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坚守绽芳华

2019-01-06 02:13李桥刘浩凯
浙江林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松材古树名线虫病

李桥 刘浩凯

扎根森防

无怨无悔的森林医生

“尽本分做事”,是袁媛一直坚持的信念。景宁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县,森林覆盖率达81%以上,这里的“绿水青山”就是山区林农的“金山银山”,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景宁而言尤为重要。作为森防战线的基层工作者,袁媛深知只有深入林业生产第一线,才能准确掌握病虫害信息,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在参加工作的21年里,为了景宁的森防事业,她不辞辛苦、兢兢业业。每当林木病虫害发生季节,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她都走在防治第一线。21年来,她走遍了景宁的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林场、每一个苗圃,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使她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知识及实践经验,在她的参与和主持下,逐步整合全县村级护林员、兼职检疫员,建立监测队伍,开创性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体系,有效开展了病虫情调查工作。

2012年5月,景宁县大均乡8500余亩竹林竹篦舟蛾爆发,由于监测及时,县林业局、乡政府和林农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虫害得到了及时有效控制,受害竹林很快就恢复了长势。在袁媛和全体检疫员的努力下,景宁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始终控制在0.4‰以下,测报准确率达93%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92%以上,为促进林农增收、林业增效尽到了保驾护航之责。

勇于创新

为古树名木找到“对症良方”

景宁县民风淳朴,村村户户世代相传养护庙林与风水树的习俗。据调查,景宁县现有古树名木8300余株。许多古树名木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还蕴藏着历史文化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并记录着历史变迁,是重要的文化资源。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景宁县大多古树都处于衰老阶段,抗病虫害的能力极低,部分古树由于病虫危害,生长势极度衰弱,有的甚至死亡。

袁媛深知保护古树名木不单单是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更是对一个地方古老文明和文化传承的保护。她带领全站技術人员潜心钻研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及古树复壮技术。通过多年的努力,查清了景宁县古树名木常见病害12种、虫害72种、有害植物3种,并对10种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状况、危害规律、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自行研制的“3.03%复配树木营养液”对古树预防病虫害、恢复生长势效果良好。

近5年来,在袁媛的辛勤付出下,累计有效保护古树721株,挽救古树名木148株,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为促进景宁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社会的广泛好评。

坚持不懈

全力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癌症”。2009年2月景宁县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涉及4个乡镇7个行政村10个小班1383亩林地。作为老森检员的她深知松材线虫病是疫病,必须根除。如果不抓早、抓小、抓了,将会给景宁林业生态建设带来灾难。由于领导重视、资金保障、防治到位,当年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翌年拔除疫情。

10年来,她一直走在松材线虫病防控的第一线,以瘦弱的肩膀担负起除治和安全生产的双重压力,带领全站技术人员深入山头地块。在检疫监管过程中,把握一个“严”字,坚持源头严格控制,路上严格检查,现场严格复检,山上严格监测等一系列内查外拒的防范措施。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查处违规调运案件3起,有效阻止了松材线虫病疫情传入。在疫情调查中,把握一个“早”字。及时组织开展疫情普查,对重点保护区域实行月报告制度。对不明死因的枯死松树,每个点都到现场查看,取样镜鉴,准确把握疫情动态,及早发现、及时除治。在枯死树清理中,把握一个“狠”字,不管是坟头庙前、悬崖峭壁、还是房前屋后,只要是不明死因的枯死树,都要组织专业队想方设法进行清理。特别是村庄边上的古松,村民认为是风水树,不肯清理,甚至鼓动老人出面阻止。为及时安全清理,她和村干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与村民沟通,直到取得村民同意,安全清理并烧毁枯死树。

在她和全体林业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扎实、细致的综合防治,采用“连根拔除,彻底烧毁”的办法,根除疫点疫情,树立了2年歼灭新疫情的防控榜样。实现松材线虫病“有病不成灾”“可持续控灾”的防控工作目标。2009—2018年,松林面积从76.2万亩增长至77.8万亩;松林蓄积从315.6万立方米增长到445.7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保持稳定、松林蓄积有序增长的喜人成绩。由于景宁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成效显著。2019年,景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

心系林农

努力耕耘的森防学者

由于长期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当袁媛发现林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科学经营管理知识,出现病虫危害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减产甚至树木死亡的情况时,她心系林农,感同身受。为此,她立足当地生产实际,开展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先后研究攻克了厚朴横沟象、板栗栗实象、毛竹竹篦舟蛾和林地白蚁危害难题,实实在在解决林业生产问题。她立足于本职工作,勤于钻研,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撰写论文论著,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1篇,主持、参与完成《景宁县古树名木动态变化及主要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等12个课题研究,分别获丽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浙江省科技兴林三等奖。

她是一名平凡的林业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践行着保护森林资源,守护绿水青山的初心!

人物简介

袁媛,女,中共党员,浙江景宁人,高级工程师,现任景宁畲族自治县森林植物检疫站站长。1994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1998年从事森防森检工作至今已21年。21年来袁媛忠于职守、勤勤恳恳,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建议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先进个人、第二届全国最美森林医生等荣誉称号,赢得了林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林农的一致好评。

猜你喜欢
松材古树名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
松材线虫病多种防治措施成效
宁海县完成2020年度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保护古树名木
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情继续“双下降”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山药线虫病的研究进展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