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19-01-06 02:12黄文雄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

黄文雄

【摘   要】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广州小斑螟定义以及天敌,随后简要介绍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农药防治等防治方式,并给出了虫害监测的流程,最后提出了防治方法,同时分析了其防治的效果。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 广州小斑斑螟;虫害监测;虫害防治;防治效果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mall spot borer in Guangzhou

Huang Wenxiong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Qinnan District, Qinzhou City, Guangxi   535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and natural enemies of spot borer in Guangzhou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control methods of biological control, physical control and biological pesticide control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flow chart of pest monitoring was given. Finally, the control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control effect was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xchange of relevant people.

[Keywords]  guangzhou spot borer; pest monitoring; pest control; control effect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钦州市钦南区广州小斑螟发生情况监测调查方法、虫害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评价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钦州市钦南区白骨壤分布区域广州小斑螟防治,红树林分布区域的其它磷翅目害虫防治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166生物防治用赤眼蜂

GB/T 24689.2 植物保护机械杀虫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广州小斑斑螟Ptyomaxia syntaractis

广州小斑螟是一种危害白骨壤的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

3.2   天敌 nature enemy

指自然界存在的对海榄雌瘤斑螟种群有一定控制作用的生物,包括拟寄生、寄生物、捕食性天敌和病原体。本规程使用赤眼蜂作为广州小斑螟天敌,用于虫害生物防治。

3.3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利用生物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生长,达到保护保护目标种的目的。本技术规程推荐使用赤眼蜂寄生广州小斑螟卵的形式进行生物防治。

3.4  物理防治 physical control

利用热力、冷冻、电磁波、超声波、核辐射等方式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本技术规程的虫害防治主要使用黑光燈诱杀具有趋光性的成虫。

3.5  生物农药防治 biological pesticide control

使用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物质或其代谢产物作原料来生产的生物农药,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方法。常用的生物农药有动、植物源农药,昆虫激素及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鱼藤精、烟草、除虫菊素、杀螟杆菌、白僵菌、春雷霉素等,本技术规程使用苏云金杆菌作为生物农药防治的杀虫剂。

3.6  虫态 Insect stages

大部分昆虫发育过程具有四种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昆虫在不同的虫态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取食方式,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害虫所处虫态进行防治。

4  虫害监测

4.1  监测范围

广州小斑螟发生情况调查范围为红树林内所有白骨壤生长区域,重点在白骨壤集中分布的地区。

4.2  监测时间与频率

钦南区广州小斑螟发生情况调查时间和频率为:每年3月底至7月底,频率为每周一次;其他月份为每月进行一次。

4.3  虫情监测方法

在白骨壤分布区按照对角线法设置样地,每公顷设置4个10米ⅹ10米样地,不足1公顷按照相应比例设置样地。每个样地每次调查选择一株白骨壤作为调查对象,采集每株林冠顶层3个长度约50厘米枝条。统计枝条上叶片受害情况和广州小斑螟幼虫数量,将调查结果按要求填入广州小斑螟发生情况统计表。根据白骨壤叶片受害比例。与枝条上平均含有的广州小斑螟幼虫数量,将虫害发生情况分为未发生、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4个等级。

5  虫害防治

5.1  防治目的

海榄雌瘤斑螟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综合多种防治方案降低虫害对红树林产生的影响,使白骨壤能够正常生长繁殖,发挥出自身的生态功能。

5.2  防治方法选择

轻度发生: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对幼虫进行防治。

中度发生:前期使用生物农药对幼虫进行防治,后期使用物理防治对成虫进行诱杀。

重度发生:前期使用生物农药对幼虫进行防治,后期使用物理防治对成虫进行诱杀,最后使用赤眼蜂对成虫所产卵进行控制。

5.3  防治方法

5.3.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适宜于生态敏感区域虫害防治,本规程推荐使用赤眼蜂开展生物防治。本规程选择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作为防治广州小斑螟的寄生性天敌,按照NY/T 1166规定进行质量检测。在广州小斑螟幼虫产生危害1周后开展释放赤眼蜂工作。如果购买的赤眼蜂的羽化时间较早,可放置在4-10℃冰箱进行低温冷藏,但时间不得超过2周。释放赤眼蜂前后各1周时间内,放蜂区域不可进行化学防治。释放前需查阅天气预报,选择在晴朗无雨天的早晨或下午进行释放。

根据广州小斑螟发生等级对释放赤眼蜂的数量进行调整,轻度发生区域按照10万头/公顷进行释放,中度发生區域按照20万头/公顷进行释放,重度发生区域释放量为30万头/公顷。每隔10米设置一放蜂点,放蜂点需位于高潮位之上,如采购的蜂为蜂卡形式则按照正面朝下的形式悬挂在白骨壤枝条之上,防止雨水冲刷。赤眼蜂释放分3次进行,第一次为总量的20%,第二次为总量的40%,第三次为总量的40%。

5.3.2 物理防治  本规程推荐使用黑光灯诱杀广州小斑螟成虫作为物理防治的方式

每年3-7月之间,广州小斑螟中度发生和重度发生后。选用的杀虫灯为安全的风力式杀虫灯,杀虫灯光源选择波长在368纳米左右的黑光灯,功率需大于12瓦。杀虫灯需具有光控功能,能够在天黑后开灯天亮时关灯的特性。杀虫灯安全要求按照GB/T 24689.2中规定执行。杀虫灯安装在有广州小斑螟发生区域,每隔100米设置一盏,高度比周边白骨壤高50厘米。每周对杀虫灯诱杀的广州小斑螟成虫进行统计,并将成虫数量与雌雄比例记录在表B.2中。

5.3.3 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防治推荐使用对鳞翅目昆虫杀灭能力强的苏云金杆菌制剂,该菌种进入昆虫体内后可大量繁殖产生对昆虫有毒物质造成昆虫死亡。药物应有专职工作人员集中保管和发放,沾有药剂的物品需要妥善处置,严禁药剂进入到非防治区域。施药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按照NY/T 1276规定执行。

施药过程中需要保证叶片背面充分着药。在广州小斑螟达到重度发生时,24小时内开始进行防治。施药前需注意天气预报,选择无风或微风、无雨、光强适中,同时防治区域潮位足以掩盖林内泥滩时为宜。

根据防治区地形与植被情况选用高压长管喷雾器或无人机对需要防治区域进行施药,喷药需要达到白骨壤叶片背面湿润为止。本规程推荐使用8000IU/毫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使用剂量如下:长管喷雾:使用剂量200毫升/亩,使用时水稀释至50公斤。无人机飞防:使用剂量150毫升/亩,使用时加水稀释至3公斤。

6  防治效果评价

防治后第7至第10天内对防治区内按照《4.3虫情监测方法》中监测要求进行调查,统计受害情况。若属于重度发生区域面积比例高于10%或中度发生区域面积高于30%则认定防治效果不达标,需根据《5.2 防治指标》中相应要求进行重新防治。

参考文献:

[1] 戴建青.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防控技术研究.广东农         业科学,2011(13):65-67.

[2] 李 罡.海榄雌瘤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Bt对其幼虫的毒力        和防效.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7(01): 50-54.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
0.08%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分析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不同药剂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4种土壤处理剂对日光温室蚯蚓的防治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应得”对籽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