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育间伐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2019-01-06 02:14薛卫星陈绍林弓瑞郭秋菊
湖北林业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薛卫星 陈绍林 弓瑞 郭秋菊

摘 要: 随着人们对森林认识的不断深入和价值观的不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已经成为21世纪主要的森林经营方式;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抚育的主要环节,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抚育间伐的发展历史、概念、目的和分类;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抚育间伐对森林林分结构、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提出意见,就中国森林现状总结了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森林抚育间伐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 抚育间伐;林分结构;森林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可持续经营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9)06-0031-07

Effects of Forest Thinning o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Xue Weixing(1) Chen Shaolin(2) Gong Rui(3) Guo Qiuju(1)

(1.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Horticulture,Hubei Minzu University Enshi 445000;

2. Hubei Xingdou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Enshi 445000;

3.Forestry Monitor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hehot 010020)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forests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values,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main forest management mode in the 21st century. Forest thinning is the main link of forest tending and thinn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summarizes the theory of forest stand structure,the influence of forest productivity and forest biodiversity,the determine of thinning technology elements is to present an opinion,forest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is summarized our country forestthinn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hope to help the forestthinning work in China.

Key words: thinning;stand structure;forest productivity;biodiversity;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森林資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千百万年来,森林源源不断的向人类社会提供满足其生产和生活的原材料,而如今森林资源的再生速度已经跟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因此,提高森林生产力和增强森林的综合效益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至关重要。以森林经营为目的的人工林或者天然林,在未达到其经营目的之前,如果随其自然生长,发展方向和最终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而通过抚育间伐,从人工林造林或天然林更新开始到森林发挥各种效益的十年甚至数十年的生长期间,对森林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抚育作业,采用人为干预的方式调整林分结构和林下植被生态演替,改善森林的营养结构,减少林木个体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森林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森林的综合效益[1,2]。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抚育间伐对林分结构、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为森林抚育方式的进一步发展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现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1 抚育间伐的发展历史

欧洲最早出现关于抚育的文字记载是在1560年,法国林务官Tristan de Rostaing在指令中提出了关于上层抚育的记载。而后雷敖缪尔提出对橡树林进行抚育的主张;1755年,知名学者久格迈尔·蒙索全面系统的叙述了对橡树进行抚育的方法,至此,法国正式产生了关于上层抚育间伐的方法[3]。1791年,德国学者Gartig G. L.著《林业指南》,提出了关于松树抚育间伐伐除小径材林木,保留大径材林木的方法,标志着德国关于下层抚育间伐方法的形成[4];1844年,克拉夫特(G.Kraft)更是为抚育间伐制定了适用于松树的林木分级法,且至今任在使用。俄国林学家Haptob. A. A著作《论森林的播种》中有关于提高松树用材林品质的抚育方法。而后,丹麦林学家拉芬特洛甫提出了系统的适用性广的森林抚育法[1]。1954年,苏联制定并发布了《苏联森林抚育采伐规程》[5],也是中国早期森林抚育技术的借鉴。

中国最早关于森林抚育的记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记载,《孟子》一书中说到“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管子》卷五中记载“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伐必有时”,《荀子》卷五中也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沃其生,不绝其长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6],主要強调的就是对于森林的采伐利用应根据时令节气,并不是毫无限度的砍伐,阐述了古人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思想。中国森林抚育的技术体系起步较晚,但经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已经取得较高的成就;为增加林地生产力,1957年,中国制定并颁布了《森林抚育采伐规程》,借鉴前苏联的技术体系,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除伐、疏伐和生长伐,这是抚育采伐技术体系的基础;1978年底,国家林业总局颁布了《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将抚育方式划分为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两大类;1995年,国家颁布《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1995),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和卫生伐,并分别于2009年和2015年对该规程进行了更新和进一步完善,为森林抚育工作提供指导。同时,许多专家学者不停的在进行关于抚育间伐的研究工作,为森林抚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 抚育间伐的概念、目的和分类

2.1 抚育间伐的概念

抚育间伐又称抚育采伐或中间利用采伐,与主伐的不同之处在于抚育间伐的重点是培育森林而不是获取木材,所以,抚育间伐可以定义为从林分郁闭开始到主伐的时间段内,定期伐除未成熟林分的部分林木,为保留下来的目标树种和林木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其生长和发育,同时收获伐除的部分林木的技术手段[5]。

2.2 抚育间伐的目的

抚育间伐的目的因森林类型、森林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如在防护林中,抚育间伐的目的是保证和完善其防护功能;在用材林中,抚育间伐以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为主要任务;又如在幼龄林阶段的混交用材林,抚育间伐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森林林分组成,而在幼龄林之后的阶段,抚育间伐以保证林木生长与提高林木质量为主要目的,实现可持续经营。综合各种因素,抚育间伐的目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调整林分树种组成。在天然林中,抚育间伐可以保证目的树种的竞争优势,增加其存活率;人工纯林中,可进行强度的抚育间伐,引入新树种,制造混交状态,形成良好的树种结构,加强森林稳定性。②伐除竞争木、枯立木、不良木等,降低林分密度,改良林分卫生状况,从而改善保留木生境。③通过抚育间伐扩大保留木的生长空间,使其生长活力得到释放,生长加快,较快达到森林成熟龄,进而缩短森林的培育周期;同时,抚育间伐收获部分木材,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④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内小环境,提高森林综合效益。

2.3 抚育间伐的分类

根据2015年国家最新颁布的《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和卫生伐。

(1)透光伐。主要在幼龄林阶段进行的抚育措施。在幼龄林阶段,当林分郁闭后,由于林分密度过大导致林木个体间对生长空间和营养空间的竞争加剧,尤其当目的树种受到非目的树种或高大草本或藤蔓植物的的压抑影响其生长的情况下进行的抚育采伐。旨在解决林木个体间、树种间和林木个体与森林其他植物间的矛盾,在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保证目的树种的生长发育。根据森林大小和所处地形的差异,主要有全面抚育、团状抚育和带状抚育三种实施方法。

(2)疏伐。主要在中龄林阶段进行的抚育措施,当中龄林阶段林分密度过大时,伐除不良木和部分生长过密的林木,调整林分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使各年龄阶段的林木占据适宜的生长空间,促进保留木的生长并保持较好的干形的抚育采伐。根据树种特性、实际林分状况和经营目的不同疏伐方法又可分为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机械疏伐法和景观疏伐。

(3)生长伐。针对中龄林或近熟林阶段,当林分胸径生长量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时,确定目标树,进一步调整林分密度和树种组成,促进目标树径向生长,提高木材质量,进而培养大径材的抚育采伐措施。生长伐方法与疏伐相似,生长伐主要是在林分达到成熟期的前一个阶段进行,使林分达到最优密度,以此实现林木的优质和丰产。

(4)卫生伐。当森林遭受病虫害、雪压、风折等自然灾害或者发生森林火灾后,以改善森林健康状况为目的而进行的抚育采伐。发生自然灾害后对已经受到伤害、不具有继续培育产生价值的林木进行伐除,一般当受害林木株数占林木总数的10%以上时则必须进行卫生伐,改善林内卫生状况,促进林分更新和保留木的生长。

3 抚育间伐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之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森林可持续经营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世界林业的目标。之后相继出现了《生物多样性公约》、《21世纪议程》等重要的国际公约,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和内容也不断的得到丰富和发展,逐渐产生了九大国际进程,且这几大进程的标准与指标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全球碳循环、森林生产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的保护功能、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这几个方面[7]。而抚育间伐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方式影响森林的结构,进而影响森林生产力、生物多样性以及森林的健康与效益等,从而影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3.1 抚育间伐对林分结构的影响

抚育间伐对森林林分结构具有显著而直接的影响。在幼龄林阶段,林分密度往往很大,随着林木生长发育,个体之间对于林分内地上部分的生长空间与地下部分的营养空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恶性竞争导致林分结构趋于混乱的状态,从而造成林分生长发育受限。通过抚育间伐有目的地对林分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降低林木个体之间的竞争,以使林木充分利用光照、水分等资源,促进其生长。

(1)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朱玉杰等[8]通过研究大兴安岭落叶松Larix gmelinii用材林的抚育间伐经营效果,根据采伐蓄积量与总蓄积量之比进行抚育间伐强度的设计,得出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大,角尺度降低,竞争指数降低,林分混交度增大,且间伐强度在12.52%~20.86%之间时,具有较好的林分空间结构;姜廷山等[9]在对兴安落叶松空间结构的研究中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刘建科等[10]在研究间伐强度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结构的影响中,依据林木株数确定间伐强度,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间伐强度越大,林分平均角尺度、混交度随之上升的结论。由此可以得出,适当强度的抚育间伐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增加林分的稳定性。

(2)对林分非空间结构的影响。王智勇等[11]在对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和健康水平的研究中,根据采伐材积量确定间伐强度,发现胸径、树高、单株平均蓄积量等生长结构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也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同时,适当强度的间伐能增加林分物种丰富度,提高垂直层次的稳定性,在间伐强度为19%时森林健康水平达到最佳;杨剑辉等[12]在研究抚育间伐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林的影响中,得出适当的间伐强度能显著增加林分直径结构峰度值,使大径级木材数量增多,而对树高结构峰度值影响则不明显。综上所述,抚育间伐对林分胸径因子、单株材积因子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定强度的抚育间伐对森林经营中大径材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对林分冠层结构与群落动态的影响。抚育间伐能改变森林冠层结构,李祥等[13]对兴安落叶松冠层结构进行研究,得出随着抚育采伐强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隙分数和开度、冠下直射、总体辐射通量均先减小后增大;冠层結构对于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可视化分析非常重要,能影响森林对太阳光的利用程度,反应植被生长情况,目前,对于森林冠层结构的研究有许多,但针对森林抚育对冠层结构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抚育间伐还可以促进林分结构演替,柏广新等[14]通过对五种幼龄次生林群落结构与动态的研究发现,抚育经营能改变群落演替趋势,加快顶级群落的恢复进程;张霞等[2]在对同龄林、同龄复层林、异龄复层林的林分结构和群落演替的研究中,采用采伐蓄积量与总蓄积量之比进行抚育间伐强度设计,也得出当间伐强度在30%~40%时,可使林分结构演替进程加快30 a左右。在目标树经营中,抚育间伐能增加目的树种所占比例,促进目的树种的胸径生长和林木蓄积量生长,实现大经材的培养目标[15],且森林经营目标不同,需要的林分结构也不同,间伐强度也相应有所不同,在实践生产过程中应相应的做出调整。

3.2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森林生产力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最直观的反应,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颜维正等[16]在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研究中,根据林木株数进行采伐强度设计,发现采伐对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量等森林生产力因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直至达到峰值后开始降低。

(1)抚育间伐对胸径生长的影响。抚育间伐是采伐方式的一种,对森林生产力具有相似的影响,据潘辉等[17]对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urophylla林分生产力的研究得出,抚育间伐对胸径因子与单株材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对树高、林分蓄积量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与尤文忠等[18]通过研究抚育间伐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生长的影响以及潘建华等[19]对成熟期杉木人工纯林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一致;林木的径向生长与林分密度密切相关,随着林木生长,密度对其制约越来越显著,林分密度越大,这种制约越明显,而林分密度越小,林木个体之间竞争相对减缓,则有利于目标树种或保留木的生长发育[20,21],而林分密度与间伐强度直接关联。

(2)抚育间伐对材积径生长的影响。抚育间伐对林分单株材积影响非常明显,Martin-Michel等[22]通过研究间伐对北美短叶松Pinus banksiana生长、产量和再生的影响也得出一定强度的间伐能增加林木单株材积和胸径,适当提高木材产量;结合国内相关研究,可以得出当林分郁闭后,抚育间伐能降低林分密度,使林木个体获得较充足的生长和营养空间,同时,提高了林木个体的遗传品质;而林分蓄积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林分胸径、树高和单位面积内林木个体的数量,抚育间伐虽然能有效地促进林分胸径的增长,但单位面积内林木个体数会相对减少,两者增减差值决定了林分蓄积量的增加量[1,19,23]。

抚育间伐在维护和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同时,有效利用采伐的林木,增加林分出材量使森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综合相关研究,可以得出抚育间伐对森林生产力的作用是结合了各测树因子的综合效应,且其对林分产量的促进作用在中幼龄林阶段最为突出,采伐强度不能过高,高强度的间伐不仅会使林分损失过量的林木,而且林分过于稀疏将会导致林下灌草层生长旺盛,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对森林生产力起到相反的作用[24,25]。

3.3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评价森林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随着世界范围内森林经营目标的转变,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内容,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载体,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基础[26,27]。

(1)对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首先,对于森林内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李亚男等[28]通过研究燕山北部山地林内小气候,得出适当强度的抚育间伐在有效的降低林分密度,缓解竞争,促进林木生长的同时,还能影响林下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等林内小气候;同时促进林下植被生长,显著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29]。段劼等[30]通过研究抚育间伐对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的影响,发现抚育间伐在促进乔木层生长发育的同时,能提高林下灌木、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和植被生物量,有利于提高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马履一等[31]在研究间伐强度对油松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中也得出,间伐过后的第1~2年,林下植物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林下植物总生物量都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Bailey研究了疏伐后的异叶铁杉Tsuga heterophylla幼林的植物群落,发现疏伐过后的森林物种丰富度较未疏伐的森林有明显的提高[32]。

(2)对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森林动物生物多样性而言,森林为动物提供栖息、取食和繁衍生存的场所,森林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森林内动物的种类和数量。Hayes[33]通过研究发现发育良好的林下层能有效的为在林下层筑巢的鸟类提供空间和庇护,同时还能增加林下动物的食物来源。季荣飞[34]通过对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低效人工林的研究发现,人工林中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数量与间伐强度呈负相关,这可能与间伐改变了林内光照、水分条件、温度等有关;间伐对森林不同动物的影响不同,张荣等[35]综述了森林抚育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得出,在一定抚育强度范围内,鸟类与爬行类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与抚育强度呈正相关,但小型哺乳类动物与两栖类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与抚育强度呈负相关。

(3)对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代谢的重要参与者,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吕竟斌等[36]研究了抚育间伐对油松和落叶松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得出间伐过后森林内好气性细菌和厌气性细菌数量都明显增加的结论;陈军军[37]通过研究抚育间伐对松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影响发现,抚育间伐后的林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都明显增加;张鼎华等[38]对杉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和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林进行了撫育间伐实验,得出抚育间伐后林内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和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由此增强了土壤的生理活性,加速了林下土壤养分循环。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一种长期效应,而生物多样性也是动态变化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对抚育间伐的响应会因地区、森林类型和森林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而有所不同,所以,关于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需要进行长期的定位观测和分析[39]。

4 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

(1)抚育间伐起始期就是指对森林首次进行抚育采伐的时间,起始期因森林的树种组成、立地条件、林分起源和原始密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起始期的确定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经济、交通和人力等因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①林分生长量下降期。在密度合适和营养空间充足的情况下,林分生长量是不断上升的,而当林分生长量下降时,说明密度制约了林木的生长,应开始抚育采伐,降低林分密度;②林木分化程度。当同龄林中直径小于平均直径的林木个体数大于林木个体总数的40%时或Ⅳ、Ⅴ级木数量达到林木个体总数的30%以上时,可开始首次抚育采伐;③林分直径的离散度,比如刺槐林直径离散度超过0.9~1.0时应进行首次抚育采伐;④林冠大小,一般当冠高比接近1/3时进行第一次抚育采伐;⑤林分密度管理图表,将实际林分密度与林分密度管理图表中的最适密度对比,实际密度高时应进行抚育采伐;⑥林分外貌特征;⑦经济条件,对于交通便利且小材销路好的森林宜提前进行抚育。

(2)抚育间伐强度是指进行抚育采伐后,造成林分的稀疏程度,合理的采伐强度取决于林分生长状态、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我国《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将采伐强度分为蓄积采伐强度与株数采伐强度。蓄积采伐强度即为采伐木的蓄积与采伐小班的总蓄积之比;株数采伐强度即为采伐木的株数与总株数之比,目前国内对抚育间伐强度的研究大多数是采用的株数采伐强度。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根据林木分级确定采伐株数,从而确定间伐强度;比如根据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将林木分为Ⅰ级木、Ⅱ级木、Ⅲ级木、Ⅳ级木、Ⅴ级木五级,其中Ⅳ级木又分为Ⅳ甲级木、Ⅳ乙级木,只砍伐Ⅴ级木为弱度抚育采伐,砍伐Ⅴ级木与Ⅳ乙级木为中度抚育采伐,而砍伐全部的Ⅴ级木与Ⅳ级木的为强度抚育采伐,尤文忠等根据这种方法对蒙古栎进行研究确定,蒙古栎中龄林时采用强度间伐效果最佳[19]。②根据林分郁闭度或疏密度确定抚育采伐强度。当林分郁闭度或疏密度达到0.9时,应该间伐,并控制采伐后郁闭度达到0.6和疏密度达到0.7以上。③根据树冠确定采伐强度。用林分内平均每株树的树冠面积求单位面积保留的株数,与实际对比,确定采伐株数。④根据林分密度确定抚育采伐强度。依据林分密度管理图表查出不同的林龄的最适林分密度,现实林分密度大于最适林分密度时,应该间伐,同时根据两者之间差值确定采伐强度。

(3)抚育间伐间隔期即为相邻两次抚育采伐间隔的时间,决定其长短的主要因素为林分郁闭度增长的快慢。间隔期的确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树种和立地条件;通常喜光、速生的树种生长较快,林分郁闭度增长较快,间隔期短;处于壮龄期的林分生长旺盛,间隔期较短;立地条件好的林分,林木生长迅速,林分郁闭快,间隔期较短。②间伐强度;抚育采伐的强度直接影响间隔期的长短,高强度的抚育采伐后,林分恢复郁闭时间较长,所以间隔期较长,反之,低强度的间伐后间隔期较短,我国落叶松的抚育间伐措施中即为弱度间伐,间隔期为3年;中度间伐,间隔期为5年;强度间伐,间隔期为8年。③基于林分调查数据;根据林分平均直径、平均树高生长量和适合进行二次间伐的平均直径与平均树高确定间隔期,例如郝团军[40]通过林分数据调查确定了云杉幼林抚育间伐间隔期为10年左右。④抚育方式。抚育方式不同,间隔期也不同,进行透光伐的林分间隔期较短,疏伐、生长伐的林分间隔期较长,我国透光抚育间隔期一般为3~5年,生长抚育为7~15年。⑤经济条件。经济条件好,交通方便的地区,适用强度小,间隔期短的抚育方式,可使林分长期保持较大的生长量,形成树干圆润、通直的优质用材,而经济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的地区,适用强度大、间隔期长的抚育方式。

5 中国森林抚育间伐存在问题

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结果,我國森林面积2.08亿hm2,中幼龄林面积高达65%,全国人工林面积达到6 933万hm2,分析对比历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人工林面积持续增长了40年,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首位,但普遍存在林地生产力低,不能发挥森林多重效益等问题。而科学的抚育间伐措施能建立合理的森林经营时空秩序,提高森林质量,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早已开始森林抚育间伐的研究,但目前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森林抚育间伐理论不够完善。国内关于森林抚育间伐理论研究涉及的森林类型与树种都较为有限,且在现有的研究中,就林分树种、间伐方式、间伐强度等方面都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导致在森林培育的实际工作中缺乏能够参照的制度标准,对抚育间伐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2)缺乏对抚育间伐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国内已有对森林单方面效益的评价研究,但对其综合效益的评价仍为数不多,且现有的森林抚育效益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仍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无法对抚育间伐的作用进行有效的监测,并及时调整间伐措施。

(3)对森林抚育间伐措施重视度不够。中国在具体的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中存在着从业人员对抚育间伐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且缺乏专业的指导,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严重影响间伐质量;将抚育间伐单一的理解为进行林木生产,过度重视抚育间伐措施的经济效益,影响林业的均衡发展。

(4)缺乏资金投入。一方面,进行抚育间伐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实施单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间伐工作进行不够规范,影响抚育间伐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资金不足是过度重视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

6 解决森林抚育间伐问题的办法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而抚育间伐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抚育间伐的重点在于“抚育”,科学的抚育间伐措施能建立合理的森林经营时空秩序,提高森林质量,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我国森林现状,就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综合各项抚育间伐技术要素,针对我国不同地区、树种和森林类型和经营目的进行全面综合的抚育间伐实验,并根据实验研究建立完善合理的抚育间伐理论体系,为抚育间伐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建立健全的抚育间伐评价指标体系,并及时监测,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对抚育间伐的综合效益做出合理的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3)加强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和从业人员对抚育间伐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高度强调抚育间伐在森林经营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对幼、中龄林等后备森林资源的抚育工作,落实各项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提高森林质量,更好的培育、发展和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的科学发展。

(4)按照实际的资金需求,加大对抚育间伐的资金投入;制定全面的抚育间伐技术规范,通过定期培训,提高间伐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建立专业的高水平队伍;及时引进可操作性强新兴技术,保证抚育间伐的工作质量。

参 考 文 献

[1]Skovsgaard J P,Stupak I,Vesterdal L. Distribution of biomass and carbon in evenaged stands of Norway spruce(Picea abies(L.)Karst.):A case study onspacing and thinning effects in northern Denmark[J]. Scand J Forest Res,2006,21(6):470-488.

[2]张霞,张媛. 抚育间伐对林分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影响[J].森林工程,2001,17(2):7-8.

[3]Wignall T,Browning G,Mackenzie K. The Physiology of Epicormic bud Emergence in Pedunculate Oak(Quercus robur L.)Responses to Partial Notch Girdling in Thinned and Unthinned Stands[J].Forestry,1987,60(1):45-56.

[4]董智勇,司洪生.德国森林经营历史经验的借鉴[J].世界林业研究,1996,4(7):36-40.

[5]翟明普,沈国舫.森林培育学(第3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

[6]王兴文.中国传统视域下森林可持续经营文化[J].生产力研究,2018,10:109-111.

[7]姜春前,徐庆.世界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3):1-5.

[8]朱玉杰,董希斌.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用材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经营效果评价[J].林业科学,2016,5(12):29-38.

[9]姜廷山,王鹤智,董灵波,等.不同抚育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空间结构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46(12):9-19.

[10]劉新建,冯小芹.不同间伐强度对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结构和天然更新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07,05(001):3-9.

[11]王智勇,董希斌,张甜,等.陈蕾抚育间伐强度对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及健康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46(11):1-7.

[12]杨剑辉,欧弢,陈金龙,等.不同间伐梯度下云南松幼林林分结构及林木生长变化[J].浙江林业科技,2015,35(6):54-57.

[13]李祥,朱玉杰,董希斌.抚育采伐后兴安落叶松的冠层结构参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2):1-5.

[14]柏广新,牟长城.抚育对长白山幼龄次生林群落结构与动态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10):48-55.

[15]曾平生,袁小平,吴建国,等.间伐强度对木荷-萌芽杉木中龄混交林生长和林分结构的影响姚甲宝[J].林业科学研究,2017,30(3):511-517.

[16]颜维正,刘勇涛,李华蓉,等.不同采伐强度对杉木林分生长量及林下植被的影响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2,33(4):61-63.

[17]潘辉,张金文,林顺德,等.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林业科学,2003,33(1):106-111.

[18]尤文忠,赵刚.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次生林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35(1):56-64.

[19]潘建华,孙杰,郑林水,等.抚育间伐对成熟期杉木人工纯林生长量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31(2):291-295.

[20]郭书彬,宋熙龙经营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38(4):1-5.

[21]唐继新,贾宏炎.密度对米老排萌生幼龄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40(5):46-54.

[22]Martin-Michel Gauthier,Stephane Tremblay. Late-entry commercial thinning effects on Pinus banksiana:growth,yield,and stand dynamics in Quebec[J].Canada. J. For. Res. 2019,30(1):95-106.

[23]徐金良,毛玉明,郑成忠,等.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4,27(1):99-107.

[24]A.Juodvalkis,L. Kairiukstis,R. Vasiliauskas. Effects of thinning on growth of six tree species in north-temperate forests of Lithuania[J]. Eur J Forest Res,2005,124:187-192.

[25]李婷婷,陆元昌,庞丽峰,等.杉木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初步效果[J].林业科学,2014,50(5):90-100.

[26]Lena Gustafsson,Jurgen Bauhus. Retention as an integrate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pproach for continuous-cover forestry in Europe[J]. Ambio,2019:1-13.

[27]苏文会,朱晓武,范少辉,等.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J].林业资源管理,2017,3(008):35-40.

[28]李亚男,许雪飞,许中旗,等.抚育间伐对燕山北部山地林内小气候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11):121-127.

[29]高明,朱玉杰.采伐强度对大兴安岭用材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8):18-21.

[30]段劼,马履一,贾黎明,等.抚育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6):1431-1441.

[31]马履一,李春义,等.不同强度间伐对北京山区油松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7,43(5):1-9.

[32]Bailey J D. Montane alternative silvicultural systems(MASS):establishing and managing a multi-disciplinary,mulitpartner research site[J]. Forest Ecol Manag,1998,112(3):289-302.

[33]Bender L C,Minnis D L,Haufler J B. Wildlife responses to thinning red pine[J]. North J Appl For,1997,14(3):141-146.

[34]季荣飞.不同间伐强度对柏木低效人工林灌草和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4.

[35]张荣,翟明普.森林抚育对林内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3):21-24.

[36]吕竟斌,张秋良,于楠楠,等.蛮汉山油松及华北落叶松抚育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影响[J].林业资源管理,2012,4:74-79.

[37]陈军军.抚育间伐对松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8]张鼎华,叶章发.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5):672-676.

[39]李春义,马履一,徐昕.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6):27-32.

[40]郝团军.云杉幼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J].农村科技,2012,6:62-65.

(责任编辑:夏剑萍)

猜你喜欢
生物多样性
关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探讨
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可行性分析
青海省黄河上游羊曲段水生生物调查研究
云南林下经济模式中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博斯腾湖湖区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