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芳玉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独立院校大学生对某种价值观所产生的心理认同,体现为大学生对某种价值观的肯定,这是大学生对在特定价值观指导下完善自我、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前提。而要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心理认同,则要求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育引导工作中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认同规律,重视发挥出外界环境对大学生心理认同的影响并在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心理认同的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构建起有效的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
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尊重学生心理认同与价值观内化机制的基础上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宣传教育方式不当,则容易导致学生差生逆反心理,进而制约宣传教育成效的提升。如宣传教育工作忽略学生主体性、正当诉求以及信息需求等,都会导致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产生抵触,为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尊重学生心理认同与价值观内化机制的基础上对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优化。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呈现,如可以将教育内容与社会热点、学生生活进行结合,并在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方面体现出对学生信息接受习惯的尊重,从而确保宣传教育内容与宣传教育渠道都能够与学生需求实现良好对接,进而有效推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
其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价值观养成规律,推动学生个体价值观的正确养成,而且有必要重视充分发挥群体意识在引导个体价值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个体价值观与群体价值观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依托群体对个体产生影响的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对以下两种模式进行应用:一是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榜样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依据在大学生群体中挑选优秀典型,通过广泛宣传深化大学生群体对优秀典型的认同,是个体影响整体的有效方式。在这种方式的基础上,大学生群体也能够形成广泛且统一的认知,进而影响群体中的个体深化对优秀典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二是开展朋辈教育。朋辈之间存在群体同化效应,因此,依托朋辈教育开展价值观引导,能够有效转变学生态度乃至言行。为此,高校需要重视开展朋辈教育工作,从而为学生价值观内化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最后,在推动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内容进行内化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依托传统文化来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内化氛围。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则是对学生价值观养成过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积极引导作用的有效路径,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及时代精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并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学习生活实现紧密结合,从而促使学生能够透过优秀传统文化看到我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共通之处,进而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认同逐渐转化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与认同。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在推动学生价值观内化方面的作用,高校不仅可以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而且也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共课程体系,从而拓展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触面。
大学生对价值观所产生的心理认同需要经过从理论到内心逐渐深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急需要重视完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认知、为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对社会价值观进行内化并实现心理和谐。
从理论素养发展来看,通过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进行了解与掌握,能够完善学生知识储备,进而为大学生对相应内容的内化奠定良好基础。大学生理论素养的发展,主要要求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能够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程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依托互联网、新媒体等,不断丰富与社教育内容相关的教育资源,强化教育内容与时事热点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学生能够不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新的认知,并持续深化学生的这种认知,进而夯实学生的的理论基础,为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内化奠定良好基础。
从情感体验来看,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大学生对社教育内容产生正面情感,是大学生产生高度认同的重要环节。而要确保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则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做好理论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重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用相关理论对大学生群体生活、学习中的事物进行解释,依托相关理论帮助大学生群体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从而促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心理共鸣,进而树立主动了解与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机与态度,并对自身获得的相关信息产生情感认同。
从实际践行来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而且也丰富学生实践体验,深化学生心理认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为同学、学校以及社会提供服务,是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实践的有效路径。为此,高校需要重视强化大学生群体志愿服务意识、提升大学生群体志愿服务能力,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当然,高校也组织大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活动,从而在推进学生价值观内化的基础上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独立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的构建,需要在尊重学生心理认同与价值观内化机制的基础上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群体意识在引导个体价值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依托传统文化来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内化氛围。与此同时,高校需要在推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内化的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提升大学生理论素养、丰富大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大学生开展实际践行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化奠定良好基础。