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的“墙”有形,有的“墙”无形。有形的墙,让我们有股情感在胸中默默流淌;无形的墙,让我们有种思想在心中高高飞翔。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思路导航
这道题属于典型的“喻义类”新材料作文。“喻义类”材料作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到你对题目的创新见解和思想。“虚”能跳出现实材料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比如,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的景象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避实就虚”法。
墙在生活中触目可及,但能引起我们留意的并不多。大概同学们都知道历史上的柏林墙,再就是归有光《项脊轩记》中的“墙往往而是”。一提到墙,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其实墙在我们生活中的功能不可忽视。它保护着我们的人身安全,保持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神秘感。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墙都要拆除,而应当具体分析这一堵墙的利弊。具体写作中,最好要有实实在在的对墙的具体描写,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墙寄予一定的比喻或象征意义。由保护功能可以联想到父母的爱就像“墙”一样结实可靠;可以叙写与那堵墙有关的人和事,从一堵普通的墙上反映出生活的真善美、对美好过去的留恋、对亲人的追忆、对现代文明侵蚀的思考;由阻隔功能可以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如朋友之间、亲人之间、普通人的相处等;还可以由于墙的阻隔而产生一连串美好的遐想,在看到现实后的或失落或惊喜的心态,说明好奇的作用或意义。
佳作一
墙上的便利贴
◎孙珮青
就是那一堵墙,斑斓了我沉闷的学习时光,让我能够在压抑中找到一丝清爽的芳香。
枯燥无味的题目、堆积如山的试卷如钱塘江潮水般向我涌来,这种压力是我高中生活中无法摆脱的主旋律。我就像一只被坚韧的茧缚住的蝴蝶,用力想挣开一切,却只是徒劳,只剩下精疲力竭后更为沉重的压力。
每天在学校,抬头见到的就是那永远板着脸的黑板,回到家也要面对那堵苍白冷漠的墙。每次学倦了后,抬起头想发发呆,可那堵苍白的墙却只会让我联想到同样苍白无力的现实,于是,我只能低下头完成那一张又一张的试卷。
要考试了,我又陷入了一场艰难的与自己战斗的战役。背书,啃书,读书,吞书,抠书……什么方式都试了,可是那些文字依旧十秒前跟我称兄道弟,亲密无间,十秒后就与我形同陌路,互不相干。我烦躁地看着那堵丝毫没有生机的墙,真想开辆推土机,气势汹汹地撞过去,轰轰烈烈地与它同归于尽!可现实无情地甩了我一巴掌,告诉我:“没门!”我只能继续与那几本书作着激烈的斗争。
拿起书时,突然发现以前买的便利贴,当时只觉得好看所以买了很多,可一直没用,现在说不定能派上用场了。我摊开书,拿了一张便利贴,一边背一边将要点写在上面,用各种颜色的笔写,每写一张就把它贴在墻上。五彩斑斓的便利贴好像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栖息在那堵原本冷漠的墙上。看着看着,我觉得那一堵墙仿佛有了一丝笑容,变得不那么呆板冷漠,它好像伸出了一双手轻抚着我,向我的身体里注入了无穷的力量,让我的身心焕然一新。便利贴化身为一艘艘小船,把那些知识运送到我的大脑中,又化身为一个个装卸货物的工人,平平稳稳地把知识放到我脑中的仓库里,关好库门,唱着小曲儿飞回到墙上。
这些斑斓的便利贴,装点了我的墙。现在每当我学习累了时,抬起头看到的不再是冷冰冰苍白的墙,而是五彩缤纷的知识,那堵墙让我的学习也变得愉快起来。
我还是那只在那坚韧的茧中挣扎的蝴蝶,可那一堵墙却给了我挣扎下去的勇气。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可以成为一只坚强有力的自由之蝶。
就是那一堵墙,给了我希望。
【作者系江苏省滨海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点评
作者真实地描写了自己在学习重压下的现状,由学习疲惫而感知那堵墙的苍白冷漠,再由自己贴上五彩斑斓的写上知识点的便利贴而感觉墙的温暖,在这种变化中,可以感受到“我”的坚韧与智慧。一只“蝴蝶”轻盈地出现在文章首尾,形成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前后呼应,增添了阅读的愉悦感。
佳作二
一堵墙的浪漫
◎成威威
在宿舍楼的走廊里,每次向下面望去,都能看见那座古色古香的小院。它如同一只迷路的羔羊,不小心走出了它应在的年代,走进了一个不属于它的时代。所以,它只能安静地待在那儿,也只能安静地守在那儿。
不过,幸运的是,有一堵墙将它与外界隔开。所以,现代的气息、快速的节奏、高耸的大楼、匆匆的行人,仿佛这一切都与它无关。撇去周围不和谐的现代建筑,将那堵水泥墙换成土墙;将房顶上的饮料瓶换成落叶;将周围的鸣笛声换成砍柴声,或“之乎者也”的诵读声;将扬起的灰尘换成袅袅炊烟,那么,它还会寂寞吗?
寂寞的它是否也曾有过欢乐的日子?
你的东厢房是否曾住过一位书圣?在某个达官显贵来挑女婿时,他是否还安卧床头、泰然处之?
你的西厢房旁边的小屋里是否曾住过一位进京赶考的穷秀才,与西厢房里那位美丽的姑娘发生过一段爱情纠葛,成就了一部记在中国人心头的爱情史诗?
你是否曾经拥有一个美好的名字,安静地坐落在那个著名园子的一角,默默地为那一个个悲情女子而抹泪?
你是否曾经受到过战火的洗礼?在你的枯井上是否还横立着一堵断墙,守护着枯井里的那位女子?
曾经的你是某位富商的小花园?还是某位显贵的后院?还是某位文人的府邸?
可是,我知道,你不是。你存在的时间可能还没有周围的高楼存在的时间长。因为,你的存在只是为了显示一所中学的文化底蕴。如若你的背后不是一幢宿舍楼,那么,可能都没有什么人知道你的存在。
就是那一堵墙。
阻断了别人的视线,阻断了你散发出来的馨香。
阻断了向你侵略的物质文明,阻断了你抗拒的精神世界。
阻断了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为你保留了一份安适的恬静。
那一堵墙,还能为你挡住多少风雨?
那一堵墙,能否为你挡住现代气息?
那一堵墙,还能留给你多少古典的余韵?
【作者系江苏省滨海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点评
只要留心,生活中总有触动你写作灵感的景与物。作为住宿生,偶尔站在宿舍楼上俯视,无意间发现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院,因为一堵墙的阻隔,营造了一个相对完美的诗意境地。作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使得小院更添令人神往的美丽。文章善用排比和疑问句,让人在作者一连串的猜测中感受墙内的古典风韵,思考现代文明对古典的侵蚀,在怅惋中自然产生怜惜与珍爱之情,反映了作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