奴曼最重要的身份是保护者。身为丈夫的拉克什米始终在践行保护妻子的职责。在生活中他处处为妻子着想,比如:在自行车上装设座椅,改装烹饪工具等。他的职业是维修工,更凭高超的技术受到村民的信赖,其工作也是对他人进行保护。保护者身份最集中的体现便是他为女性健康而花费十余年时间研发安全廉价的护垫。这些情节都是其保护者身份的具象化。

诚实是哈奴曼神的另一重要特质。不论是为寻悉多而跨越海洋,还是艰难的楞伽岛之战,哈奴曼都在坚守自己许下的承诺。拉克什米不为困境坚持研发,也是对其保护义务的践行,这一点也与影片开始的保护绳节相呼应。此外,一些情节设置也与哈奴曼的故事相吻合。比如,《美妙篇》中哈奴曼试图解救悉多,不幸被因陀罗耆捉住并点燃了尾巴。最后哈奴曼引起整个楞伽城大火,自己为熄灭身上的火而跳入大海,其行为激发了与楞伽国的矛盾。片中的拉克什米为救妻亲自测试护垫,不料试验当众失败,被迫跳入河中。该行为彻底点燃了村民内心邪恶的火种,彻底激发了他与村民的矛盾。

四、结语

《罗摩衍那》作为印度千年的经典体现了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统一”过程。[6]罗摩作为三界之主毗湿奴大神的化身,人神兼具的罗摩以其极具普适性的人间功行,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罗摩治理下的王朝是植根于印度教徒心中的理想社会,罗摩的行为准则是印度教徒千百年来践行的道德伦理,罗摩的故事组成了印度教信众脑海中最牢固的集体记忆。《护垫侠》作为一部探讨女性卫生问题的影片,注定了其接受难度。编剧对神话的借鉴,使其与受众思想中先在的罗摩故事相呼应,借此拉进受众与剧情的距离,从而大大减少了接受难度。这种对罗摩衍那故事的纯熟运用,是神话从无意识显现转化为成熟创作的体现。

艺术的功能性建筑在艺术作品的社会效果之上。所有时代的艺术作品都不可能斩断其与社会的联系,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集中显现在其对社会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上。[7]以小说为蓝本改编的电影《护垫侠》亦是如此。该片在印度上映后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明星挑战PADMAN”活动,他们发出自己手持护垫的照片并配以关爱女性生理期健康的博文,以此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女性生理与心理健康,进而逐步消除女性污名化问题。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7月印度财政部正式宣布卫生巾将免征商品税与服务税。这种借助神话编创的影片所传递出的正能量将艺术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极致,其中蕴含的智慧还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

[1]赵一凡,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832.

[2]季羡林.季羡林文集(第十八卷)[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647.

[3]张德福.印度的文化節日[J].南亚研究季刊,1988(2):64.

[4]曾琼.神话原型视角下的《猴神老哥》[J].电影文学,2018(8):42.

[5]刘安武.印度两大史诗研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78.

[6]姜景奎.印度文学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91.

[7]胡经之,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