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国冬 张忠湛 卢松岩
摘要:鹅副黏病毒病是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消化道出现症状和病变。鹅的日龄、饲养管理条件、饲养密度不同会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差异。各个日龄的鹅群都能够感染发病,越小日龄越容易感染,广泛传播,病死率高,特别是雏鹅的死亡率可超过95%。该病在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往往呈现地方性流行,且为大面积暴发。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类症鉴别以及防控措施。
关键词:鹅;副黏病毒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类症鉴别;疫苗接种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1-0070-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鹅副黏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呈多形性,生有纤突和囊膜。该病毒具有较弱的抵抗力,如日光照射、干燥以及腐败都可将其杀死,但能够长时间存活于寒冷、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如在土壤中的病毒可生存大约1个月。
1.2 易感动物
任何品种的鹅都能够感染发病,且各个日龄都比较容易感染发病,且越小日龄具有越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尤其是雏鹅发病后往往发生死亡。另外,鸡对该病的易感性也较高,因此鹅群发病后,周围没有接种疫苗的鸡也会发生感染并死亡。
1.3 传染源
病鹅的肝脏、脾脏以及肠管等器官中存在大量病毒。病鹅、带毒鹅及其排泻物和被其污染的垫料、鹅舍、饮水等都是该病的传染源。
1.4 发病季节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不呈明显的季节性,即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只要存在易感鹅群就会出现发病,即使是气候炎热的夏季该病依旧能够流行。
2 临床症状
病鹅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羽毛蓬松,两肢无力而蹲地,部分会将一只脚提起,食欲不振,但饮欲增强,初期排出白色稀粪,之后排出墨绿色或者暗红色的水样粪便;有时会具有呼吸症状,如张口呼吸,呼吸道存在“咕咕声”,咳嗽增多,经常甩头。病程后期,病鹅还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扭头、腹部朝上、劈叉、转圈等,有时头部发生肿大,眼睛流泪,经过3~5天发生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发现病鹅的皮肤和肌肉不易剥离,皮下存在淤血,皮下和肌肉变得苍白,肝脏、心脏、肾脏表面存在少许细小的出血点,肌胃和腺胃发生充血、出血,肌内容易被剥离,肠黏膜上皮发生坏死、脱落,并与纤维素性渗出物构成假膜,包裹住腸内容物,引起肠腔阻塞,肠道外观明显膨大,肠黏膜存在灰白色或者淡黄色的纤维性坏死结痂,呈芝麻至小蚕豆大小不等,剥离后可看到出血性溃疡面。
4 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
4.1 血凝-血凝抑制试验(HA-Hl试验)
由于鹅副黏病毒囊膜表面纤突上的血凝素可结合红细胞表面的受体,导致红细胞凝集,加之抗血清能够特异性抑制这种凝集,因此可采取血凝-血凝抑制试验来诊断该病,还可用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等。
判定血凝-血凝抑制实验结果时,在PBS对照孔出现正确结果的前提下,需要倾斜反应板,在背侧对红细胞状态进行观察,看其是否会呈泪珠状流下。判定试验结果的标准是滴度,如果阳性血清和标准抗原对照的HI滴度与已知的滴度之间相差小于1个稀释度,且所用的阳性、阴性血清都不会出现自凝,才可判定试验结果有效。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试验的判定以及血凝普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判定的可靠性稍差。
4.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验)
该法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得到最广应用的技术,优点是简便、快速、敏感、容易标准化等,且随着该法的持续改进、材料的逐渐更新,促使ELISA的特异性明显提高,更适合在基层兽医部门进行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是常用的ELISA试验法,前者适合用于大分子抗原检测,后者适合用于特异抗体测定。
5 类症鉴别
5.1 与鸭瘟病的鉴别
鹅感染鸭瘟病后,特征性病变是下眼睑、泄殖腔以及食道黏膜上存在假膜和出血溃疡,但鹅副黏病毒病不会出现这种病变。
5.2 与小鹅瘟的鉴别
小鹅瘟通常是小于1月龄的雏鹅易发,而鹅副黏病毒病是任何品种、各个日龄的鹅都能够感染,尤其是15日龄以下的雏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5.3 与鹅巴氏杆菌病的鉴别
鹅巴氏杆菌病是由于感染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通常是青年鹅、成年鹅易发,病鹅的特征病变是肝脏存在散在性或者弥漫性的坏死点,呈针头大小,可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鹅副黏病毒病没有这种特征病变,且使用抗生素没有疗效。
6 防控措施
6.1 疫情处理
只要鹅群出现发病,要立即挑出没有表现出症状的鹅,转移到干净无污染的地方饲养。病死鹅要采取深埋或者焚烧处理,同时饲养场地以及各种用具要进行全面消毒。鹅群要紧急注射抗血清或者卵黄抗体,具体用量按说明书确定;也可按体重使用0.15~0.2 mL/kg泰灭净、0.5 mL/kg清开灵注射液组成的混合药液,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经过6~7天要注意接种油乳剂灭活苗。病鹅痊愈后要再继续隔离2周,确认健康后才可混群,否则依旧会传播该病。
6.2 疫苗接种
雏鹅在10~15日龄之前进行首免,每羽接种0.3 mL鹅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如果雏鹅没有母源抗体则可提前至2~7日龄进行首免。经过首免的幼龄鹅,要在大于40日龄再接种1次鹅副黏病毒灭活疫苗,每羽用量为0.5 mL。种鹅在产蛋前15天还要进行1次免疫,经过3个月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确保产蛋期内的抗体水平较高,之后间隔3个月还要进行1次加强免疫。
6.3 加强饲养管理
要求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禁止不同日龄的鹅混养,也禁止与其他禽类(如鸡等)混合饲养,防止相互传播疾病。保持鹅群饲养环境干净卫生,定期要进行消毒,尤其是种蛋、孵化房以及育雏室更要严格消毒。
一般来说,鹅舍地面、墙壁、工具等可在清扫后使用0.1%新洁尔灭溶液(含量2%)、0.5%过氧乙酸溶液(含量20%)、1∶1500灭毒霸溶液和1∶400抗毒威溶液等进行喷雾消毒,每间隔2~3天进行1次。但发生疫情后,要改为每天进行1次喷洒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