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及合理作业方式探讨

2019-01-06 03:42马永明,马明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技术水稻试验

马永明,马明光

摘 要: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快速普及的今天,与之配套的施肥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在传统的人工撒施和机械化撒施的基础上,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作为更合理的机械化插秧配套施肥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应用。通过对侧深施肥的生产特点、肥料选择、施肥方式选择进行实际对比试验与数据统计,说明了侧深施肥的合理性及科学作业方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作业方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12.010

作者简介:马永明(1966-),男,上海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应用,E-mail:13818518733@163.com。

通讯作者:马明光(1966-),男,上海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稻栽植机械化的应用,E-mail:114554820@qq.com。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水稻的机械化生产能力逐渐成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决定性因素。除相对成熟的插秧、收获技术外,插秧过程中的施肥技术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侧深施肥技术是水稻插秧过程配套的主要施肥技术,能够将肥料快速准确地施加于秧苗侧方一定深度的土壤之中,不仅显著降低了人工撒肥的劳动强度,更有效减少肥料损失,优化水稻生产成本结构,有利于水稻生产向标准化进步。水稻施肥技术方案的不同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应积极研究和探索更为合理的水稻施肥作业方式。

1 侧深施肥技术简介

侧深施肥采取机械化的插秧施肥同步作业模式,肥料的使用量降低20%以上,且作业效率和水稻生长环境显著优化。侧深施肥主要是将肥料施加于水稻秧苗侧方30~45 mm,施肥深度在40~50 mm为宜,如图1所示。侧深施肥所选肥料应具有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同时硬度适宜,颗粒整齐,不吸湿固结,且多种肥料混合使用时,不可事先混合,应做到现用现混,以保证施肥效果。此外,作业目标耕地土壤应具备一定耕深基础,以确保插秧施肥作业的顺利进行。

图1 常规侧深施肥位置方案示意

2 侧深施肥与传统人工撒肥试验对比

2.1 侧深施肥与人工撒肥对比试验

2.1.1 实验条件

本文中试验均以华东地区水稻种植为基础,水稻产量对比试验分为三大组,选取上海周边地区的不临近的两块耕地同时进行试验,试验中每块耕地开设三块面积近似且相邻的区域做对比试验。三块面积近似的水田所采用的差异性因素分别为:地块一为机械插秧、人工撒施肥料耕地;地块二为机械插秧机械撒施耕地;地块三为机械插秧侧深施肥耕地(如图2)。三个地块所施加的肥料情况均一致,每公顷的施肥量为N肥240 kg 、P2O5肥60 kg、K2O肥135 kg,耕地一种植品种为申优16,耕地二种植品种为秋优金丰。最终产量及对比情况如图3所示。

图2 机械插秧侧深施肥耕地

图3 不同条件对比结果

2.1.2 实验结论

由图3可知不同的施肥条件和施肥方式水稻的最终产量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机械插秧人工撒肥的产量最低,但与机械插秧机械撒肥的地块产量比较近似,而机械插秧侧深施肥的地块产量比前两种情况增产量达到9%(耕地一)和7.5%(耕地二)。说明侧深施肥在减轻人力劳动负担的同时,对肥料的利用率和水稻产量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2.2 不同肥料对侧深施肥效果的影响实验

2.2.1 实验条件

本试验采取同一耕地进行,将耕地划分为面积相等的四块试验地,试验地彼此相鄰。试验耕地玉米种植品种均为申优693粳型三系杂交稻,不同地块之间的差异因素为施加肥料配比。具体情况为:地块一施加肥料量为每公顷纳米肥料(23-11-11)450 kg、尿素60 kg、50%硫酸钾60 kg。地块二施加肥料量为每公顷采用荣和大三元(26-14-10)450 kg、尿素60 kg、50%硫酸钾60 kg。地块三施加肥料量为每公顷采用瑞泰丰(25-15-10)450 kg、尿素60 kg、50%硫酸钾60 kg。地块四施加金正大(20-14-16)450 kg、穗肥尿素30 kg、50%硫酸钾60 kg。水稻插秧条件和后期管理方式相同。

2.2.2 数据及分析

试验结构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通过试验可知,施加肥料的品质对于水稻的最终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总结来说,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表1 不同肥料侧深施肥效果统计

试验地号穗粒数/个结实率/%千粒重/g产量/kg·hm-2

地块一92.591.322.67021.0

地块二93.891.725.57138.0

地块三93.191.522.36993.0

地块四92.391.122.36753.0

(1)肥料供肥可持续性的差异。现阶段可选择的很多肥料多为速效肥,这些肥料在前期的供肥效果较好,有利于生育期初期水稻对氮的需求,但在生育期中后期可能出现肥力不足影响生长的问题,因此应选择供肥持续性好的肥料作为侧深施肥的肥料使用。

(2)肥料颗粒度和品质的差异。肥料的机械化加工条件会直接影响肥料的颗粒度、大小均匀性及配方比重,尤其对于多种肥料混合作业而言,颗粒的均匀性更加不良。而在机械化侧深施肥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的存在,颗粒小质量重的化肥粒会逐渐移动至底层,而出现化肥箱内由下至上密度逐渐变小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施肥量的不均匀,影响侧深施肥的实际效果。

(3)现阶段机械化施肥可考虑选择复合肥作业,由于复合肥能够将氮磷钾元素进行更科学配比,且颗粒更为均匀,从施肥形式上来说更适合机械化作业使用,但在肥料选择和氮磷钾配比上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做基础,避免肥料选择不合理影响水稻的正常发育。

2.2.3 试验结论

通过不同肥料选择的侧深施肥试验,可见不同肥料对机插秧后水稻的发育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抽穗时间、分蘖期生长条件的变化,以及粮食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差异。说明了机械化作业对肥料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要求,试验证实选择类似荣和大三元(26-14-10)这类配比合理的复合肥作业更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2.3 不同侧深施肥方式的对比统计

除完成上述两组试验外,还对不同侧深施肥的水稻耕地进行了跟踪统计,总结了现有侧深施肥方式的水稻产量和品质情况。总体上讲,水稻的侧深施肥方案大体可分为垄作双侧双深施肥、宽窄行侧深施肥、匀行侧深施肥三类,多组耕地生产实际情况所获得的数据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侧深施肥方式生产实际情况统计

作业方式穴分蘖数/个结实率/%千粒重/g总产量/kg·hm-2

垄作双侧双深施肥14.391.323.46948.0

宽窄行侧深施肥14.591.723.57038.0

匀行侧深施肥13.991.623.47298.0

传统撒施肥料(参考值)12.990.923.36525.5

三种侧深施肥的水稻生长进程大体相同,因此在这里不做详细对比,无论采取哪种侧深施肥方式,均相对于传统的插秧施肥方式生长期提早2~3天。从收成和生长质量数据对比来看,宽窄行侧深施肥在产量和穗粒数方面占据一定优势,而双侧双深施肥次之,普通侧深施肥最低,但总体上差距不大,相对于传统插秧施肥方式均可增收5%~10%左右。考虑到实际生产成本也存在差异,农户可根据生产习惯自行选择侧深施肥的方式,不必担心不同模式之间存在过大差异。

3 合理作业方式

(1)水稻的侧深施肥必须以良好的耕整地条件为基础,足够的耕深和平整的地表不仅能够保证水稻插秧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侧深施肥的良好实施。

(2)对于肥料的选择应结合地区土壤实际情况进行,最好在咨询专业人士后合理进行,并注意肥力情况的掌握,侧深施肥后及时对发育后期水稻进行补肥作业。

(3)侧深施肥的方式選择应结合地区的农艺习惯进行,不应单纯考虑粮食产量等问题而盲目选择宽窄行侧深施肥或双侧双深施肥等方式,以免影响田间管理或机械化收获的进行。

综上所述,侧深施肥技术作为水稻的优质施肥技术,对于粮食增产和资源节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水稻插秧作业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模式。通过试验和生产实践证实,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增产效果明显,但在技术推广和普及过程中,农民还应重视施肥作业的科学性,努力掌握更多的侧深施肥知识,保证水稻插秧和发育期的优质生长。

参考文献:

[1] 陈新, 景闻, 陈雷,等. 水稻侧深施肥机插秧技术试验[J]. 江苏农机化, 2014(2):25-26.

[2] 王春江.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J]. 现代化农业, 2015(5):23-24.

[3] 吴苗苗.水稻侧深施肥机的设计[D]. 杭州:浙江理工大学, 2017.

[4] 哈恩利, 张红霞, 张金艳,等. 水稻机插秧深施化肥试验分析[J].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1(1):33-34.

[5] 孙帅, 韩馥泽, 车刚. 水稻侧深施肥梯度试验研究[J]. 现代化农业, 2016(9):21-22.

猜你喜欢
技术水稻试验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CS95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